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法国欧洲一体化政策之缘起

2018-04-03 12:27阚四进
法国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戴高乐法国欧洲

阚四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一体化在法国对外政策中始终处于“绝对优先”的位置。1950年,法国公布《舒曼计划》,标志着其欧洲一体化政策正式确立。法国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发起者”和“倡导者”,从《舒曼计划》到欧洲煤钢联营的成立,再到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和欧洲货币体系的实现,以及建设欧洲单一市场和成立欧盟等,法国对一体化建设的贡献至为重大,对欧洲一体化进程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法国欧洲一体化政策的确立经历了从思想启蒙到纳入执政理念,并逐步付诸实现的漫长历史过程。本文通过回溯法国欧洲一体化政策的历史缘起,分析其确立的历史背景,旨在对法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角色和作用加深认识。

一、法国先贤的欧洲联合思想

(一)古代法国的欧洲联合思想

虽然欧洲一体化在二战后才真正付诸现实,但法国的欧洲联合思想却源远流长,历史上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都对欧洲联合这一“具有革新性的反思”做出了贡献,并将其融入法兰西特色。

早在814年,统一了大半个欧洲的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去世,欧洲大陆分裂为多个小的主权国家,此后“欧洲”的观念产生。一些思想先驱开始将国家的产生视为导致君主间战争和冲突的主要因素。1300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Philippe IV)的法律顾问、外交家皮埃尔•杜布瓦(Pierre Dubois)在《论战争和诉讼的减少》中建议成立由欧洲君主和城邦组成的“独立且中立的机构”,调节国家间关系,实施仲裁程序。该机构明显带有邦联制特点,根据杜布瓦的设想,各个王国都保持其独立性,但国家间的争端应交由教会仲裁,教皇是最高仲裁者。这一建议虽具有首创性,但受时代影响带有明显的基督教特征。然而,不以武力而是依靠建立在欧洲秩序上的仲裁已被视为协调国家关系的一种方式,体现了巨大的历史进步。

17世纪,欧洲国家的冲突增多,对欧洲联合的讨论又涌现出来。1623年,法国修道士埃默里克·克鲁塞(Emeric Crucé)建议成立由国家元首任命的大使组成的“常设议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争端。他强调的“为所有人建立持久和平和商业自由的方式”体现了那个时代独特的普世主义特点。他宣扬和平,淡化人与人之间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强调人类的共性,尤其难能可贵。此外,克鲁塞将商业贸易视为避免战争、实现持久和平的重要矢量,这是与后来的欧洲建设密切相关的要素。

1638年,法国政治家叙利(Maximilien de Béthune Sully)在《回忆录》和《亨利四世的大设想》中提出,按照古希腊城邦国家模式建立一个“安菲托利克联盟”。此后,他又提出建立具有仲裁职能的“欧洲议会”,各国应服从“欧洲议会”的决议和命令①Gérard SOULIER. L’Europe, Histoire,civilisation,institutions. Pairs : Armand Colin, 1994, p.238.,这意味着国家主权的让渡,由此提出了欧洲联合与超国家性的问题。

(二)近代法国的欧洲联合思想

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法国先贤们在继承前人思想遗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奠定了欧洲联合思想的基石。1713年,法国圣-皮埃尔神甫(Saint-Pierre)在《争取永久和平方案》中最早提出建立“欧洲联合体”的设想,这个联合体具有立法权和裁定国家争端的常设议会。当违背或破坏议会制定的法规时,将以武力方式进行干预,以维护联合体的权威。这正是20世纪成立的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概念基础。圣-皮埃尔神甫认为,欧洲社会的“自然状态”将使统治者们认识到,唯有联合才是保证利益的最佳选择。这一建议虽然因缺乏现实性而备受批评,但它对如何协调国家间关系提出了有益的思考。

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则继承了圣-皮埃尔的联合思想,他在《永恒和平方案的批判》中对圣-皮埃尔的欧洲联合思想予以批判和补充,对君主能否同意放弃部分主权表现出谨慎的态度。卢梭强调:“今天已经不再有法国人、德国人、西班牙人和英国人,也就是说,现在只有欧洲人”①同上,235页。。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们重视欧洲联合,强调欧洲国家的相互依存及其文化的一致性。与卢梭同时代的孟德斯鸠指出:“在欧洲,所有国家都相互需要”,“欧洲实际上是分裂为几个省的一个国家”②同上,238页。。

