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共生网络探析

2018-04-03 12:55:21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莆田市妈祖莆田

(莆田学院 福建 莆田 351100)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如何使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实现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越来越重要[1-2]。政府具有高效行政资源,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具有优秀的人才和科技资源,企业能把科技创新转化成为产品但往往缺少人才和研发投入[3-4]。因此,有效实现政府、高等院校、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能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5-6]。目前,对产学研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合作动力、合作形式、影响因子和管理体制等方面,这些研究还不能较全面说明高等院校和企业两类异质型组织产学研合作机制[7]38。2013年,张雷勇[7]38等将共生理论引入产学研合作网络中,对产学研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方法。因此,笔者借鉴这一方法探讨莆田学院产学研共生网络的培育机制,完善学校产学研共生网络结构,以期促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1.产学研共生网络的连接与类型

产学研共生网络是政府、高等院校、企业等共生单元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通过共生界面进行合作研究、开发、产业化等共生活动而形成的网络形式的系统[8]。莆田学院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自身的办学定位和莆田市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决定了莆田学院现阶段的产学研共生网络的结构与特点。

1.1 产学研共生网络的连接方式

产学研共生网络根据共生单位节点的连接方式和连接持续的时间,可以把产学研共生网络共生单元之间的连接分为:点共生连接、间歇共生连接、连续共生连接、一体化共生连接[7]40。点共生连接仅在某时刻发生共生连接,典型例子如技术转让。间歇共生连接为不连续的时间段存在共生连接,典型例子如委托开发。连续共生连接表示在连接的时间段内有共生连接,典型例子如合作开发。一体化共生连接,表示合作双方成为共同体的组成部分,典型例子如共建研究实体[7]40。目前,莆田学院产学研共生网络节点主要连接方式还处于初期阶段,主要是一些专利成果转让(点共生连接)和承担企业横向科研项目(间歇共生连接),而合作开发(连续共生连接)和共建实体(一体化共生连接)还很少。

1.2 产学研共生网络的类型

产学研共生网络一般有三种类型:依托型、平等型和嵌套型[4]41。目前,莆田学院产学研共生网络还处于平等型阶段。莆田学院与多家异质共生单元(企业、行业协会、政府)之间的共生活动,还不存在依附关系,在合作谈判中各共生单元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当一组共生连接不再能为任何一方带来共生能量的时候,共生关系就会终止,这种产学研共生网络还不是很牢固。今后,随着莆田学院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地区核心共生单元后,许多中小共生单位围绕核心共生单位运作,共生网络将向依托型产学研共生网络转变。如果经过培育,出现几家大型共生单元与莆田学院形成紧密的共生核心,周边分布一些非核心共生单元,则产学研共生网络将向嵌套型产学研共生网络发展,形成错综复杂的产学研共生网络稳定结构。

2.产学研共生网络的培育机制

针对莆田学院产学研共生网络现阶段主要的连接方式和类型的特点,笔者提出以培育成熟的产学研共生网络为目标,进行“双轮驱动”的产学研共生网络培育[8-9]。其中,“双轮”即指共生方法和网络方法,共生方法侧重于微观关系的优化,网络方法则更关注整体网络结构的改良[8-9]。这两种方法不是简单独立,而是通过相互之间存在的协同性和交叉性,整体提升莆田学院产学研合作效果。

2.1 共生方法

2.1.1 政府牵头成立领导小组,优化产学研网络共生环境

成立了“莆田学院政校企合作协调领导小组”,由莆田市委、市政府牵头推进产教融合,建立政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推进校地、校企合作,形成了以政府为推手的,产学研各方积极参与的良好产学研网络共生环境。由于政府的参与,能充分发挥政府高效的资源调配优势,为产学研共生网络提供一个优质的共生环境。莆田学院与企业在这种优质的共生环境下更容易产生各种产学研共生连接,开展有效的产学研合作。

