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转折复句研究

2018-04-03 10:23:15刘春萍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鬼神复句墨子

刘春萍

(平顶山学院文学院 河南平顶山 467000)

《墨子》是先秦一部重要作品,集中反映了先秦墨家学派及其创始人墨子的思想学说。历来学术界对《墨子》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其哲学思想和政治伦理思想,对其语言的研究尤其是句法的研究比较少见。研究《墨子》句法,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这部经典的深刻涵义,同时对我们认识战国初期汉语语言面貌也有重要意义。据我们粗略的调查与统计,《墨子》一书共有转折复句190个。本文统计的转折复句不包括《墨子》引用其他典籍中的转折复句及包含在其他偏正复句中的转折复句。根据前分句是否使用预示转折的特定标志,可以把《墨子》转折复句分为让步性转折复句和非让步性转折复句两大类。

一、让步性转折复句

让步性转折复句也叫让步句或让转句式,是先让步后转折的句式。前分句有表示让步的连词“虽”作标志,是偏句;后分句语义与前分句相反或相对,表示转折,是正句。吕叔湘把让步句分为两类:纵予句和容认句,认为“容认句所承认的是实在的事实,纵予句所承认的是假设的事实。”[1](P434)考察《墨子》中的让步句,既可表示事实让步,“虽”可译为“虽然”,也可表示虚拟让步,“虽”可译为“即使”。“区分这两种‘虽’的方法,主要是根据上下文,看‘虽’小句所表达的究竟是假设还是事实。”[2](P345)

(1)虽使我有病,何遽不明?(公孟)

(2)子虽能收用子之众,子岂若古者吴阖闾哉?(非攻中)

(3)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

(4)当此,虽禹汤为之谋,必不能易矣。(公孟)

例(1)(2)偏句所述为已然事实,“虽”表示事实让步。例(3)(4)偏句明显是提出假设,“虽”表示虚拟让步。

《墨子》的让步句偏句都有让步连词“虽”,正句一般没有相对应的关联词语,有时正句有本身表转折义的连词或配合文义表转折的连词或副词与“虽”相呼应。

(一)偏句用“虽”,正句无相应的关联词语。共38例。如:

(5)美女虽不出,人多求之。(公孟)

(6)故虽治国,劝之无餍,然后可也。(公孟)

(7)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兼爱中)

(8)虽有君亲之大利,弗问不言。(非儒下)

(9)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修身)

(10)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亲士)

(11)虽子不得福,吾言何遽不善?而鬼神何遽不明?(公孟)

(12)命,虽强劲,何益哉?(非命上)

以上除例(6)(11)为二重转折复句外,其余都是单重复句。例(10)是两个并列的单重复句。让步性转折复句的正句可以是肯定句,如例(5)(6)(7);也可以是否定句,如例(8)(9)(10);还可以是反问句,如例(11)(12)。偏句中的让步连词“虽”句法位置比较灵活,可以在主语之后,谓语之前,如例(5)(12);也可以在句首主语前,如例(11);偏句的主语可以不出现,如例(6)—(10),“虽”位于让步分句之首、分句谓语之前,如例(7)(8)(9),“虽”前还可以有连词“故”,如例(6)(10)。例(7)“虽”和“然”组成惯用词组,“然”是谓词性代词,“虽然”意为“虽然如此”、“虽然这样”。

(二)偏句用“虽”,正句有连词与之呼应。共7例。如:

(13)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修身)

(14)若人唯使得上之赏,而辟百姓之毁。(尚同下)

(15)厚葬久丧虽使不可以富贫众寡、定危治乱,然此圣王之道也。(节葬下)

(16)虽身知其安也,口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乐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非乐上)

(17)意虽使然,然而天下之陈物曰先生者先死。(明鬼下)

(18)虽其一人之盗,苟不智其所在,尽恶其弱也。(大取)

例(13)(14)为单重复句,偏句用让步连词“虽(唯)”,正句用连词“而”与之呼应,构成“虽……,而……”的格式。白兆麟认为:“连词‘而’字既可以用于顺接,又可以用于逆接,是一个纯粹连词。但是配合上下文义用‘而’字表示转折,却是古书里最常见的格式。”[3](P173)杨伯峻认为“‘而’作连词,表轻转的多,可译为‘却’。”[4](P30)例(13)由三个并列的让步复句组成,例(14)偏句中的“唯”通“虽”。王引之:“虽即唯也,古字通。”[5](P54)杨树达《词诠》云:“唯,推拓连词,与虽同用。”[6](P371)例(15)(16)正句用转折连词“然”与偏句的“虽”对照,形成“虽……,然……”的固定格式,表示先让步后转折的关系。例(16)是二重让步复句,偏句包含前四个并列关系的分句,正句由后两个并列关系的分句构成。例(17)(18)是单重让步复句,例(17)正句用复音节转折连词“然而”与“虽”呼应,构成“虽……,然而……”的格式。例(18)“虽”与“苟”前后呼应,构成“虽……苟……,……”的固定格式。