19世纪初,新的欧洲联合方案在法国再次兴盛。1814年拿破仑战败,欧洲国家为重建欧洲秩序召开维也纳会议。圣-西门(Saint-Simon)此时提出重建欧洲联合体的倡议,以此将欧洲人民团结起来,各国可以在联合体内保持自身的独立性。这明显具有超国家的特征。尽管圣西门的建议未被采纳,但将法国的欧洲联合思想向前推进了,特别是对让-莫内(Jean Monnet)产生了启发。圣-西门认为应先实行共同经济政策,在各国政府之上建立由技术专家组成的欧洲议会,这些观点从后来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中就可以体现出来③Marion GALLIARD. France-Europe: Politique européenne de la France de 1950 à nos jours, Bruxelles :Editions de Boeck Université, 2010, p.14.。

法国浪漫主义文豪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于1839年和1840年在莱茵河沿岸旅行时所作的笔记中提出:“法国和德国的结盟便是欧洲的组成。这会是英国和俄国的牵制,会是欧洲的得救,世界的和平。法国和德国分割开来,便是欧洲的解体”④【法】维克多·雨果:《雨果文集》“游记”卷,程曾厚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406页、426页。。雨果清晰地提出了以法德联合为基础,推进欧洲联合的设想。他还借用“美利坚合众国”的名字,提出欧洲联合的正式名称——“欧罗巴合众国”。1855年,雨果又提出发行“一种大陆的货币,建立在金属和信用的双重基础之上,以全欧洲的资本为支持,以两亿人口的自由活动作为动力,这样单一的货币将可以替代并吸收今天的种种荒谬的币种……货币是如此,其他一切事情也是如此,流通而统一”⑤【法】维克多·雨果:《雨果文集》“散文”卷,程曾厚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274页。,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欧元的设想。

此外,1863年,法国经济和社会学家蒲鲁东(Pierre Joseph Proudhon)在《论联邦的原则》中对联邦主义进行了讴歌,建议以契约为基础成立由小政治实体联合而成的欧洲联邦。

(三)19世纪后半期法国的欧洲联合思想

19世纪后半期,特别是最后20多年间,欧洲国家的冲突愈加尖锐,民族主义乘势而上,但没能阻止法国人对欧洲联合的思考。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思想家欧内斯特·勒内(Ernest Renan)提出,和平只能在欧洲框架内实现。1882年,他在《国家是什么》一书中提出,国家应建立在“共同失忆”和“联合意愿”基础上。他预言:“民族国家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国家既已形成,而且行将结束,欧洲联盟或许是一种取代它们的方式”①Marion GALLIARD. France-Europe: Politique européenne de la France de 1950 à nos jours, Bruxelles :Editions de Boeck Université, 2010, p.14.。这些主张虽富有远见,但没有引起当时政治家们足够的重视。

当时的法国思想家们不关注外部世界的变化,仅仅将欧洲联合视作能为欧洲大陆带来和平的手段。在欧洲中心主义影响下,他们认为欧洲联合的首要目标是确保欧洲大陆内部的和平。由于欧洲正处于当时国际体系的中心,因此,他们不需要考虑通过联合应对来自欧洲之外国家的挑战。

总的看,民族国家的概念自中世纪出现后,法国思想家们在对这一概念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关于欧洲大陆联合的倡议。当然,仅仅几位法国思想家的思考,无法抵挡大多数人对国家至上观念的执着和热情。民族国家的观念远远要比欧洲联合的呼吁更加深入人心和令人信服。然而,对民族国家概念的认同强化,导致了欧洲大陆的分裂、对立和战争,欧洲的和平并未被稳固地构建起来。相反,在民族国家处于主导地位的时代,欧洲联合的思想却在被战火蹂躏的欧洲大陆上重新体现出其重要价值。

二、欧洲联合纳入法国政治家的执政理念

(一)法国精英阶层支持泛欧运动

20世纪初,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俄国十月革命催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欧洲大陆四分五裂,无论经济、军事、金融、文化影响力、以及人口数量都遭受重创,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体系难以为继。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满目疮痍的欧洲失去世界霸主地位。美苏崛起,曾经的启蒙运动“发源地”、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的“摇篮”,以及曾在各大洲建立起广阔殖民地的欧洲被全面超越,欧洲国家切实感受到生存的危机。

