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
(辽宁省生态实验林场,辽宁 沈阳 110036)
东北红豆杉主要分布在吉林地区的老爷岭、张广才岭以及长白山等地区,由于其具有较高的药用以及木材价值,在我国东北部地区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种植体系。本文对吉林省的长白山区近自然扦插造林技术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重点介绍。
前期准备的首要任务便是对插穗进行选择。2~3年生的红豆杉插穗生根能力最强,也最容易成活,在挑选过程中要尽可能选择这一生长年限范围的,如果数量不足,可以使用4~5年生的插穗进行代替,2年生长周期以内的插穗尚未成熟,避免选择。其次是对插穗的直径进行选择,选择2~3 mm以上粗的插穗,插穗越粗成活的概率越大。确定红豆杉采穗母树后,剪取的插穗数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采穗母树生长发育,应选择分散模式进行剪取,确保采穗母树的健康程度,从而实现东北红豆杉近自然扦插造林计划的可持续发展。
近自然扦插方法应用中需要选择宽阔的地块,符合红豆杉的生长习性特征。观察林地周边的环境,要具有方便灌溉,有利于成林等特点。选择透气性良好的沙质壤土或阴坡地,旱能灌,涝能排的坡地为宜。林地周边如果存在不合理的立地情况,可以采用人工整改的方法,将其调整进入到更为合理的状态,为红豆杉种植提供有利条件。在林地选择上要在山区下部进行,并且周边有便利的水源,苗木基地使用围栏遮挡,方便种植后的田间管理。林地选择达到红豆杉生长种植环境后,需要结合林地实际情况进行整地,为红豆杉扦插创造适合的环境。
长白山地区十分适合红豆杉生长种植,所应用的扦插技术更应该体现出与自然环境的贴近,采用拱棚建造的方法来营造出红豆杉扦插环境,拱棚同样应用自然材料,使用竹劈子进行搭建,避免在自然侵蚀下挥发出有毒物质。棚子搭建的高度控制在1 m,为幼苗生长提供足够的空间,当幼苗生长达到一定的高度后,可以将棚子撤除。搭建高度控制还要考虑作业是否方便进行。小环境仅仅是为红豆杉扦插成功后的初期生长阶段做准备,确定已经达到安全生长周期后,则会将其撤除,进行接下来的生长管理,小环境的营造在模拟自然环境的同时还应该改善一些不利的条件,保障初期成活率后续种植区域管理才更有效[1]。
将红豆杉从母树上剪取下之后,需要装入到营养杯中,红豆杉扦插条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后,能够逐渐生出根须,采用扦插容器的高度控制在18 cm,直径可以在10 cm左右,这样的规格能够为扦插条提供充足营养,根系发展也有充足的空间,并且方便摆放。在营养杯的底部打5个孔洞,用于排水以及透气,孔的数量过多则失去了营养杯的意义,数量过少又难以达到预期的排水透气效果。在营养杯中装入一定量的氮磷钾基础肥料,改善土壤中的肥力,装杯时土壤紧实程度要达到标准,按照整齐的一字排列开,并对摆放区域进行统一浇水灌溉,确保营养杯中的营养含量以及水分含量能够保持均衡。处理完成后统一扣上塑料棚,等待进行红豆杉插条的扦插作业[2]。
插穗发育已经达到了扦插标准时,进行扦插作业,确保作业完成后所形成的愈伤组织能够快速地恢复完好,以免影响到未来的生长发育,预先准备的插穗在长度上需要进行剪裁,将其控制整理成为需要的长度,这样才不会影响到生长发育。统一剪裁成为12 cm长度的插穗,并对愈伤组织部分使用激素进行浸泡,提升成活的概率,促进根系快速生长发育。激素的浓度需要控制好,根据插穗的实际情况来调配比例。生根粉是最常用的激素,如果使用这一类型的激素,需要使用水来稀释到50%的浓度比例,这样浸泡过后的插穗更容易生根,吸收水分以及其他养分的能力也能够达到最佳标准。对移植幼苗采取施用香油渣有机肥料等一系列栽培技术措施,可使其苗木新梢生长量平均达到20.8 cm,高于其他处理5倍多,1年生长量相当于5年的生长量,解决其苗木生长缓慢的问题。浸泡时间控制在30 min。扦插后还需要每日对其状态进行观察,包括气温、土壤温度测量,以及土壤中的含水量监测,将其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围内,发现土壤中缺少水分,则要及时补充,确保生长可以得到充足的水分支持。栽苗深度应根据苗木的大小确定,以高出原栽土层3 cm为宜,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3]。
扦插后的日常管理,主要是含水量控制。浇灌后还需要进行水分保持,避免水分蒸发速度过快,导致红豆杉插穗新生的根系受到损伤。在塑料薄膜上可以罩上遮阳网,透光率控制在50%,既能够达到红豆杉的生长需求,同时也不会对新生的幼苗造成损害。日常管理中要对不同地块进行统计管理,包括浇水施肥、生长情况,避免出现后期数据混乱的情况。发现红豆杉产生病虫害等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对已经感染的幼苗进行隔离,以免在短时间造成更为严重的感染情况。大面积种植红豆杉会同时开设多个棚区,加强这些棚区的管理与标记,制定长期管理计划。
按照1年生的红豆杉近自然扦插质量来衡量,长白山地区的红豆杉扦插后幼苗的颜色,以及枝叶生长情况均达到健康标准,根系发育良好,侧根数已经达到了5条。这与长白山地区的立地条件有关,同时也与有效的近自然扦插造林技术质量控制离不开。
参考文献:
[1] 刘迪,刘继生,全雪丽,等.东北红豆杉雌、雄株茎的解剖学观察比较[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6,38(4):355-358
[2] 薛平,姚鑫.东北红豆杉枝叶不同提取部位体外降血糖活性研究[J].海峡药学,2016,28(1):31-34
[3] 刘彤,金慧颖,徐浩玉,等.不同光照条件下东北红豆杉幼苗光合特性日变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5,37(10):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