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阈下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探析*
——以河南许昌为例

2018-04-03 11:58吴德慧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供给农业

吴德慧

(许昌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的资源、劳动力、生产要素向城市流动,广大乡村发展相对滞后,甚至出现了衰败的迹象,城乡差距拉大;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农业发展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对我国现有城乡关系的一次重大重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是城乡全面融合、城乡共同繁荣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1]30顾名思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供给侧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而推进的改革。我国自从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长期以来是供给满足不了需要,落后的社会生产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的实际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了中共党史上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转折,无论是政治路线、思想路线还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都发生了深刻转变,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对外封闭保守转到改革开放。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对外贸易额、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大幅攀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实现了中国人民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巨大变化,基本实现了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前两步,实现了人民群众生活温饱,并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吃饱穿暖已不是问题,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吃得好、吃得卫生、吃得健康,以及吃得有营养;当然,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存在这个问题。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启了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征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我国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我国经济的短板和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开出的一剂良方,即治标治本,既能破解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又能缓解农业资源环境压力,还可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

二、农业供给侧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户经营规模小,结构不合理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虽然自然灾害难以避免,和平稳定是总体大势,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连年高位增产。自从废除农业税,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有所提高,农产品供给充足,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农产品生产过剩,以至于卖不上价,而老百姓需求日益旺盛的技术含量高的健康农产品、食品供给不足,需要大量进口。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这种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冲突。粮食产能较高,但种养结构不合理,村民大量种的粮食卖不上价,有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却没有企业生产。企业加工能力、经营规模欠佳,产业链条不够长,附加值低。一些农民还没有转变发展思路,顺应市场需求变化,从生产大宗普通农产品,逐步向发展优质、特色、高效农产品转变,从分散经营、粗放管理、低端加工,逐步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转变。

(二)绿色发展不够,生态短板严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乡村。”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产能透支, 一些企业还没有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相当一部分农业产能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的, 是不健康、不可持续的产能,包括以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现代投入品、严重超采地下水、侵占湿地、水土严重流失,利用污染土壤和影响食品质量安全为代价换取的产能。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不但降低了土地肥力, 破坏土壤的良性结构, 而且对人体健康也造成损害。这就迫切需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三)科技创新水平不高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应对各种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创造光辉而美好的未来,动力从哪里来?只能从发展中来、从改革中来、从创新中来。”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马克思对科学技术的伟大作用有精辟的论述,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整体不高, 特别是同发达国家相比,农业生产效率低、质量差, 消耗资源多、浪费大。具体表现在:一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 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机械化装备的管理、使用、服务不到位, 多数农业小规模生产者难以常态化使用, 农业机械装备的有效供给和现实需求不平衡;二是农业技术研发理念不科学、推广工作不到位;三是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率不高。当前,我国各级科研单位、院校都对农业生产进行了大量研究, 但很多成果未能及时、有效为实践所用。

(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管理服务水平低

当前,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体依然落后,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水利网络、农田灌溉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中央一直通过转移支付、专项资金予以扶持, 地方政府也积极发挥作用, 但是由于资金缺口大, 资金使用不合理, 存在结构性矛盾, 对农田、水库、沟渠、堤坝等项目建设不到位, 相关的配套工程也未能及时跟进。二是农村道路交通建设依然存在不小缺口。中西部地区的道路交通建设相对落后, 道路交通关系着生产要素的流通、科学技术的传播、人力物力的输送, 特别是在当今互联网、物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 显得尤为重要。三是农村信息化建设落后。农业生产要想实现有效供给就必须同市场形成对接, 及时掌握市场产品风向和消费导向, 及时掌握先进知识、管理经验、品种特性等。当前, 农村的电力、网络、通信等设施和农业现代化需求存在很大脱节, 不利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

