多拉
“奖金收到了,真金白银啊”“扫二维码,咱俩各得一张复活卡”“12道题,第三题挂了”……最近,如果你没在直播平台上“在线答题”,会不会被朋友嘲笑“out”了?
新年伊始,冲顶大会、芝士超人、百万英雄、百万赢家等多款同类型答题A pp的迅速走红,使得既能涨知识又能赢奖金的网络直播答题突然在网民中备受追捧,成为2018年互联网首个现象级事件。而各大答题App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烧金游戏”,也迅速在网络上圈粉无数,仅仅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吸引百万量级的粉丝在线答题。不过,随着争议声越来越响,也有许多人为这种模式担忧。
要问最近网络上什么最热,非“撒币军团”热捧的知识竞赛类直播莫属。冲顶大会、百万英雄、芝士超人等各互联网公司推出的网络直播答题活动,场均用户动辄上百万,成为了朋友圈新的刷屏内容。
这一切源于一个并不新颖的点子——在线答题。游戏规则很简单,相比于大众熟悉的电视类答题节目——《开心辞典》《一站到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线”,参与门槛仅仅是用手机下载一个App。每日定时举行,题目往往在12题左右,分布在科技、影视、历史、地理、文学、娱乐等领域,每道题必须在10秒内作答,答错或超时未答会被淘汰,用邀请码成功邀请朋友参与,可以获得“复活卡”,所有题目答对即可参与分享奖金,单期奖金数额在万元到百万元之间。
王女士是网络直播答题的忠实粉丝,她下载了三个答题平台,各平台的玩法基本一样,由主持人出题,网友在线回答,每场共12道选择题,在指定时间内全答对的人可以瓜分奖金。这种在直播平台上快速答题、平分巨额奖金的活动,也让王女士感受到了闲来无事用“知识”赚钱的乐趣。每天晚上7时左右开始,王女士几乎每半小时就要“赶一次场”答题。三天左右的时间,她通关4次,共获得40多元的奖励。
随着直播答题的流行,在微信朋友圈晒战绩、分享邀请码的人也越来越多。根据答题规则,分享邀请码可以获得复活卡,答错后使用复活卡能有一次继续答题的机会。同时,搜集和分享题库、抱团答题的线上社团也随之而生。
增长知识娱乐身心
直播答题作为一种比传统电视、传统直播、视频直播更为新颖的娱乐形式,它简单、趣味、好玩的特性已经被大家普遍接受。从天文地理到政治历史,从时事新闻到娱乐趣闻,网络直播答题的题目内容极为广泛。“闯关”模式的设置,增加了参与者的紧张感,也增强了娱乐性。而最后共享奖金,让参与者在增长知识和娱乐身心之后获得物质奖励。
家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小韩说:“直播答题让我找回了小学时与同学抢答老师问题的感觉。帮我复习了之前学过的许多知识,还了解了一些没涉及过的内容。”北京的吴先生在直播答题中赚了200多元,他坦言:“这个活动不仅涨知识,还让我直观感受到知识变现,很刺激!”
北京某高校研一学生小贾每次參与直播答题,都会喊来同寝室的朋友,三四个人聚在一起,盯着同一部手机答题。他还在手机上设了很多定时提醒,“中午12点、下午2点、晚上8点……提醒自己不要错过场次”。他认为,直播答题并不能让人学到真正有实用价值的知识,但通过直播答题了解一些冷门知识点,也算是拓宽眼界。
熟悉的知识竞赛模式不禁使人想起曾经的《开心辞典》,和现在依然在播出的《一站到底》等知识问答类的精品电视节目。与其不同的是,网络直播答题没有固定的活动现场,只要拥有智能手机,下载直播答题应用,连上互联网,任何人都能直接参与到直播答题中来,堪称移动端的“开心辞典”。
无论是电视知识问答还是网络直播答题,节目的真实、公平和健康是保证高参与度的法宝。“百万英雄”就是这样要求其团队的:每场的数据都经过公证,保证真实;题目经过两轮优化,有“风控小组”专门负责,保证公平;题目范围符合基本社会伦理,减少营销和广告,保证健康。
只是刮起来的“一阵风”
在北京中关村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李先生是直播答题的“铁粉”,基本每场他都会参加。但是他认为这种商业模式很难持续,一方面虽然奖金巨大,但是平均到每人基本都是几块钱,有的时候甚至是一块钱。同时他认为,直播答题没有持续的用户需求,随着类似产品愈来愈多,人们就会产生审美疲劳,所以持续会非常困难。
从事多年互联网工作的小郝认为,作为参与者,可以得到知识和奖金;从平台角度,可以获得高性价比的流量、估值拉升和商业想象空间;对于赞助商,这是一次“花小钱办大事”的有效营销,还能在新鲜期刷个大写的存在,似乎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但问题的关键是这样的模式并不能一直持续下去。
从冲顶大会到百万英雄、百万赢家、芝士超人,短短一周时间就有四五家大型平台参与到直播答题的竞争中。除了奖金设置不同外,所有平台的玩法几乎一致:答对12道题可分奖金,邀请新人注册可获得复活卡。各平台拼的,除了奖金额度外,技术、运营等几乎没有多少发挥空间。低门槛的竞争,一方面会让竞争趋于白热化,另一方面也让用户对单一平台不会有特殊的黏性,因此,直播答题很难一直走下去。
湖北的何先生也认为,直播答题只会是昙花一现。虽然直播答题平台获客快,但流失也快。很多参与直播答题的用户,或是冲着奖金而去的,或是被朋友被动邀请进去的,对直播平台本身可能并没有特殊的好感。当奖金减少或者没有,当新鲜感散去,迅速聚集起来的用户,也很可能快速流失。这种瞬时流量在微信朋友圈里经常会出现,但往往这类应用在短暂的高潮过后,就销声匿迹。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区分什么是真正有用、有价值的信息,而不要被海量垃圾信息形成的噪音所干扰。从这个角度看,如果直播平台不及时提高题目的水平和质量,不在题目设置环节多花些功夫,最终也只能沦为广大网民所厌倦抛弃的垃圾信息,为时间所淘汰。
