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佳渝
(重庆三峡学院财经学院 重庆 404100)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对当前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我国优质农产品总量偏低,占农产品总体比重不足20%。城镇饮食安全问题、食品过度加工、农产品营养价值流失等问题较为严重。我国农业已开始从数量型向营养型转型,但总体趋势仍不明显。优质农产品能足够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健康饮食,可以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生产高营养价值的农产品,能改善人们生活质量,还能提高农民收入。因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我国农业已经开始向信息化发展,但在万州区的农村地区,信息管理系统仍不完善,服务质量低,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市场信息传播不及时、农民思想观念落后、缺乏专业的培训教育等,使得农业信息化发展缓慢。先进的生产技术不能被高效利用和不能及时了解市场信息作出正确决策,导致了我国农业生产率和生产效益低下。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措施。受制于科技技术和地区经济条件,部分地区农业机械化推进速度缓慢。平原地区拥有发展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较高。万州区是丘陵地形,受地理、水文条件限制,不适合发展大规模机械化农业。此外,受到经济水平、社会制度、政府政策等因素的限制,万州区很难实现发达地区那种普遍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我国补贴范围广,但分散不集中,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我国对农业生产过程的补贴较少,而且很多不能直接让农民受惠。补贴隐蔽性很强,财政资金不直接输送到农民,而是通过各种渠道间接性补贴。这种补贴方式很难让农民接受和知晓,补贴的刺激力度大大削弱。此外,我国对农业科研方面的补贴较少,不利于开展高新技术的长期研发。
调整产业结构必须树立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的发展方向。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发展高质量的农产品。引进优良品种,鼓励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
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中,要根据当地的地理因素和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宜果则果、宜谷则谷、宜渔则渔、宜牧则牧,不能盲目生产。在选择种植农产品上,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集思广益,广泛听取社会上的意见,切实开展市场调研,真正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效益提高[1]。
互联网技术可以让农业生产者及时了解市场信息,还可以对地域水文、气候、土壤进行综合评估,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参考数据。农业生产者如果能在农业生产前及时获取信息,可以降低生产风险。
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意外情况,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等。农业生产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相关规避风险的方法,和其他农户交流生产技术,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收获时期,农业生产者可以在互联网上了解各地农产品供需信息,制定销售规模和产品定价,优化资源要素配置。
完善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颁布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制度支持。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发展资金的投入力度,保障资金充足。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监督管理,保证农业机械的生产质量。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于农民受教育水平。专业化的农机产品需要农民有一定的知识和技术。万州区农民受教育水平普通不高,难以接受先进的农机产品。万州区政府要加大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的教育素质和技术知识。培育一批新型农民群体,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实现。
结合万州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万州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信息化和机械化水平低、补贴政策不全面等问题,提出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互联网+”农业经济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发展策略,以促进万州区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