1923年,康德霍夫-卡勒吉(Coudenhov-Kalergi)在《泛欧罗巴》一书中提出了创建“泛欧同盟”(Union paneuropéenne)的设想。他认为,欧洲的团结对避免被俄国布尔什维克政府或被美国经济统治,维护欧洲在世界的主导地位必不可少。此后,泛欧同盟在维也纳成立并在 10多个国家设立分部。泛欧运动得到法国精英阶层的支持,尤其在法国非共产党左派中表现突出。例如:知识界的保尔·瓦莱里(Paul Valéry)、保尔·克洛代尔(Paul Claudel)、儒勒·罗曼(Jules Romains)等,政界的阿里斯蒂德·白里安(Aristide Briand)、莱昂·勃鲁姆(Léon Blum)、约瑟夫·卡约(Joseph Cailloux)、爱德华·赫里欧(Edouard Herriot)等。

法国人对欧洲联合的思考逐渐产生重大变化,欧洲联合被赋予新的目标,由首先确保欧洲的和平转为首先确保欧洲的存在。这种变化从 1920年地理学家阿尔伯特·杜芒容(Albert Dumangeon)的著作《欧洲的衰落》中明显反映出来。他指出,在欧洲人打成一团时,欧洲以外的国家却从中受益——战争未导致资源枯竭,却带来繁荣昌盛。一战使得1914年以前已经很强大的美国工业获得飞速发展,日本经济也从中受益。著名作家保尔·瓦莱里对欧洲的未来提出了疑问:“欧洲的未来会怎样?会成为亚洲的一个角落吗?或者欧洲仍然是欧洲,是世界上宝贵的一部分、地球上的珍珠、一个庞然大物的大脑?”①Paul VALERY. Variétés 1 et 2(1924-1930). Pairs : Gallimard, 1978, pp.12-24.可以明显地感到:“当欧洲统治世界的时候,只有为维护欧洲国家间的和平才提出统一的问题;当欧洲感到自己受到外部的威胁时,欧洲团结的必要性就显得更加明显了”②皮埃尔•热贝尔:《欧洲统一的理想与现实》,丁一凡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28页。。

在上述变化下,法国政治家逐渐将欧洲联合的思想纳入其执政理念。曾在一战前任政府总理的约瑟夫•卡约指出,欧洲国家开展经济合作似乎是重新建立被战争破坏的欧洲经济的唯一有效方式。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家阿纳托尔·德蒙齐(Anatole de Monzie)设想建立一个“莱茵河卡特尔”,以找到解决鲁尔区煤炭的国际性办法:德国提供煤炭,法国用它冶炼洛林地区的铁;这种生产上的统一将加强两国间的关系,成为维护法德和平的保证。爱德华·赫里欧则在《欧洲》一书中主张在国际联盟框架内建立一个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联盟③同上,31页。。

(二)白里安的欧洲联盟构想

法国政治家白里安是继赫里欧之后又一位思考欧洲联合的重要人物。“正是白里安首次试图把欧洲联合的辩论提升到政府政策的水平,因此在欧洲一体化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④赵怀普:《英国与欧洲一体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12页。。

白里安曾支持法国参加一战,主持过战时内阁,战后长期掌管外交事务,代表法国多次参加重大国际会议。作为 1925年《洛迦诺公约》的设计者,他曾试图将强加给德国的《凡尔赛条约》永久化,最终却被迫搁浅。1929年9月,白里安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联盟秋季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欧洲联合的演讲:“那些从地理上讲集合起来的人民之间,比如欧洲人民之间,应该有某种联邦式的联系”⑤(皮埃尔•热贝尔,32-33)。白里安明确主张欧洲国家建立“某种联邦式联系”的倡议得到一些国家支持。

此后,白里安试图在政府层面推进对欧洲联合的讨论。他数次发表备忘录,特别是在1930年5月向各国政府发出《关于组织欧洲联盟体系》的备忘录中,明确了建立欧洲联盟的具体计划,确立了“经济服从政治、优先解决政治问题”的原则。白里安在备忘录中宣称:建立欧洲联盟既不会削弱各国主权,也不会减弱国联权威。这是欧洲第一份关于欧洲一体化建设的正式官方文件,标志着法国政府层面首次采纳了欧洲联合的思想。尽管备忘录在法国国内受到右派和社会党的反对,加之当时世界性经济危机和希特勒上台而未能实现,但白里安成为第一位在国际上正式提出建立欧洲联合体的法国政治家。