三、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

(一)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着力提高综合效益

2017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这次会议制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因此,各乡村基层党委和政府在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努力走出一条夯基础、育产业、创品牌、促增收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比如,河南许昌,坚持以“四优四化”为引领,着力调整优化农业的要素、产品、技术、产业、区域、主体等方面结构,进一步增强农产品供给能力,在以下几方面做出重要成绩。一是稳定粮食产能。切实履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二是优化种植结构。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现优质小麦的专种专收专储专用。2017年,许昌市落实优质强筋小麦订单面积30万亩,收购订单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优质优价。秋播玉米面积调减到235.8万亩,减少22.2万亩;优质红薯、优质大豆、优质花生等面积增加22万亩。积极扩大饲用玉米、青贮玉米等种植面积,全市建设优质饲草基地8个,种植面积1.8万亩。三是做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加快特色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2017年许昌新增花卉苗木3万亩,总面积超过90万亩,是全国最大的花木生产和销售集散地。优质蔬菜面积稳定在100万亩,设施蔬菜(采用塑料大棚、喷灌等技术种植的蔬菜)面积13万亩,年产量280万吨。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2万亩,总面积超过42万亩,是全国中药材加工示范基地。四是发展优质草畜。大力实施畜牧产业提升工程,积极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二)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着力提升供给质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因此,围绕实现农业绿色发展,要打好节水、节肥、节药三场硬仗,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才能建设美丽乡村。一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如许昌市有效灌溉面积达369万亩,年均节约水资源量2080万方,亩均增产70公斤。二是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持续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许昌市共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1.5万亩。深入开展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全市规模化养殖场综合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60%,建成畜牧业生态示范场102个,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三是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大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加强农业有机废弃物利用,着力提高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和原料化等综合利用水平。许昌市小麦秸秆打捆收储达到1.5万吨,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95%以上。四是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围绕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抓好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三)推进三次产业融合,着力延长产业链条

城乡关系重塑的一个关键是产业融合,乡村振兴总要求之一是产业兴旺。要注重拉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业生产要素跨界配置和有机整合,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许昌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22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1家。“三粉”(粉条、粉皮、粉面)年产量15万吨,总产值11亿元,是全国最大的“三粉”制品加工基地。腐竹年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近三分之二。食用菌年加工量9.6万吨,建立了中原地区最大的白灵菇、杏鲍菇等珍稀食用菌生产基地。二是促进农业产业集聚发展。以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为载体,强化科技力量支撑,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集聚发展。三是加快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许昌着力打造以许昌为目的地的半小时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圈,全市培育千亩以上都市生态农业园区21个。四是发展“互联网+”农业。实施农村电子商务惠农工程,推进商贸流通、供销、邮政等系统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向农村延伸。许昌市农村电商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各类网络商铺上万家,农村电商从业人数3万多人,线上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五是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供销系统持续提升“新网工程”建设水平,实现所有村庄全覆盖。

(四)加快科技创新驱动,着力增强服务能力

“我们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2]“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3]要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研发集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完善农技推广服务机制,促进农业提档升级。一是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围绕粮食生产、花木种植、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组织实施“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名优花木产业化关键技术”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重大科技专项,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农业科技支撑水平。二是提高科技推广服务能力。许昌市建成了40个农技推广区域站,配备了专门的农技服务车,开展种植业技术推广、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服务等,大力发展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大力培育农机、植保、农资等专业合作社,发展用水协会,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提供全程专业化服务。三是推动现代种业发展。加快培育市场竞争力强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四是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积极搭建包括农业物联网监控服务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服务平台、农业投入品监管及执法系统在内的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五)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着力激活发展动力

牢牢把握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厚植改革优势。一是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许昌市制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案,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基本完成,出台了“三权分置”实施意见,积极探索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有效实现形式。二是积极推动农业规模经营。2017年,许昌市新增各类农业经营主体712家,总数达到8675家。涉农类企业上市挂牌共17家,建成8个县级服务中心、48个乡级服务站、4个县级交易大厅、7个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全市土地流转面积158.8万亩,土地流转率达38%。三是统筹推进涉农改革。许昌市落实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资金4.63亿元,补贴土地面积406.7万亩,涉及农户92.7万户。加快金融支农改革,市级农商行已完成改制,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额达到232亿元,比年初新增6亿元。

(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补齐“三农”短板

许昌市坚持问题导向,树立短板意识,聚焦农业农村发展的制约因素,持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夯实“三农”发展的基础。一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统筹布局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治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建设项目等,争取实现产粮区域全覆盖。二是深入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围绕“通、净、绿、亮、文”等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村级卫生保洁和垃圾收集转运全覆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是持续推进脱贫攻坚。着力在规范档卡建设、细化政策落实、加快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制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计划实施方案等政策,指导各县(市、区)扎实推进以产业扶贫、金融扶贫为主的增收计划,努力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度、社会认同度和群众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2.

[2]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10(1).

[3] 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22(1).

ThePathofStructuralReformofAgriculturalSupplySideunderthePerspectiveof"RuralRevitalization"——AcasestudyofXuchangCityofHenanProvince

WUDehui

(SchoolofMarxismStudies,XuchangUniversity,Xuchang461000,China)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供给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