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综述体裁特点和功能

2018-04-03 13:16李龙师
法治新闻传播 2018年1期
关键词:新华社综述

■李龙师

在新闻报道中,综述是使用较为广泛的文体形式,在呈现具有一定广度、跨度的新闻事实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一、综述的定义和功能

综述,顾名思义,就是综合叙述,是综合介绍某一工作成就进展以及新闻事件、人物、现象等整体面貌或发展过程的文体形式。

每一种新闻体裁的产生都是新闻报道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独特的功能。综述的功能就是可以帮助受众掌握新闻事实(包括人、事、物)的全貌和变化过程。从受众角度看,普通人总是在具体环境中的,难以掌握但又希望看到自身之外的事件、事态全貌;虽然通过媒体了解到许多信息,但这些信息往往是零散的,而且看过就成过眼云烟,需要综述这种体裁将碎片化的事实连接起来,将已经流逝的事实“打捞”出来,帮助受众登高望远,留下整体的认知和记忆。

二、综述与其他新闻体裁的异同

综述和消息、评论、特写等新闻文体的区分边界比较清楚,和述评、通讯两种文体的边界有交叉重合,需要把握其不同之处。

综述和述评都有一个述,都要叙述、概述事实,其差别在评,述评要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论,评是落脚点。

综述和通讯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中国新闻奖的“通讯与深度报道类”奖项,其界定是“用分析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新闻特写、新闻综述等表现手法对新闻人物、事件等进行深入和详细报道的新闻作品”,就是把综述纳入到通讯大类,作为通讯的一种表述手法。由此可以看出,综述可以归为广义的通讯里,但综述更注重综,注重面上内容的综合。

三、综述在报道实践中的应用

对某项工作、某个方面的成就、进展进行综合叙述。这是各大主流媒体综述体裁运用最多的内容之一,如,《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外交工作成就综述》《风起扬帆正当时——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纪实》《八项规定,激浊扬清之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贯彻执行八项规定、推动作风建设综述》。报道中的这些工作一直在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持续影响和改变着普通民众的生活,但一般人无法掌握其全貌,无法看到其变化,这就需要记者像纵览山脉走势、江河流向一样,站在高处将有关事实面貌和变化提炼并揭示出来。

对某项活动的综合性报道。重要会议、活动等是媒体报道的重点,对这些会议、活动的特点、成果、影响等进行盘点,就需要用综述这种体裁。如,2016年G20杭州峰会闭幕之际,新华社推出了峰会成果综述《钱塘潮起好扬帆——写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闭幕之际》,围绕“杭州共识”对中国、对世界、对未来的重要意义展开,彰显峰会的“中国印记”,生动展现中国主张对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引领”作用。

对一个事件的综合性报道。一个重要事件发生后,媒体要跟随事件的进展进行滚动报道,到了一定的时间节点,需要对前面报道的要点和其他重要信息进行综述,帮助受众看到这件事的全貌。相对于前面滚动报道的简讯形式,这种综合形态的报道有时也称为详讯。如:2015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号游轮在长江倾覆,新华社抢发快讯,并紧跟事件发展过程,及时更新、滚动发稿,在一定时间节点上播发了《游轮沉没,440人下落不明》《载有456人的游轮长江沉没》等综述,稿件综合对生还者、救援者、遇难者家属,以及政府部门的深入采访材料,还原了现场、完整反映了救援情况,全面展现了事故的相关背景信息,有效回应了国内外公众的关切。除了突发事件之外,其他时间性没有那么强的事件,也需要运用综述来呈现全貌和进展。

对某种类型的事件、现象、问题进行综合概括。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合并同类项”方法,对同类型的事件和变化进行归纳,这也是媒体当前常用的综述方法,如,围绕正在发生的突发事件、热点事件,盘点一段时间来同类事件;如,在年终盘点某类现象、问题等。这类综述如果有独到发现,角度选得巧,往往会达到出人意料的传播效果。2013年,新华社在策划年终报道的时候,编辑独辟蹊径,敏锐发现一些百姓关注的热点新闻没有结果,编辑和记者一起精心选取了六起社会关注度最高、影响最大、最有典型性的事件,经过重新调查最新进展、核实最新信息,形成了《众目睽睽下,这些事一直没结果——盘点2013年的焦点“悬案”》,报道一经推出,就引起广泛关注。