在直播平台靠主播表演“起家”之后,直播答题显然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尝试。虽然活动过程中也出现很多问题,但仍能从中感受到创新的魅力。直播答题的创新,首先在于把《开心辞典》式的答题游戏移植进手机App,让用户从电视机前只能看不能答的观众变为亲自参与游戏瓜分奖金的选手,获得了全新的娱乐体验;其次,直播答题设计了复活卡的游戏规则,既降低了参与难度,又使活动实现快速推广。这些创新的价值都不必局限于直播答题。可以想象,除了答题游戏,其他游戏、节目也都有与直播平台、互动App“联姻”的潜力。
尽管直播类答题节目有着诸多优点,但它的弊端也同样明显。直播类答题节目一天少则三四场,多则七八场,而且同类型的节目至少有五六个,这难免会让参与者产生应接不暇的感觉,而答题节目时长通常为半小时,场场参与必将导致时间的浪费,错失提升自身技能水平的宝贵机会。其次,直播类答题题目质量参差不齐,有的题目毫无价值,有些题目出题不够严谨,但却都为选项出现在题目之中。且技术层面不够成熟,直播间多次会出现卡顿、闪退、延迟等问题。
直播答题如何才能走得更远,避免昙花一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保证题目质量。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出题或者对题目进行审核把关,选出一些真正能够提高人们知识水平的题目,例如可以出一些关于急救知识的题目,让人们即使答错题目也能积累现场急救知识,在关键时刻救助自己以及他人;多增加诗词题目的数量,弘扬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二是不断创新,钻研技术,攻克由于在线人数多而导致的直播间卡顿的现象,提高参与者的游戏体验。只有这样,直播类答题才能持续地吸引观众参与,同时又能够弘扬文化,普及知识。
与传统的电视答题节目相比,直播答题更像是一场全民PK,同一时间不同地域的人聚集在一个平台上“分钱”。这种借助网络直播的“知识问答”尽管在国外已有先例,但在国内算是全新的商业模式。
直播答题确实有其创新之处,但不能无视这场大型“内测”检测出的问题,包括某些平台数据造假和虚假宣传、部分题目内容违规暴露的审核监管风险,奖金相关的资金安全和税务风险,各种“外挂”带来的技术和规则漏洞……在我国网络监管逐渐走上正轨的今天,唯有严肃对待并及时攻克这些问题,方谈得上为下一次探索积累经验。
此外,尽管直播答题模式本身不违法,但直播平台在开展直播答题活动中仍需解决个税问题。直播答题活动中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也逐渐引起各界关注。直播答题很可能将会成为各类视频A pp、新闻客户端、提交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等非常敏感的个人信息。一旦这些信息泄露,将会给用户的财产甚至人身安全带来很大隐患。而且,不排除个别企业推出直播答题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迅速收集大量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而借此牟利。
对于在直播答题中频频出现的辅助和外挂,根据《著作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游戏软件厂商或者个人作者开发的游戏软件在开发完成后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这些以作弊为目的的插件、外挂、辅助App,未经答题软件所有权人的许可或授权,谋取利益的行为系违法行为。
全民参战的“直播答题”仍在延续火爆的势头,但日趋严厉的内容监管已在悄然启动。
行业野蛮的生长让奖金从单场10万元飙升到500万元,直播答题刷新着用户对于奖金的预期,当然也在加速政策监管的来临。在直播答题迅速蹿紅的过程中,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例如奖金设置,中间是否有造假,用户在线量是否属实,使用辅助软件甚至外挂等,这些不仅需要平台的规范管理,更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管,及时出台相关的制度和规定以更好地规范互联网平台的运作。
对于新生事物而言,缺乏规则制约的快速膨胀绝非好事,因为此类扩张的结局往往是对秩序的破坏和自身发展空间的扼杀:某直播平台因将香港、澳门作为国家列入答题被北京网信办责令整改,市场上答题外挂泛滥却仍未管制,百万奖金得主疑似为“拖”等一系列事件,破坏了市场秩序,直接打击了大众持续参与的热情。
网信办等互联网管理部门要严格监督该类平台运行,对于平台中出现的错误价值导向行为进行指正和处罚,工商部门要积极要求相关平台对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进行整改,但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多部门的协作,针对新情况新形势共同制定出行业的运营条例或相关的指导文件,为当前和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纠纷做好应对方案,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让更多的用户在公平有序、积极健康的竞赛环境当中收获实实在在的快乐。
营销形势在变,广告形式也不断在变。如何更好地监管,还需要监管队伍保持“敏感”,将被动监管变为主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