虽然白里安的欧洲联盟构想相当模糊,未涉及成立超越关税壁垒的欧洲经济同盟的可能性,且白里安与赫里欧等法国政治家的主张相似,其欧洲联合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法国本身的安全,特别是对于德国的遏制,但以白里安为代表的法国政治家们的表现仍是史无前例的。因为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法国的欧洲联合思想仅仅局限在几位圣哲先贤、知识精英或是理论家、思想家之间的探讨,而法国政治阶层对此却从未有过回应。一战后随着泛欧运动兴起,欧洲联合的思想在法国政治领导阶层中广泛传播和接纳,成为法国政治家们的执政理念。

(三)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的“西欧联邦”设想

虽然欧洲联合的思想不断发展,但未能阻止欧洲大陆再次陷入战火之中。二战爆发后,欧洲联合的思想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欧洲国家抵抗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的运动中激发出更多的思考。这一时期,对欧洲联合的向往在法国抵抗运动的地下刊物中表现明显。《战斗报》、《抵抗》和《人民报》分别于1942年和1943年提出战后建立欧洲合众国的设想。1944年6月,法国支持欧洲联邦委员会在里昂成立,并且与其它国家的抵抗运动取得了联系。7月,该委员会与其它欧洲国家的代表发表了《欧洲抵抗运动声明》,强调只有建立欧洲联邦才能保证欧洲的自由与和平,应当组建欧洲政府、欧洲军队和欧洲法院。此时,联邦主义思潮在法国的抵抗运动中盛极一时。

二战期间,法国的抵抗运动组织由分散逐渐联合,成立了全国抵抗委员会。1943年6月,以戴高乐为首的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成立,统一领导全国抵抗运动,并同美英盟军合作,解放全法领土。随着1943年欧洲战场出现一系列有利转折,民族解放委员会开始思考欧洲的战后重建。委员会的外交事务委员莫里斯·德让(Maurice Dejean)在与比利时外交部长会谈中建议,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在战后联合起来,通过建立西欧经济军事联合体对抗德国①Entretien Spaak-Dejean (6 mars 1942), Archives du ministère des Affaires étrangères, fonds Guerre 1939-45, Alger, CFLN-GPRE, 172, microfil, pp.25-28.。

军需和武器装备委员让·莫内在1943年8月5日向委员会提交的报告中建议成立“联邦或欧洲实体,由它组织一个共同的经济统一体”,莫内认为“法国应该在欧洲大陆的联合中发挥发动机的作用,阻止苏联、美国和英国在欧洲的专制”②Gérard BOSSUAT. Faire l’Europe sans défaire la France : 60 ans de politique d’unité européenne des gouvernements et des présidents de la République française (1943-2003). New York : P.I.E.-Peter Lang, 2005,pp.31-32.,建议成立权力机构对欧洲钢铁工业、飞机制造业等重要行业统一管理。实际上,这是莫内的一份欧洲经济和政治重建方案。翌年,他在接受采访时又提出“由欧洲权力机构管理鲁尔地区的煤炭和钢铁,各国将主权移交至该机构并建立一个巨大的市场”,这可以说是舒曼计划的“雏形”。

委员会高级官员、装备委员勒内·梅耶(René Meyer)于1943年9月30日提交给戴高乐一份关于新欧洲的报告,提出成立包括比利时、卢森堡、荷兰、法国和莱茵河左岸地区在内的西欧联邦。“梅耶报告”的对德政策与戴高乐不谋而合,他们都希望战后的德国四分五裂,部分领土处于盟国控制下。当然,梅耶也立刻意识到这可能引发问题:“盟国是否愿意从政治上分裂德国?这是否对法国有利?法国的钢铁工业是否会反对这一主张?”①同上,32页。此外,梅耶还对西欧联邦的未来存在疑问:“应该朝着联邦制的超国家方向迈进呢?还是满足于一个类似关税同盟的组织呢?” 梅耶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却没给出答案。

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内部对欧洲联合的方式存在巨大争论。戴高乐认为欧洲大陆重新回到闭关自守的状态已经不太可能,但他和梅耶等委员一致反对与英国、德国联合,只倾向与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及德国的部分地区、意大利、瑞士和西班牙联合。而勒内·马西格利(Rene Massigli)和马若礼(Marjolin)等委员则倾向于围绕法国和英国实现欧洲联合②同上,33页。。

