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红华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北京 100024)
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传统财会管理模式逐渐发生变化,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正由传统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资本节约型经济管理模式。新时期下的企业财务转型,对财会工作人员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财务转型即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及管理会计等方式,将核算型财务转变为管理决策型财务,并将财会工作积极融入到企业日常经营决策中,并充分发挥自身具备的财务管理价值。
市场对财会工作者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考核制度也越来越完善。但因为财会工作者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各不相同,使得各财务工作者综合能力也不尽相同,财会工作者在工作中一旦出现失误,就会对企业管理者决策的正确性产生影响。产生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两个层面。
从主观层面看,现阶段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较为广泛,且在各行业中均获得良好的使用效果。但事实上,我国财会人员信息技术能力普遍较低,对部分专业软件难以灵活使用,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从客观层面看,随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市场变化因素随之增多,对企业财会工作者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财会工作者应积极适应财务转型所提出的要求,提升自身综合能力[1]。
财务转型后的核心内容是借助经济业务、财务信息对企业日常经营决策进行分析,发现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对经营风险有效规避,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财务转型后的财会人员与传统模式下的会计核算有明显区别。
传统模式中,财会人员通常将会计业务作为工作重点,而转型后,财会人员应将企业整体发展规划、宏观经济发展变动作为重点工作,工作角色也由信息记录者逐步转变为信息提供者,并在企业日常经营各环节中,将财会工作自身所具备的信息优势和专业能力充分发挥。此外,财会工作者也应积极参与到企业各经营管理活动中,依据企业发展战略,在企业进行决策时提供相应的财务信息和经济信息,既可以提升决策的正确性,对企业整体工作流程也可起到一定优化作用[2]。
为不断深化财会人员的全局意识,财会工作者应拓展自身专业知识体系,对市场经济环境进行进一步分析,并养成战略思维,同时也应对金融法律有一定的了解,将自身知识体系同相关法律、政策结合,提出具有较高可行性的方案。
信息技术在财会工作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财会人员的工作量,但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并未降低。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管理者在制定决策时提供有效、及时的意见或建议,如企业决策中的控制、决策、分析等工作,均需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财会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持。因此,企业财会工作者必须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可从员工绩效管理能力、业绩评价能力、决策分析能力、财务核算能力等方面作为切入点,进一步健全自身知识体系。财务人员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同时,也应增加相关领域的知识累积,如经济分析识别、资本运营、公司治理等。
企业应将财会管理在企业战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突显出来,同时要不断健全财会管理机制,实现财会工作者、企业财务工作流程、企业财务组织的共同发展。现阶段我国财会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对财务工作转型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财会工作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推动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实现企业财务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