2.1.2 组建服务地方团队,提高质参量的兼容度

围绕地方产业布局和企业可能存在的一些共性技术问题,学校有针对性地组建了33支服务地方团队,以科研面向地方,提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每个团队至少与一个服务对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积极承担横向科研项目,开展技术研发、技术服务、人才培训等服务地方工作。通过组建服务地方团队,提供技术支持,使得产学研合作网络各节点关键技术的质参量兼容度大大提高,产学研合作更高效地开展。

2.1.3 成立相关职能机构,构建产学研网络共生界面

莆田学院成立 “产学研合作推进办”“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创意创新创业管理办公室”,并配备专职行政人员、管理人员。“成果转化中心”负责全校科技成果评价评估、信息发布、对接交易等管理工作。“创意创新创业管理办公室”负责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及创新创业标准园区的统筹管理工作,建立大学生创业项目导师库,帮助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理念,指导创业实践,提供创业服务。这些职能机构的成立都是为了构建有利的产学研网络的共生界面,让产学研各共生单元更容易参与到共生网络中。

2.1.4 组建六个产业学院,创新产学研共生模式

学校紧密对接莆田市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组建了医疗健康、工艺美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电子商务、食品与化工等6个产业学院,每个产业学院均成立由校企双方(或学校、企业、行业、政府等多方)代表组成的董事会,负责审核产业学院办学中有关专业设置、专业群和专业建设、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等。产业学院是莆田学院与企业、行业、政府等的一种新型产学研共生模式。在创新密集的知识经济时代,学校需要产业、产业需要学校,这为双方开展深度合作奠定了基础。

2.2 网络方法

2.2.1 积极搭建各类合作平台,提高产学研网络密度

围绕莆田市“336工程”的产业发展布局,积极打造妈祖文化、工艺美术、电子商务、鞋服技术、医疗健康等五大产学研合作科研平台。与中国社科院共建妈祖文化研究基地,与莆田市工艺美术协会共建工艺美术研究院,与中电网络公司共电子商务研究院,成立莆田市鞋服技术学会、莆田市鞋类公共技术研发及试验检测平台,与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策略联盟、美国新奥尔良大学合作举办“健康产业管理”专业等。通过共建五大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与共生单元联系,并积极吸纳新的共生单元参与到产学研合作平台中,不断提高产学研共生网络密度,增加产学研共生网络的稳定性。

2.2.2 积极推介优秀科研成果,提升网络传播效率

依托“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开展科研成果评价评估、信息发布、对接交易等,学校与莆田市知识产权局共建“莆田市知识产权培训与发展中心”,每年开展知识产权、创新创业等远程教育培训。成立“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工作领导小组”,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制定重大科研仪器对外开放管理办法,规范重大科研仪器对外开放管理,向社会开放学校科研仪器设备,提高学校科技创新资源使用效益。通过积极推介科研成果和提高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提升产学研合作网络信息传递效率。

2.2.3 发挥政府与高校核心作用,优化产学研合作网络结构

当前莆田学院产学研合作共生网络结构还处在平等型阶段,各共生单元的联系还不是很牢固,这时更应该发挥政府与高校的核心作用。政府征集企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技术需求,并向高校反馈,学校组织各科研团队积极为企业解决各类难题,逐渐培育形成以学校和政府为网络核心的产学研共生网络,依托政府和高校中心节点的辐射作用和凝聚作用,提高各类信息在共生网络中的传播速度,吸纳更多的企业参与到产学研共生网络中,进一步优化形成稳定的网络结构。

2.2.4 构建校地战略合作关系,建立网络治理机制

产学研共生网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网络治理,这需要政府与高校发挥在网络结构中的核心作用,建立政府、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之间的合作框架,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开展产学研合作,才能使产学研共生网络有序地发展。近几年,学校先后与莆田市涵江区、荔城区、城厢区、仙游县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对接各县区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工业园区,开展实质性的科研项目,签订合作协议,约束各方的权利与义务。通过校地战略合作框架,建立一种产学研网络治理机制,对产学研网络各合作创新主体的资源整合与配置进行有机协调与耦合,有利于强化各方的责任意识,使产学研共生网络健康发展。