委员们的争论集中体现在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1943年10月17日召开的会议上。经济委员艾尔维·阿方德(Hervé Alphand)建议在欧洲更大范围内成立自由贸易区。莫内则提出两个新的概念——“全体欧洲”和“欧洲工业国”。他认为欧洲联合应该包括“全体欧洲国家”,肢解德国无法确保法国的安全与繁荣。莫内支持德国成为“全体欧洲”的伙伴,提出建立包括鲁尔、萨尔、莱茵河左岸地区在内的“欧洲工业国”的设想。但这两个概念又存在矛盾,莫内希望以此换取更多委员们的支持。但是,戴高乐明确反对建立“欧洲工业国”,担心会为德国在战后恢复实力创造机会,并且戴高乐不赞成法德同属于一个经济联盟,希望围绕法国建立一个“非自给自足式”的联盟。

一番争论之后,委员会于1943年10月30日发表公报,明确了对欧政策的指导原则,提出建立“西欧联邦”的设想。这个联邦包括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可以向南延伸,经济上可以把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工业集团连在一起,也可以和联合王国结合在一起③(皮埃尔•热贝尔, 45)④ (皮埃尔•热贝尔, 46)。可以看出,这份方案是民族解放委员会内部各种观点交织妥协的产物。

1944年3月18日,戴高乐在阿尔及尔协商大会上正式宣布了民族解放委员会的立场:“为使复兴的欧洲大陆能有一个符合我们时代条件的平衡,我们觉得应该在欧洲建立某些集团。但各国的主权不应受到损害。”他表示:“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希望建立一个非自给自足式的西欧经济联盟,并且与苏联和美国实现紧密的合作”,为此“准备和其它有关国家着手进行各种必要的研究和谈判”④。戴高乐提出了战后的欧洲设想,建议在共同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西方集团”,“它的动脉是英吉利海峡、莱因河和地中海”①【法】夏尔·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第二卷下册)》。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1,566页。。

在抵抗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的同时,法国政治家们也在思考着战后如何实现欧洲和平的途径。他们越来越多地倾向于通过欧洲联合实现欧洲的重建。尽管在实现方式上存在不同,特别是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争论激烈,但这些主张都为法国欧洲一体化政策的确立奠定了深厚的思想根基。由于二战的炮火仍在继续,欧洲联合的步伐始终徘徊,欧洲联合尚未真正纳入法国的外交战略。

三、法国欧洲一体化政策的确立

(一)二战重创法国的国力和地位

法国受到法西斯的惨重蹂躏,在二战后各大国中实力最弱,国际地位下降,国际处境举步维艰。“在战后大部分岁月里,法国不再是主要大国了”②F. Roy Willis. France, Germany and the New Europe(1945-1963).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0, p.22.。

法国的国家实力急剧衰退。1940年5月至6月,德国仅用六个星期灭亡法国。与一战相比,二战给法国造成更沉重的损失。一战中法国共有 66万间房屋受损,二战则造成了190万间房屋受损,约占法国房产总数的18%,几乎涵盖法国所有城市,勒阿弗尔(Le Havre)、卡昂(Caen)等城市需要重建;一战中法国2万项工业设施受损,二战则摧毁了12万项工业设施,受损工业设施覆盖全国的74个省,涉及许多战略性领域,包括6万座工厂,4千座水上桥梁,7千5百座道路桥梁,115座车站,2万2千公里的铁路线等,钢产量仅为战前生产水平的四分之一;一战使全国300百万顷良田减产20万吨,二战则致使全国农业减产25万吨,由于劳动力、工具、肥料以及投资的减少,农业生产水平下降了22%,战后法国粮食价格猛涨,食品供应匮乏③Bertrand VAYSSIERE, “Relever la France dans les après-guerres: reconstruction ou réaménagment?Science de l’homme et de la Societé ”, February 23, 2016. Available at: http://hal.archivesouvertes.fr/docs/00/74/86/03/PDF/article_reconstruction.pdf.。工农业生产水平与战前比下降了 55%以上,出现严重衰退,整个社会秩序陷入极度的混乱④John W. Young, Cold War Europe 1945-1991: A political history. London : Edward Arnold, 1996, p.80.。1946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建立,但第四共和国的内阁却风雨飘摇,11年换了20多届内阁,最长一届不过1年多,最短一届仅维持了2天,政局动荡更加剧社会的混乱。

