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妈祖民俗体育融入高校体育的价值研究

2018-04-03 12:55:21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妈祖民俗体育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莆田 351254)

0.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在体育教学方面,对培养学生的多元化体育能力,渗透体育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民俗体育文化是我国体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妈祖文化为代表,不仅具有良好的体育健身效果,还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将妈祖民俗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体育教学水平,还能够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妈祖民俗文化思想,将学生培养成为有勇气、热爱和平、懂得关爱他人的优秀人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民俗体育文化与高校体育教学的融合现状

1.1 普及程度较低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是以竞技体育为主的,设置的项目大多是篮球、羽毛球、排球、田径运动等。而对于我国的民俗体育如太极拳等,普及程度较低,大多只在大学设有一个学期的太极拳课程,其他民俗体育运动很少开展,这也就体现出我国体育教育对于竞技体育的思想根深蒂固。我国排名前20所的体育院校,只有6所大学设有民俗体育相关专业,而其中还有2所大学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民俗体育主要是通过选修或公共课的方式开展的,对于其他体育院校而言,民俗体育教学是以传统武术的形式为主的,无法体现出多元化的民俗体育文化。而对于已经开设了民俗体育专业的院校而言,同样存在着以下几种问题:

首先,民俗体育教育缺乏目标价值。在当前体育教学体系中,体育成绩的考核主要是以竞技体育项目如:长跑、短跑、跳高、跳远等为主的,而民俗体育教学既没有指定明确的考察目标,也没有纳入到体育成绩考核体系中来。在功利化教育的背景下,民俗体育教育缺乏必要的发展根源,也就很难进行普及和发展。

其次,民俗体育的教学项目枯燥、乏味。绝大多数体育教师没有接受过民俗体育的系统教育,也没有在民俗活动中体会到民俗体育文化,对于民俗体育的了解程度仅限于技术动作,在教学中无法体现出民俗体育的文化价值,使得民俗体育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轨,另外无法激发学生的民俗体育锻炼兴趣,也使得高校民俗体育的教学水平难以得到提升。

最后,高校民俗体育的教学方法单一。民俗体育很多项目都需要专业的器材或场地才能够进行,例如赛龙舟等。而高校普遍没有专业的设施能够供学生训练,这也就使得许多项目的教学是以理论教学的形式进行的,既无法体现出体育运动的本质,又难以渗透民俗体育的文化内涵。

1.2 师资队伍匮乏

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以竞技体育为主的,体育院校所培养出的人才大多擅长竞技体育或艺术体操等,还有少部分人懂得传统武术。然而,由于很少有高校开设了民俗体育专业,使得懂得多种民俗体育项目的人才较少,导致高校民俗体育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薄弱,不利于民俗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民俗体育教师缺乏必要的进修渠道,无法通过在职培训等方式,对教师进行民俗体育文化的培养,导致民俗体育教师往往只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而无法渗透文化教育,同样不利于民俗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1.3 缺乏资金投入

首先,在政府相关部门方面,没有对民俗体育教学建立专项资金体系,财政部门虽然会对民俗体育活动调拨一定的资金,但这些资金仅仅是临时资金,无法对高校民俗体育教学的长远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其次,在高校方面,一方面,高校的教学资金有限,大多数资金都分配给了竞技体育教学,而民俗体育教学所分配到的资金较少,仅能够维持民俗体育教育的正常开展,难以斥巨资建设民俗体育教学设施。另一方面,许多民俗体育运动项目对于环境和设施的要求较为苛刻,例如赛龙舟等,建设对其进行建设会消耗大量的资金,不利于民俗体育的开展。

2.妈祖民俗体育文化的开发

妈祖文化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分支,其影响的地域范围广,信仰人数众多,在妈祖文化活动上,也有许多元素可以融入到民俗体育教学中来。

2.1 舞龙灯

舞龙灯是一由种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组成的,在龙头的带领下,模拟传说中龙的形态而进行的各种跑、跳、扭的动作。这种活动的人数众多,并且伴有热闹的乐器演奏,气氛热烈,生机勃勃,是妈祖民俗庆典中,百姓最喜爱的活动之一。运用在高校民俗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球来代替,选择合适的学生领头,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舞龙灯的动作。这种体育运动既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2 车鼓操

车鼓操是一种以大车为基础,部分人推车向前,另一部分人则在车上和周围翩翩起舞的活动。这种舞蹈形式是以粗放刚劲的大锣鼓和柔和细腻的凉伞舞相结合而产生的,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在高校民俗体育教学中,可以将舞蹈进行改编,通过融合体育健身元素,来使得车鼓操具有更强的强身健体功效。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舞蹈的基础上自行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3 摆棕轿

摆棕轿是表演者抬着粽料做成的轿子,随着音乐的节奏边跑边跳舞,越过各种火堆等障碍物的表演形式。在高校民俗体育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各种设施,为学生布置障碍等,来为学生营造出摆棕轿的氛围。这种运动可以将几个人分为一组,通过团队协作表演和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新课改背景下妈祖民俗体育与高校体育的融合途径

3.1 妈祖健身操

健身操具有灵活性、多变性和艺术性的特点,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素养,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校民俗体育教育中,要结合妈祖的传说与文化,将妈祖劳作、升天等动作以健身操的形式体现出来,并推广给学生锻炼使用,可以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传播妈祖的积极文化,对妈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2 妈祖健身功

太极拳等武术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起到传播传统武术文化和强身健体的作用。而通过将妈祖文化与传统武术相结合,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观念,并吸收太极拳、形意拳等优秀的武术元素,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妈祖健身功。在高校民俗体育教学中,可以将妈祖健身功以热身动作等方式使用,既能够为学生起到锻炼的作用,又可以通过武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

3.3 妈祖健身舞

妈祖健身舞可以通过融合多种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如舞龙灯、车鼓操、摆棕轿等,并对传统的拜神舞等进行改编,使其成为融合民俗文化、传统文化、舞蹈文化、体育文化为一体的,具有健身和审美功能的文化形式。同时,妈祖健身舞的设计还可以结合广场舞的元素,来使得妈祖健身舞不仅能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还可以推广到社会中,为全民健身事业的开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4.结语

目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民族体育文化的普及程度较低,设有民俗体育专业的学校较少,并且大多数院校都用传统武术替代了民俗体育,无法体现出多元的民俗体育文化。同时,由于我国的体育教学中,主要是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民俗体育培养出的人才较少,导致高校民俗体育的师资队伍较为匮乏,政府和学校对于民俗体育教育缺乏重视,资金投入较少,也就导致了民俗文化教育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妈祖文化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分支,其影响深远,并且民俗活动较多,其中许多元素都可以融入到民俗体育教学中来。例如:舞龙灯、车鼓操、摆棕桥等。通过将妈祖文化元素与健身操、传统武术、健身舞等相结合,可以形成多元化的妈祖民俗体育,对于推动高校体育教学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妈祖民俗体育
冬季民俗节
环球时报(2023-02-10)2023-02-10 17:18:07
妈祖之光
中华诗词(2021年9期)2021-12-31 08:52:48
民俗中的“牛”
金桥(2021年2期)2021-03-19 08:34:08
妈祖祭典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20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民俗节
大众文艺(2019年13期)2019-07-24 08:30:18
妈祖形像考——兼论妈祖服饰及妈祖形像复原实践
2016体育年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