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莉, 杨祖幸, 赖春霞
(1. 四川大学 人事处, 四川 成都 610065; 2. 四川大学 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 四川 成都 610065)
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实验室[1]。实验室是研究型大学汇集和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平台,是实现科学创新和技术突破的基地,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中心,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摇篮”。实验室的规模和水平是研究型大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研究型大学建设和健康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2]。一流的实验室需要一流的科学家和一流的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技术队伍作为高校师资队伍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尤其是保障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重要力量[3]。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职称评聘这一杠杆和政策导向,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性[4],创建一支与世界一流大学相匹配的精干高效、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的实验技术师资队伍,是我校近年来一直积极探索和实践的一个课题。
实验技术人员是学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学校各级各类实验室和公共服务平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科研辅助、仪器设备运行管理、设备功能开放及保值增值、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等工作。随着国家和学校对实验室建设力度的加大,实验仪器设备总值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种类快速增加,对实验室规划与建设、实验室运行与管理、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仪器设备功能开发及保值增值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刻不容缓[5]。
我校自2009年起,在实验技术系列设立正高级职务,鼓励长期从事实验技术工作,并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实验研究能力,或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实验技术人员晋升正高级职务。2014年,为进一步加强实验技术与管理队伍建设,组建实验技术系列职称评聘机构,单独设立实验技术系列高级职务晋升指标,不再局限于二级单位推荐限额数。由学校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负责牵头组建工程实验技术系列学科评议组,负责对各单位推荐的工程实验系列人员进行学科组评议,按照学校下达的晋升指标统一考核评议,最终推荐至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委员会工程实验系列分委员会评审。迄今已评审通过6位正高级实验师和17位高级实验师,大幅提升实验技术人员队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受到了广大实验技术人员的热烈欢迎,对整个实验技术队伍发展起到广泛的激励作用,不仅激发更高的职业追求目标,又有利于鼓励和引导实验技术人员安心于本职工作。
结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修订完善实验技术系列职称评审标准,并出台与之配套的实验技术岗位和聘期考核标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形成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管理及业绩水平综合评价体系。新修订的实验技术系列职称评审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1) 新修订的实验技术系列职称评审标准分为基本条件、水平与贡献2个板块。在基本条件中,将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参与实验室规划建设、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实验教学改革、承担实习生指导或实验准备辅助的实验课程门数、年均实验教学学时数、负责管理的大精仪器设备的年均使用机时、指导大学生“双创”实验项目、公共服务、参加校内外或国外实验技术培训等工作做了明确的规定,并将上述工作纳入年度和聘期考核,引导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实验室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实验教学改革的全过程,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2) 新修订的实验技术系列职称评审标准,突出水平与贡献,营造优秀实验技术人员脱颖而出的环境。新标准除了有常规的论文、项目、成果奖以外,将实验设计、仪器设备功能开发、设备开放共享、实验教材建设、创新实践、引进实验室建设资源6个水平与贡献条件作为职称评审标准,并且摒弃了以前要求多而全的思路,实验技术人员只要满足6个水平与贡献条件中的2个,即可申报正高级和高级实验技术岗,引导实验技术人员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在1~2个领域内做出高水平的成果,打造世界一流的实验技术队伍。
(3) 新修订的实验技术系列职称评审标准,按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要求,重新定位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工作,首次提出了“实验设计师”和“仪器设备功能开发师”的概念。引导实验技术人员由原来的实验教学辅助、科研辅助角色向世界一流“实验设计师”和“仪器设备功能开发师”转型。主持完成新建或改扩建实验室的全面系统设计、负责规划设计并完成本科生智能化开放共享实验室的建设、主持科研实验的设计和实施,主持实验工艺流程的优化、实验方法的改进、设计加工实验装置、完成对仪器设备的功能开发和增值保值。
建设世界一流的实验室和与之相适应的一流的实验技术与管理队伍,是学校“双一流”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力度的同时,高度重视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培训[6-8],并将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国内外培训次数作为年度和聘期考核,及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基本条件之一。2016年学校设立实验技术队伍培训专项经费,用于实验技术与管理人员校内外培训和学习交流,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升综合素质和水平。迄今为止,参加校内外培训的实验技术与管理人员达109人次,举办实验技术与管理人员英语培训班,并与学校相关部门协商,将实验技术与管理人员纳入出国培训计划,2017年有11名实验技术与管理人员到国外高水平大学培训和学习交流。
积极鼓励实验技术与管理人员参与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以及实验仪器设备功能的开发。学校设立实验技术立项专项经费,用于资助实验技术人员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发,以及实验项目创新、实验设备功能开发、自制教学仪器设备研发等[9]。2011—2016年批准实验技术立项项目479项,经费500余万元。出台“四川大学实验技术项目立项及成果奖励办法”,学校设立实验技术成果奖,每2年评选一次,对在实验技术开发中取得重大成果,特别是将开发成果应用于实验教学、科研实验和实验室管理工作并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给予奖励,以调动实验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的积极性。
我校进一步深化评价机制和办法的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岗位意识,构建校院二级相结合、年度与聘期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10-11]。突出对公共服务、教学、科研的业绩考核。年度考核以教学业绩为主,考
核结果作为岗位津贴和绩效奖励的依据。聘期考核以聘期内取得的业绩和贡献为主,考核结果作为下一个聘期的晋升、续聘、低聘和退出依据,形成能上能下,动态管理模式。
实验技术系列年度考核和岗位聘期考核明确规定,实验技术人员实行8 h坐班制,以保证所辖实验室内的开放运行。搞好实验室的科学管理,贯彻、实施有关规章制度,抓好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和管理工作,保证实验室各项工作安全、正常、高效运行,发挥人、财、物的效益,保质保量完成学校每年下达的实验辅助工作任务,做好所辖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和设施的维护、维修工作,保障仪器设备完好率和开放共享率达到95%以上,积极参与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或手段的改革创新,并将公共服务、出版实验教材、仪器设备功能开发、获得相关发明专利、进行自制设备研发等作为加分项,未完成学校下达的年度实验教辅基本工作任务,或有教学、安全环保事故视为考核不合格。聘期考核不合格就会低聘和转岗,或退出实验技术队伍。
近年来,我校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大力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特别是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考核管理和队伍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与实践,全面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发挥实验技术人员在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高水平科学研究平台,提供重要的条件保障和实验技术支撑。
References)
[1] 谢和平.实验室是科学家的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7):737-740.
[2] 中共中央. 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9号[Z].2016.
[3] 田传军,顾亚萍,麦艺炽.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7):391-393.
[4] 董丽萍.建设适应新形势的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J]. 实验室科学,2017,20(1):176-177.
[5] 孟昭霞.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机制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6):186-188.
[6] 方瑜.高校青年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6,18(5):1-2.
[7] 李霞,熊顺子,张玉平.高水平大学实验技术队伍国际化发展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6):242-245.
[8] 赵艳娥,张家栋,许安国,等.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激励措施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9):235-237.
[9] 汤洁,杨祖幸,赖春霞,等.实验技术立项在本科实验教学质量体系中的特殊作用和地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2):133-136.
[10] 教育部. 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师[2016]7号[Z].2016.
[11] 朱莉,杨祖幸,杜金霞. 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现状与思考[J]. 职业卫生与伤病,2017,32(3):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