法国的国际处境举步维艰。二战使世界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改变,欧洲主宰世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到战争结束时,这场战争不但给欧洲大部分地区造成了物质上的破坏,而且也破坏了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来所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体系”⑤【美】丹·考德威尔:《论美苏关系》,何立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34页。。法国虽是战胜国,但实际已沦为“二等国家”,国家实力的不断衰弱与昔日世界头号陆军强国的大国地位形成鲜明对比,对严峻现实的担忧和对光荣过去的怀念成为战后法国人普遍存在的复杂情结。

随着马歇尔计划的出台,迫于国内重建压力,法国逐渐听命于美国,但美国对法国并不重视:1944年8月至9月,苏美英在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草拟战后国际组织的章程,法国被撇到一边;1945年2月,法国没参加雅尔塔会议。虽然罗斯福在会后希望回国途中在阿尔及尔会见戴高乐,但戴高乐愤然拒绝。直到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去世后,法国国际处境才稍有转机:1945年4月至6月,法国参加在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会议,5月6日,法国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法语、英语都列为联合国工作语言;6月,法国在德国获得占领区,对柏林和维也纳管理上获得与苏美英同样的权利;1945年8月,戴高乐应邀赴华盛顿与新就任的杜鲁门会晤。在国际事务中,法国虽极力彰显其影响,但国际处境却不可同日而语。此外,在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冲击下,法国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力减弱,海外殖民统治受到空前挑战,特别是阿尔及利亚局势的动荡给法国造成巨大压力。

(二)战后初期法国对德政策逐渐调整

战后初期,法国对德政策经历了两次阶段性调整,其中第一阶段的主要政策特征是遏制德国。1944年9月法兰西临时政府迁至巴黎,戴高乐当选临时政府总理。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如何处理战败的德国是摆在临时政府面前的首要问题。戴高乐承袭了一贯的对德政策,视德国为最大威胁,遏制德国是1944年至1947年初法国对欧政策的核心,也符合戴高乐由来已久的欧洲主张。为此,法国展开一系列外交行动。

“联苏制德”是戴高乐就任临时政府总理后采取的第一项重大行动。“法国与苏联都是欧陆大国,两国之间没有领土等争端,一向是欧陆大国之间的平衡力量。因此,法国在欧陆盟友的最佳选择是苏联,在历史上苏联就是法国的传统盟友。”①张才圣:《德国与欧洲一体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44页。1944年11月,戴高乐出访苏联。12月10日,两国签订为期20年的《法苏同盟互助条约》,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两国将采取一切必要步骤以消除来自德国的任何新威胁,并防止使德国可能进行任何新的侵略企图的那种行动。”这一条约隐含着戴高乐的双重目的:一是联苏制德,二是联苏抗美②Alfred Grosser, The Western Alliance: European-American Relations Since 1945. New York: The Seabury Press, 1980, p.38.,前者显然是最直接的目的。法苏接近并非“真正的亲密”,而是出于制衡德国和美国的“第三方”因素的需要③陈之瑜:《戴高乐与冷战时期的法苏关系》,载《法国研究》2017年第1期,104页。。

“抵美制德”是戴高乐的另一考虑。二战期间,戴高乐对美国积怨颇深。德国投降前后“更严重的分歧导致同美国(无论是罗斯福或是杜鲁门时期)的真正的对抗”④【法】阿尔弗雷德•格罗塞:《法国对外政策:1944-1984》,陆伯源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14页。。1945年4月底,戴高乐不顾艾森豪威尔的指示,命令法军占领斯图加特并驻扎,引起美国不满,杜鲁门亲自给戴高乐写信,仍无法改变他的决定。杜鲁门只能命令停止向法军提供武器和弹药,才迫使其撤离。

“拉英制德”也是戴高乐的一个实际考虑。戴高乐看到了英国战时的作用和较强的经济实力,希望拉英国参与欧洲联合,将其视为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复兴的安全屏障。在英国看来,一个强大的法国符合其利益,因此积极帮助法国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丘吉尔1944年10月访法期间,建议两国立即商谈法英同盟条约的问题,戴高乐也同意“法英协作,在处理未来的问题上采取一致行动”。但英国希望缔结形式上的同盟条约,法国则希望签订具有实质性内容的协议,包括对德问题上密切协作。戴高乐的愿望并未达成,因为丘吉尔的“三环外交”决定了必然将英国同英联邦和美国的关系置于同欧洲国家关系之前。英国的基本出发点并不是战后真正融入欧洲,而是为加强英国在三大国的地位。

