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市长罗强

2018-04-03 01:34张璐晶
中国经济周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事项成都行政

张璐晶

成都市所有区(市)县全部实现80%以上入驻政务中心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仅跑一次”,切实提高了行政效率、优化了服务质量,大大提升了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成都提出“努力率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那么,成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抓手是什么?下一步要怎么做?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经济周刊》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市长罗强,详解成都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成都提出“努力率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其重要抓手是什么?

罗强:成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成都市发展实际,把握新时代发展机遇,力争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质量效益好、发展可持续”之路,加快建设具有成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好产业转型升级。结合产业发展定位,统筹好政府宏观调控、市场资源配置、空间平台载体、环境承载容量、产业人口流动、未来发展留白的关系,充分发挥“首位城市”带头带动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坚持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集群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相结合,继续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腾出发展空间。

二是抓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继续以“项目”为核心,深入推进“全面落实年”各项工作,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工业+互联网”行动,抓好“中国制造2025”试点,培育先进制造业产业生态圈,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路子,推动“成都制造”向“成都创造”转变,从“成都速度”向“成都质量”转变,从“成都产品”向“成都品牌”转变。

三是抓好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着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促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四是抓好城乡融合发展。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

五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堅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以攻坚精神防治污染、保护生态,扎实推进国家低碳城市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环境质量,努力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中国经济周刊》:成都如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特别是“放管服”改革?

罗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牢牢把握制度保障,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近年来,成都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工作主线,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基本路径,横向讲协调、纵向讲渐进,多搞“小切口”,点线面结合完善体制机制。

一是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持续推进行政审批改革。深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链条”下放关联、相近类别事项,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审批事项明显减少,审批环节明显优化,审批行为更加规范,审批服务和监管更加健全,行政效能更加高效。成立专门实施行政审批职能的政府工作部门。

针对“证明”事项泛滥、群众反响强烈等问题,成都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村(社区)证明事项从313项大幅缩减到15项,获得国务院肯定。同时,对市、县、乡三级行政机关和公共服务机构开展逐项逐条清理,共取消调整证明事项8031项,保留12项。

全面推进“仅跑一次”改革。锦江区“仅跑一次”改革,实现全区87.7%的审批服务事项“仅跑一次”。成都市所有区(市)县全部实现80%以上入驻政务中心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仅跑一次”,切实提高了行政效率、优化了服务质量,大大提升了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

二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部门协同监管机制。以综合监管促规范。积极推进重点领域综合执法,集中行使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减少层级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减少中心城区国土执法层级。大胆探索跨部门综合执法,在6个试点区(市)县实现行政执法队伍由84支精简为52支,有效解决多头执法、执法缺位、执法力量分散等问题。在6家单位试点推进抽查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一单、两库、一细则”,完成区(市)县和市级行政执法部门共计12872个事项列入随机抽查事项清单、20132名行政执法人员列入检查人员名录库、2082301个监管对象列入监管对象名录库;以错时延时抓整治。持续创新执法方式,深入开展错时延时执法、三级联动执法、高危企业“安全体检”,加强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三是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其一是搭建起以12345市长公开电话和信箱为基础的全市网络理政平台。其二是在多领域试点“一窗式”服务,41个部门单位727个审批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开通率达97.6%。其三是开展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主动通过全市网络平台公开各类政务信息400余万条,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公开率100%。其四是在11个部门和系统开展错时延时工作制试点,全年政务服务系统错时延时服务窗口办件总量36.6万件,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省心。

《中国经济周刊》: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成都全面打响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如何解决好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

罗强:成都用全省3%的土地面积,承载了全省约20%的常住人口,贡献了全省37%的GDP,环境治理难度不言而喻。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产业结构亟待优化。传统产业占比相对较大,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品质生态农业、先导型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

二是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难度大。截至2017年底,成都市机动车保有量已接近500万辆,位居全国第二,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成都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三是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有待提升。比如,全市有2000余个大建筑工地,但是由于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抑尘和降尘效果不明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下一步,我们将以攻坚精神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坚决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努力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一是着力控制增量。将落实“三区三线”硬约束作为综合决策的前提条件,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低碳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

二是着力消减存量。深入推进铁腕治霾、重拳治水、科学治堵、全域增绿“三治一增”。实施工程减排、结构调整减排、管理减排减少大气污染存量。实施严重污染河流综合整治、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良好水体保护减少水污染存量。实施土壤环境监测预警建设、耕地土壤污染分类管控、建设用地污染风险防范、工矿企业污染综合整治、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减少土壤污染存量。

三是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环境治理格局。加快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充分激发企业、学校、市民等主体的积极性。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健全举报、听证、舆论和监督等制度,壮大环保志愿者队伍,让人人自觉热爱环境、推动形成多元共治的环境治理格局。

猜你喜欢
事项成都行政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新型抗凝药利伐沙班 这些事项要关注
成都生活
成都生活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一周重大重组事项一览
数看成都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
让重大事项清单“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