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宏科
(渠县蚕业管理站 四川 达州 635200)
蚕桑科技推广工作的开展程度,直接关系到高新蚕桑养殖技术在生产实际中的转化,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农业增收、增产。而蚕桑技术推广的实际工作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在蚕桑技术的推广中,由于政府投入的经费不充足,导致蚕桑技术推广和创新的很多应该做到的科学实验缩减试验范围或被迫中止。如优良品种引种的试验和推广,由于经费有限,蚕业技术培训远远满足不了蚕农的需要,各种相关培训只能集中在各桑蚕生产重点市、县(区)进行,存在一定的地域限制性,制约了新技术的推广范围和力度,延迟了技术的更新速度。从而,严重制约蚕桑产业进一步发展。
目前中国各地从事于蚕桑生产和蚕桑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大多是大中专农业学校的蚕桑专业的毕业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和蚕桑种植方法的培训,尽管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虽然有了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工作水平,但仍然是陈旧的方法。所以蚕业技术推广人员面临着知识老化、人方断层、知识结构不合理、素质比较低的问题。
县乡村级蚕桑技术推广人员接受专业技术培训更新知识的机会多数来自于省、市级推广部口组织的培训班,培训次数、人数、时间和内容都有条件的限制,省、市级推广人员无法及时直接有效地向农民推广最新的技术。所以,即使在新蚕区大多数蚕农仍然使用传统落后的技术。
蚕业信息化的主要实现方式有建立蚕业信息网络系统、蚕业专业网站、蚕业生产专家系统、蚕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等。四川蚕区分布广、山区多,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加上蚕农思想的固化,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发展对于蚕农影响不大,技术信息化推广宣传力度不大、普及率不高,更没有专职的信息服务机构或者信息服务员。蚕农利用网络去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等相关知识的主动性不高,技术更新慢,相关信息平台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推动作用。
蚕桑科技推广应用收到的成效与资金、蚕业科技推广队伍的素质、推广人员知识更新速度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要使蚕业科技推广应用顺利进行就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近几年虽然蚕业生产飞速发展,但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不足,蚕业基础设施薄弱,蚕业科研、技术推广经费缺乏,严重制约蚕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议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在蚕业科研、蚕种业体系、技术推广体系、蚕桑病虫害综合防控体系、蚕桑资源循环开发利用、机械化生产等方面加大投入,把产业做大做强。
加强推广队伍自身的建设是进行推广工作的基础。必需提高推广人员素质,培养知识面广、一专多能的推广人才,对推广人员进行知识更新的培训与进修,提高其工作和技术水平[1]。同时也要加大对蚕农的培训力度,以便更好接收新知识、新技术。蚕业管理部门要加强技术创新和推广体系建设,拓宽知识面,才能确保蚕业取得快速发展。
蚕农的素质和技术水平相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为了更好地应对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大蚕业信息化建设,借力智能手机“微时代”将经济便捷的高新网络科技应用于技术推广势在必行[2]。中国蚕业信息网和各省蚕业信息网是能够全面联系和服务到企业、蚕农的载体,在蚕业生产和技术推广上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更高效及时的信息服务,满足行业内信息资源共享的更大需求。提高蚕业技术推广的有效性。
蚕业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从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推广人员和蚕农的培训、加强蚕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来帮助蚕桑技术更好地推广,对提升蚕农的生活经济水平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