按照戴高乐遏制德国的计划:鲁尔地区将实行国际共管;莱茵河左岸地区脱离德国;萨尔自成一个州,经济上归并法国;把德国分裂成由几个州组成的松散联邦。此外,戴高乐还要求大量赔偿并拆迁德国工厂,以补偿战争损失。该方案明显与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根本变化不相适应,戴高乐的设想未能完全实现。但法国作为四大国之一实施对德国占领和管制,参与讨论处理德国问题,是对德遏制政策的胜利。1946年1月20日戴高乐下野,“戴高乐辞职的背后孕育着战后法国外交主要是对美政策的转折性变化。而在德国问题和殖民地问题上,戴高乐下野并不是决定性变化的标志”①张锡昌等:《战后法国外交史(1944-1992)》。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22页。。共产党、社会党、人民党组建的联合政府基本沿袭了戴高乐遏制德国的思路。

1947年冷战爆发,欧洲成为东西方阵营全面对抗的前沿阵地。法国三党联合政府宣告破产,新政府于1947年1月组成,亲美政党逐渐占据上风,倒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奉行亲美的大西洋政策。“对美国经济和军事援助的需要不再允许法国在两个大国之间保持平衡了,而迫使它逐渐朝西方阵营靠拢”②(皮埃尔•热贝尔, 63),对美政策的调整促使法国对德政策趋于缓和。法国对德政策开始深刻调整。

法国认为苏联已取代德国成为最大威胁,防务安全的主要目标从德国转向了苏联,德国将成为法国安全的屏障。1948年9月,法国同意将其占领区与美英占领区合并,以换取美英在萨尔问题上满足法国的要求。1947年11月8日,萨尔议会在法国安排下通过新宪法,宣布萨尔在政治上脱离德国,同法国结成货币和关税同盟,萨尔的防务和外交由法国负责。法国还同美英签署协定,规定萨尔煤矿逐渐摆脱德国联营,从1949年4月1日起全部用于法国经济。

1947年3月4日,法英签订《敦克尔克条约》,规定两国在发生德国侵略威胁的情况下相互磋商、联合行动、彼此支援,任何一方保证不签署反对对方的条约。1948年3月17日,法国与英、比、荷、卢四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这个以军事同盟为核心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合作的条约,公开针对地是德国可能复活的军事威胁及“任何侵略”,暗藏着针对苏联的威胁。

法国对德政策趋于缓和突显了对国家安全认知的明显变化,苏联取代德国成为法国的最大威胁。1949年4月4日,法国签署《北大西洋公约》,自第一次柏林危机以来对苏联入侵的担忧有所缓解。但是,5月23日西德的“基本法”正式生效,战败仅4年的德国成功走到国际政治舞台前,如何控制复兴的德国再次成为法国的重大关切。“法国人的头脑里仍然萦绕着一个重新组成的、可能是复仇心切的德国幽灵的阴影。最后,法国人认为一个联合起来的欧洲可以对外表示它的个性,在国际关系、特别是在东西方关系中起作用”①(皮埃尔•热贝尔, 63)。。

(三)法国寻求欧洲联合的初步努力

1940年,莫内曾提出建立以法英为基础的经济上联合的欧洲。1949年,莫内与英国计划处处长埃德温·普罗登爵士秘密会谈,由于工党政府热衷发展贸易,对经济联合计划不感兴趣,会谈没有取得成果。相反,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则多次发表欧洲联合的声明,这引起了莫内的注意,促使莫内思考建立以法德为基础的欧洲联合。

冷战爆发后,法国推动欧洲联合的首要原因不再是德国,而是苏联的威胁。美国也希望欧洲联合起来,形成对苏联的防御。美国利用马歇尔计划,以成立一个欧洲合作机构作为援助的条件,促使西欧国家联合。援助计划只是一个整体性的方案,它需要通过这个欧洲合作机构,将美国的援助分配给各国。法英等国没有选择,因为援助对于本国经济重建不可或缺。当然,法英在欧洲联合的形式上存在分歧。英国倾向于建立严格的政府间合作机构,掌管法国外交事务的人民共和运动成员乔治·皮杜尔(Georges Bidault)则提议加强团结,推动欧洲联合。法国打出“合作牌”,对美英法三个占领区合并持合作姿态,这为1948年4月16日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成立后联邦德国的加入创造了可能。

