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洁, 刘丽艳, 吴素焕, 韩艳梅, 梁翠霞
(1. 河北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2. 河北大学 医学综合实验中心, 河北 保定 071000)
由于受传统教研室管理的影响,我国高校实验室资源管理长期以来缺少全局意识和整体意识,实验室管理分散,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1]。实验室管理依然是人工模式,存在教学实验室管理人员不足,多数实验室有课才开放;科研实验室管理工作量大(不同科研人员进入实验室时间不确定);大型仪器设备详细信息不公开,致使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率低、购置重复等多种问题[2-4]。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反映出实验资源管理体制的诸多漏洞。各学院之间试剂管理的信息不透明,经常造成重复性购买,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导致种类繁多的试剂大量留存在实验场所,给实验室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整合和共享实验室资源、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水平、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已成为各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管理模式上也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5]。如何利用先进信息技术科学地构建和管理实验室资源、如何通过避免重复建设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配置、如何进行实验室场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共享、如何制定新时期的管理体制是高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在了解目前高等院校实验教学资源管理现状的基础之上,对高等学校实验室资源共享模式和管理体制进行了探讨,期望能够为高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在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当今社会,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科学地构建和管理实验资源,创建一种紧随时代脚步的、先进的实验室管理新模式。
1.1.1 构建门禁及一卡通管理系统
为了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实现实验室的全天候开放,实验室应搭建一套先进的门禁、一卡通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实验室及仪器的开放授权、进出实验室人员情况统计、仪器使用情况统计、仪器使用计费等功能。当科研人员申请进入实验室时,首先需要办理一张一卡通,管理人员根据科研人员的不同需求授予一卡通不同的权限,只有授予权限的实验室科研人员才能够自由进出,只有授予使用权限的仪器设备才能够自行上机操作;门禁可以记录科研人员进出实验室的时间、次数,保证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一卡通与预约信息和大型仪器设备相关联,可充值、可实现刷卡上机,当费用不足时,设备将无法继续使用。仪器使用情况、实验数据、结果分析等信息能够同步上传。
1.1.2 构建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网站
通过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化网站管理系统,将大型仪器设备在网上进行公布,科研人员可以随时查看大型仪器设备的名称(附带照片)、型号、规格、配置、存放地点、使用状态、管理员联系方式等信息;通过网站管理系统,科研人员可随时查看相关设备在本周内的预约情况[6],可自行下载并填写仪器的预约申请表,仔细阅读准备样本需注意的事项后,在预约表中注明实验目的、实验时间、检测样品数量、申请人姓名、导师姓名、工作单位等信息,与管理员商榷具体实验时间后,可上机检测;通过网站管理系统,科研人员可随时查询送测样品的进度、可直接网上索取测试数据;通过网站管理系统,科研人员可自行下载各种仪器使用操作视频、实验室安全培训视频,科研人员可根据自己的安排进行培训,不仅节省了双方的时间,也提高了培训的效率和科研人员自助使用仪器的能力。
实验场地的共享可以提高实验场地的利用率,保证实验教学任务的完成,又能解决实验教学任务重、实验场地少的问题,有效地解决了实验用房的紧张状况[7]。
实验场地可以按时间段进行开放,为了方便实验相关人员的进出和管理人员的安全监督,实验室可安装门禁系统和影像系统。每个实验人员可根据自己的指纹或管理人员发放的进门卡(门禁钥匙)进出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通过门禁系统对实验室安全状况进行实时跟踪;利用影像系统实现对实验室的远程浏览,加强对实验室的过程监控。
人力资源是实验教学的关键资源,是最困难、最难实现的共享资源,过去教师分工明确,形成的单打独斗的人才格局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人才的合作与共享已成为必然趋势[8]。要使实验教学人员流动起来,轮流分管不同实验室,熟练操作不同的仪器设备,人人一专多能,成为多面手;低效、低能的实验教学人员必须淘汰[9]。
加强校内和校际实验教师团队间的合作,共同探讨并申报跨专业、跨学科的实验教学项目,实现人力资源优势互补,从而提升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这也是实验资源共享的有益实践。
