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国
(阳城县园林局 山西 晋城 048100)
预算控制力度的加强是提高财务监督运用水平的首要措施,可以使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要想加强预算控制力度,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预算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健全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等重要环节的管理方法。在预算编制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采用零基预算与滚动预算相结合的方式,并且对预算编制金额进行调研与分析[1]。在预算执行方面,财务监督人员需要以预算编制方案为基础,结合预算部门的经费使用状况,干预与指导相应的预算经费。一旦发现预算经费出现使用超额的情况,财务监督人员应该找出超额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解决。发现预算支出进度不达标情况,要对支出结构进行分析,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财务内部监督,专职会计职能逐渐向管理会计职能转变,内部控制各项制度逐渐规范。而财务体制的改革涉及财政、人事、职能、内部机构运行等方面,实际情况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仍然缺乏健全的相互监督机制。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实际的运营情况,对财务监督的相关机制进行完善。在完善的过程中,要对具体的监督职责进行划分,确保具体的职责落实到各个岗位以及工作人员,并在划分过程中分离不相容的岗位以及人员,避免出现一人多岗的现象,进而使财务监督的相关部门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2]。
随着我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进行会计基础工作时,应该对先进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现代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具有信息共享的功能,财务管理人员和内部控制人员可以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支出与财政收入进行共同管理,使单位内部的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从而加强财务监督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应用水平。在完善会计基础工作时,应该对会计人员的工作情况以及会计工作中涉及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核算等具体操作环节进行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应该严格根据相关的法律准则与会计制度,对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进而使会计业务趋于规范化、标准化,从而有效避免会计造假行为的出现。另外,要健全会计基础工作,需要在会计系统中对项目预算、项目合同、采购信息、审批流程等进行控制与监督,使财务监督工作有效的落实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中。
提高财务监督人员的整体素质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工作顺利展开的基础。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进程加快,而行政事业单位部分财务监督人员不能及时更新理论和业务知识,因此无法胜任内部控制工作。所以,急需对财务监督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行培养,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针对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从业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尚可,但对新理论接受较慢,运用新技术、新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等情况,单位可以外聘一些专业院校毕业的人员,这些人通常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其次,单位要定期对工作人员展开培训,培训内容要以财务监督制度、相关的法律体系、预算方法、会计审计等为主,并且在培训结束后,行政事业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对培训结果进行检验,并结合一定的奖惩措施,从而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水平。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加强财务监督工作,是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趋势。相关部门应该引起重视,可以采取加强预算控制力度、健全财务监督的相关机制、完善会计基础工作、提高财务监督人员的整体素质等措施来提高财务监督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运用水平,进而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