对某类人物进行综合报道。对某个人物的报道,可以用通讯、特写等体裁,而对某类人物进行综合报道,就需要发挥综述的长处。如,2011年母亲节,新华社编辑打破思维定势,推出《因爱,懂你:重访那些感动网络的“中国母亲”》,综合梳理“春天妈妈”“暴走妈妈”“维族妈妈”“警察妈妈”等多位曾感动网络的“中国母亲”,并派多位记者采访了这些母亲的近况,感受她们身上最朴素而深沉的母爱。稿件在众多“母亲节”报道中脱颖而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如何充分发挥综述的功能

对于综述,我们既要看到它作为一种新闻文体,又要回归本源,理解它因何而生,充分运用它包含的综合性思维方法、认识问题的眼光,以更好地驾驭这种体裁,更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同时,又要牢记综述是新闻综述,不在报道工作、成就性内容时变成工作总结,在阶段性综述报道中变成流水账。

综述要提炼重点,紧扣特点,围绕关注点,点燃亮点。综述并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最好以“四点”重叠来聚焦主题,聚拢事实。如,新华社在全面深化改革一千天之际推出《破局开路一千天——我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综述》,为避免泛泛而谈,避免重复全面深化改革其他节点的报道内容,综述聚焦近三年来改革最显著的特点——啃硬骨头,最鲜明的态势——势如破竹,最突出的成果——群众获得感,体现出记者长期积累,准确把握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势和未来方向的能力。

综述要登高望远,善于概括出某种整体性,趋势性,让人们看到全貌,注意到某种变化。如,在2017年全国两会上,新华社记者结合平时观察思考的积累和代表委员热议的中国经济新变化,敏锐“看到”中国经济新动能加快成长,新兴制造业蓬勃发展,形成产业集聚,中国制造“新版图”轮廓显现,围绕这一发现,广泛采访了相关部委和代表委员,以及会外专家、企业家,写出《中国制造浮现“新版图”》的综述,展现出中国经济正在发生的潜在而又深远的变化。

综述要善于提炼出新的东西来,而不是旧材料的拼凑。要从整体的材料梳理研读,获得新发现,揭示新规律,选择新角度,见人所未见,如前面提到的年终报道《众目睽睽下,这些事一直没结果——盘点2013年的焦点“悬案”》,就是这样的盘点综述,而其创意,又来源于编辑此前策划播发的系列“断头新闻”“捂盖子新闻”。这些报道都引起广泛关注。

综述要点面结合,述中带描。综述的述,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有重点,有情节,甚至有细节,吸引人。2016年6月,国务院派出11个督查组深入中央有关部门和部分省(区、市)一线,就减税降费政策是否落到了实处等进行督查,新华社记者兵分多路,采写了《减税降费政策助力小微企业起飞——来自国务院督查一线的观察》等综述,稿件既有面上的数据材料,又有大量故事和反映心声呼声的直接引语,站位高,又接地气。

工作性、成就性综述要有新闻的意识。要有新闻的时机,新闻的由头,新闻的新意,有新鲜的新闻事实,而不是像工作的总结。如,新华社一直紧密跟踪雄安新区的进展,每到一个时间节点,就推出纪实、扫描等综述性报道,在设立雄安新区百日之际,新华社精心策划,扎实调研,采写了《叩响未来城市之门——河北雄安新区设立百日纪实》一稿,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了雄安百日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最新状况,直观描述了雄安当地干部群众的日常工作生活和精神面貌,独家披露了规划中可能涉及的内容,干货满意,新意满满;回应舆论关注的问题,针对性十足;既有一线调研内容的呈现,又有来自新区筹委会权威的回应,新闻味浓。

综合使用已有报道材料的综述,一定要重新采访核实。因为事实在不断变化,如果满足于综述旧的材料,就可能导致失实的发生。

(作者系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新闻报道研究室主任)

观点速递

法律规定不可以公开的内容,律师、网络大V等运用自媒体擅自公开,影响法律的严肃性,弱化法治宣传教育效果。律师群体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操弄网络舆论质疑司法公正,涉嫌舆论审判,对法治宣传教育产生负面效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大V作为意见领袖,能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引导网络舆论;有的网络大V的粉丝数量达到千万级,关注度和影响力超过一般的专业媒体,因此在涉法案件中,要特别注意网络大V随意发布或者转发未经证实的消息,误导公众,甚至质疑司法部门,削弱法治宣传教育效果。

——夏梦颖,《当代传播》2017年第5期

猜你喜欢
新华社综述
2021年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再创新高
视界
应用“8K+5G”技术创新国庆阅兵报道——新华社的实践与思考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近代显示技术综述
“刚刚体”走红,新华社“小编”如何专业卖萌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持之以恒反“四风”——我省正风肃纪工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