除了军事上的法英《敦刻尔克协议》,1945年3月27日法国与英、比、荷、卢四国签署了金融合作协议。有学者将这两个协议的签署视为法国欧洲一体化政策的开始②Gérard BOSSUAT. Faire l’Europe sans défaire la France : 60 ans de politique d’unité européenne des gouvernements et des présidents de la République française (1943-2003). New York : P.I.E.-Peter Lang, 2005,p154.。,实际上,由于其明显带有“英法合作、排斥德国”的色彩,与法国过去的均势政策没有本质区别,因此不能视为法国欧洲一体化政策的真正确立。

1948年,西欧国家签署《布鲁塞尔条约》,军事上纳入一项自动相互援助协定,德国仍作为潜在的威胁。毕竟,德意志第三帝国垮台才三年,曾经被纳粹侵袭的西欧国家还没准备好翻过历史的这一页。“西欧国家明白,今后主要的威胁在东方,但是由于他们不愿意协定对莫斯科产生挑衅,从而增强其对西欧的压力,所以在布鲁塞尔协议中又提到了德国的威胁”③Marion GALLIARD. France-Europe: Politique européenne de la France de 1950 à nos jours, Bruxelles :Editions de Boeck Université, 2010, p.29.。《布鲁塞尔条约》的签署主要是说服美国当欧洲面临苏联威胁时进行干预。“虽然《布鲁塞尔条约》标志着西欧联盟成立,但条约并不是欧洲联合的产物,它反映的不是欧洲联合的时代潮流,而是体现出过去的传统安全思想”①李世安等:《欧洲一体化史》。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9页。。

1948年 5月召开的海牙会议是欧洲国家一次独立推动的欧洲联合行动,取得多项成果。这次会议较少体现出冷战的思维,而是主要聚焦欧洲的问题,尤其是欧洲首要的和平问题。来自欧洲政界、工会、宗教界、工业界和大学等领域的800多名代表齐聚海牙,法国前总理保罗·拉马迪埃(Paul Ramadier)主持大会并推动通过了《致欧洲人的一封信》。海牙会议着眼于欧洲的现实,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提出推动建立“团结的欧洲”,展现出国家间和平共存与合作的理念。这封信清楚地表明,面对苏联的威胁,欧洲已经意识到,不能将欧洲置于对美国依赖的位置。

1948年7月20日,布鲁塞尔条约组织协商委员会召开,皮杜尔建议成立经济和关税联盟及欧洲议会。除英国支持外,其它国家直到他辞职时仍没有回应。皮杜尔的继任者——舒曼更加积极地推动联合,他认识到欧洲联合对实现和平的必要性及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认为欧洲联合必须首先寻找办法解决德国问题。面对苏联的威胁,美国希望推动欧洲各国重新合作,法国放弃对德遏制政策,不仅同意德国的经济复兴,而且同意通过将西方在德国的三个占领区合并建立一个国家的计划。面对美国的压力,舒曼愿意进一步推动欧洲联合,主张必须将新的联邦德国纳入未来的欧洲联合机构内。但英国对此保持沉默,荷兰、卢森堡也持保留态度。英国和法国的分歧是在联合的形式上,英国倾向于政府间合作的方式,而法国、比利时则倾向于建立更高级的合作方式。

1949年1月,一项妥协方案终于达成——欧洲委员会于1949年5月5日在伦敦成立。它包括两个机构:部长理事会和咨询委员会,后者由前者领导。这个机构与联邦主义者的方案相距甚远,因为这个新机构是政府间性质的,不需要任何国家让渡主权。法国对这个机构感到失望,但不希望因为反对欧洲委员会而与英国决裂,但是,舒曼并没放弃推动欧洲联合的步伐。他关心的首要问题还是德国,他所希望的欧洲联合必须有助于解决德国的威胁。

在舒曼和莫内的精心设计下,一年后《舒曼计划》正式公布②1950年5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舒曼召开记者招待会,提议以法国和联邦德国煤钢工业为基础,把西欧各国的煤钢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由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共同管理“联营”,被称为“舒曼计划”。根据该计划,1950年6月20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在巴黎谈判并达成协议,1951年4月18日签订了为期50年的《欧洲煤钢联营条约》。。法国几经酝酿最终开启了一条全新的法德合作的欧洲一体化道路,法国欧洲一体化政策正式确立。

猜你喜欢
戴高乐法国欧洲
欧洲“芦笋季”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法国(三)
法国(一)
名言趣画
在欧洲邂逅温州人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囧囧有神”的武器
法国浪漫之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