3.莆田学院产学研共生网络培育的成效

莆田产学研共生网络按照“共生方法”和“网络方法”进行培育,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产学合作,推动了学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转型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取得明显的成效。

3.1 点共生连接不断发展——科研成果转化

产学研共生网络点共生连接是产学研共生网络的基础和初级阶段,通过培育点共生连接,逐步支撑起产学研共生网络,并逐渐向高级阶段发展。莆田学院要求每个服务地方团队都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的合作研究,大大加快了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目前服务地方团队有多项科研成果实现落地转化,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2012年以来共有十多项科研成果成功签约转化,成果转化收益800多万元,产生直接经济社会效益4600多万元。

3.2 间歇共生连接不断加强——横向项目

产学研共生网络间歇共生连接的典型代表是企业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通过产学研共生网络的培育,不断吸纳新的产学研共生单元加入到产学研共生网络,产学研共生网络连接的节点越来越多,表现在横向科研项目近几年呈井喷式的发展。2013年全校横向科研项目只有12项,经费126万元,到2016年横向科研项目达96项,经费500.24万元,横向科研项目和经费分别增长8倍和3.9倍。而且所承担的横向科研项目全部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实际问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3.3 连续共生连接不断产生——共建机构

产学研共生网络发展的较高级阶段是形成连续的共生连接,即高校与合作对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2016年,学校紧密对接莆田市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组建了医疗健康、工艺美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电子商务、食品与化工等6个产业学院,并积极探索产业学院运行模式,逐步形成紧密的共生连接。学校还与莆田市相关政府部门共建莆田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莆田市旅游发展研究中心、莆田市知识产权培训与发展中心、莆田市莆仙文化研究院等实体机构,为地方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产学研共生网络的连续共生连接不断加强。

3.4 一体化共生连接不断强化——妈祖文化研究优势

莆田学院是妈祖诞生地莆田市的唯一一所本科院校,经过多年发展,妈祖文化研究已经成为莆田学院的研究特色与优势,莆田学院与妈祖文化相关实体机构已经逐步形成一体化的共生连接关系。以“妈祖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为例,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世界妈祖文化研究暨文献中心(台湾)是协同创新中心的核心协同单位,中华妈祖文化研究院、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台湾省“中台科技大学”、湄洲妈祖庙董事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等是协同创新中心的主要参与单位,已经形成一个有实体机构的一体化产学研共生网络。近几年,“妈祖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正逐渐成为世界妈祖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

4.结语

通过分析莆田学院产学研共生网络连接方式和网络结构,指出了莆田学院产学研共生网络现阶段主要问题,提出了应用“共生方法”和“网络方法”两种手段对莆田学院产学研共生网络进行培育建设,取得一定成效。说明产学研共生网络理论与方法对提升高校产学研合作水平具有良好效果。随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要求地方高校更加贴近地方产业、地方文化特色,加强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的产学研合作,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因此,产学研共生网络建设将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莆田市妈祖莆田
妈祖之光
中华诗词(2021年9期)2021-12-31 08:52:48
妈祖祭典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20
莆田市妇联开展关爱儿童“幸福种子”小组活动
海峡姐妹(2020年9期)2021-01-04 01:35:50
莆田市妇联打造品牌助力脱贫攻坚
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36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海峡姐妹(2020年4期)2020-05-30 13:00:18
莆田“上刀梯下火海”过元宵
海峡姐妹(2019年4期)2019-06-18 10:39:12
享创客之乐 育创新之才——莆田市实验小学简介之一
为霞满天—福建莆田市老年大学校歌
妈祖形像考——兼论妈祖服饰及妈祖形像复原实践
莆田闹元宵
海峡姐妹(2017年3期)2017-04-16 03: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