派遣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学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企业员工去高校进修深造,夯实理论知识,增加文化储备,可更好地服务社会;企业为学校提供经费和先进的实验设备,可以帮助高校改善实验室的软硬件条件;针对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优化和完善高校教学计划和教材,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学生去合作企业进行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10-11]。
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打造高效的技术管理队伍,构建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现实验资源共享模式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1) 建立健全资源共享和开放式管理制度。完善的资源共享和开放式管理体制是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的保障,也是各项管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根本。必须建立和完善配套的管理体制[12-13],比如建立组织机构;设立各实验室的安全负责人;建立和完善工作人员守则和岗位职责、考勤、奖惩、技术人员的岗位补贴和晋升制度;为实验室的使用规则、实验仪器的领用与归还、大型仪器设备的预约使用规则、仪器损坏责任及赔偿比例的赔偿制度、试剂和耗材的共享、实验室的预约和排课、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废物废液的处置方法等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建立开放共享守则,明确共享过程中的成本共担机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降低实验室的安全隐患,确保科研人员的安全和公共安全。
(2) 建立健全大型精密仪器的验收制度。大型仪器设备的验收是确保仪器能够正常使用的前提条件。传统的设备验收,一般是由3名校内的教师组成,但在3人中有的教师完全没有接触过即将要验收的这台大型设备,也从没有做过与之相关的科研实验,对于仪器应该具备的功能完全不了解,验收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仪器的问题,造成验收的不完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到货后,学校职能部门应组织省内外至少3名对该验收仪器具有多年使用经验的仪器专家,跟踪验收的全过程,确保仪器的正常使用,确保验收的顺利完成。
(1)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价格昂贵,结构复杂,为了保证仪器设备的有效运行,提高使用率,降低故障率,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及仪器性能的优良状态,学校应建立专人管理、有偿使用的管理制度,学校应定期安排管理人员参加相关仪器的培训会议,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开发仪器新功能,交流仪器使用的经验,弥补自身不足,增强业务能力。
(2) 小型仪器设备。实验室的一些小型仪器和操作不复杂、样品测试需求量大的精密贵重仪器,尽量做到管理人员人人都能管理测试,人人都一专多能,有一人在,实验室就可开放。管理人员也可拍摄实验室一些小型的、常规仪器的标准操作录像或撰写简要的中文操作说明存放在实验室的电脑中,实验者经过管理人员培训、观看视频和操作说明,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实验。由此可确保操作者熟悉仪器操作,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共享平台实行24 h开放,为了保证科研人员、实验室以及大型仪器设备的安全,预防意外的发生,实验室应制定一套长效安全的保障措施;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安全管理模式,形成群策群防、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制定全面且详尽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如实验室日常管理制度、人员和物品进出制度、仪器设备安全使用制度、危险品管理制度、废弃物处置制度等;构建实验室安全自查和检查制度,实验室管理人员每日安全自查,学院每周安全自查,学校每月安全自查。共享平台应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进入实验室之前,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安排所有科研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安全事故案例的纪录片、消防演习、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考试、安全知识竞赛等;完善安全配套设施,每层实验场地都应配备逃生的安全通道,每个实验室都应配备消防设施、防护眼镜、手套和工作服等;对于可能受到化学和生物伤害的实验区域,需配置通风系统、应急喷淋、洗眼装置和急救包,定期维护通风系统、应急喷淋与洗眼装置,并有检查记录;建立试剂和耗材共享管理平台,加强对试剂耗材的共享,降低实验室的安全隐患,确保科研人员的安全和公共安全[14]。共享平台还应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提高突发紧急事故的处理能力。
高校应建立激励机制为技术人员争取合理的经济待遇;解决实验技术人员的编制问题;制定有利于技术人员职业生涯发展的政策;增加参与高端专业技术交流、培训、讲座以及进修的机会,提升实验教学人员的综合素质[15]。
本文在了解目前高等院校实验教学资源管理现状的基础之上,对先进的实验室管理新模式、实验场地资源共享机制、人力资源共享机制、共享平台体制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安全管理、技术队伍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期望能够为高校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的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