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泽郎
(四川省甘孜州畜牧业科学研究所 四川 甘孜 626100)
高浓度有机物、重金属、病原微生物、氮、磷等存在于畜禽排出的粪尿中,养殖人员通常情况下不会采取净化措施。经由降雨或人工冲刷后,畜禽粪尿会汇入周边池塘、河流、湖泊或渗入地下水。畜禽粪尿中含有的有机物会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丧失,从而发生水质恶化的情况。有机物会被微生物进行分解并使得水生物生长速度加快,水体逐渐富营养化,一旦水体溶氧消耗殆尽,水生物会大量死亡,水质恶变发臭。
畜禽对于饲料存在无法完全消化的情况,尤其是蛋白质类,此时剩余养分随动物排泄带出体外,经由自然环境下的发酵,氨、硫化氢、甲胺等带有恶臭的有毒气体形成,会滋生大量蚊蝇,对空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在养殖场日常排放粉尘中包含大量病原微生物,在空气中进行扩散之后加大污染范围,增加了危害性,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生存造成严重威胁。
通常情况下,畜禽粪污不经无害化处理直接进入土壤,其中存在微生物分解土壤有机物,一部分用作养分被植物吸收,一部分用作土壤净化或改良。粪污进入量超出土壤自身净化承受范围,会导致有机物无法完全降解的情况,此时亚硝酸盐等有害且伴随恶臭的物质生成,土壤成分变质失去原本功能。
规模化畜牧养殖产业多由原本散养户发展而来,环保意识十分淡薄。养殖过程中粪污等废弃物随意堆放、胡乱丢弃。畜牧过程中各类废弃物和粪污等不及时处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企业经营的目的是获取利益,企业经营者为了节约成本扩大利润,在养殖场兴建之初没有修建各类污水、粪便、病死牲畜以及医疗废弃物等无害化处理设施,存在随意处理的情况,所谓的有效处理方式只是就地焚烧或深埋,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1]。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随之提高,对畜牧养殖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为了运输便利,部分养殖企业选择交通便捷、距离城区距离较短的地方进行养殖场修建。
养殖厂领导层需发挥带头作用,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规范养殖过程,加强养殖过程中各类废弃物处理的管理。养殖工作人员应不断学习,了解并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从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各类废弃物于环境的危害着手,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废弃物的处理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环境破坏[2]。
对规模化养殖场来说,各类畜牧类粪污等废弃物数量十分庞大,需修建相应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并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基于各类废弃物规范化处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废物循环利用的优势。可以与当地肥料厂进行合作,实现企业共赢的发展目标,不仅减少环境污染,而且增加一项收入,可谓一举俩得。
在进行养殖场修建场地选择时,环境保护是首要原则,应当综合考虑有利于生产管理的地址。如养殖场附近存在大量果园、田地等可提升畜禽粪污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的同时,可对畜禽粪污进行二次利用[3]。
规模化畜牧养殖的发展有利于养殖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但也会产生一些生态环境破坏的情况。因此,需对规模化养殖过程进行规范,基于环境保护理念增加对先进技术的推广使用,加强规模化畜牧养殖业的日常管理,对各类养殖过程的废弃物进行科学处理后再进行排放。对规模化养殖废弃物进行二次利用,不仅可以起到环境保护的目的,而且可为企业创收,有利于规模化畜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