(三)偏句用“虽”,正句有副词与之呼应。共22例。如:

(19)若此者,虽不扣必鸣者也。(公孟)

(20)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

(21)虽然,婴闻所谓贤人者,入人之国,必务合其君臣之亲,而弥其上下之怨。(非儒下)

(22)虽然,岂可用哉?(兼爱下)

(23)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七患)

(24)虽日夜相接以治若官,官犹若不治。(尚贤中)

(25)虽四五国则得利焉,犹谓之非行道也。(非攻中)

(26)虽南者陈蔡,其所以亡於吴越之间者,亦以攻战。(非攻中)

(27)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兼爱上)

(28)虽仁者之为天下度,亦犹此也。(节葬下)

(29)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鲁问)

以上除了例(21)是三重让步复句、例(23)是二重让步复句外,其余都是单重让步复句。例(19)(20)(21)“虽”与副词“必”对照,构成“虽……必……”的固定格式。例(19)是一个紧缩让步复句,例(20)(21)偏句使用“虽然”固定词组,正句用副词“必”表示强烈的转折之意。例(21)偏句是一个“虽然”词组构成的单句,正句包含三个小分句,“婴闻所谓贤人者,入人之国”与“必务合其君臣之亲,而弥其上下之怨。”之间是假设关系,“必务合其君臣之亲”与“而弥其上下之怨”这两个分句之间又构成并列关系。例(22)(23)偏句用“虽”或“虽然”,正句是反问句,用反诘副词“岂”相呼应,构成“虽(然)……岂……”的固定格式,可译为“虽然(即使)……难道……”。例(24)(25)偏句用“虽”,正句用副词“犹”与之对照,形成“虽……犹……”的格式,可译为“虽然……仍然……”。《词诠》说:“犹,尚也。与今语‘还’同。凡已过之境有稽留,或余势未能即消时用之。”[6](P337)例(26)(27)“虽”与正句的副词“亦”形成“虽……亦……”的固定格式,可译为“即使……也……”“就是……也……”。《古代汉语虚词词典》谓:“(亦)用于让步转折复句的后一分句或紧缩句的后一部分,表示转折。”[7](P723)例(28)(29)偏句用“虽”,正句使用复合虚词“亦犹”,形成“虽……亦犹……”的固定格式,可译为“虽然……也仍然”“即使……也还……”等。

二、非让步性转折复句

非让步性转折复句指一般的转折复句,前后分句表达的意思相反或相对,表意的重点在后分句,因此为偏正复句。一般偏句没有关联词语,仅正句有表示转折的关联词语。有时正句也没有关联词语,仅靠句意的转折来连接前后分句。与让步句先让后转不同,转折句是分句间有突然转折关系的复句。非让步性转折复句可分为有标志(即有关联词语)的转折句和无标志(无关联词语)的转折句。无标志的转折复句指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用意合的方式来表现。

(一)意合式。意合式转折复句指转折复句的偏句和正句都没有关联词语,依靠句意来形成转折关系,可分为单重复句、二重复句和多重复句等几种情况,共47例。如:

(1)子兼爱天下,未云利也;我不爱天下,未云贼也。(耕柱)

(2)是故求以富国家,甚得贫焉;欲以众人民,甚得寡焉;欲以治刑政,甚得乱焉。(节葬下)

(3)非儒,何故称於孔子也?(公孟)

(4)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言语不可尽计,上说诸侯,下说列士,其於仁义则大相远也。(天志上)

(5)是以数千万里之外有为善者,其室人未徧知,乡里未徧闻,天子得而赏之。(尚同中)

例(1)(2)(3)是单重转折句。例(1)是两个并列的转折复句,正句语义与偏句的推论相反,即“兼爱天下”本应有利,却“未云利也”;“我不爱天下”本应为贼,却“未云贼也”。例(2)由三个并列的转折句组成,前后分句句意相反,如“富”与“贫”、“众”与“寡”、“治”与“乱”的对立。例(3)正句以一个反问句表示与偏句所表达语义相违逆。例(4)是二重转折复句,偏句包含前四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正句为单句。偏句用四个分句来讨论士君子之言语的繁盛,正句却指出其不合仁义,用事物相反的性质形成转折。例(5)是三重转折复句,偏句包含前三个分句,其中“是以数千万里之外有为善者”与“其室人未徧知,乡里未徧闻”之间是承接关系,“其室人未徧知,乡里未徧闻”这两个分句之间又是并列关系。转折复句的正句是一个单句。偏句和正句语义直接相反构成转折。

(二)有标式。《墨子》有标志的转折复句关联词语主要包括两类,一是“转折连词”,如“而”“然”“然而”等,二是“承接连词或有关联作用的副词”,如“则”“又”等。共76例。

1.用“而”式。转折复句的正句用连词“而”连接表示转折最为常见,“而”可连接紧缩复句的两个分句,也可位于正句分句之首。共46例。如:

(6)君子循而不作。(非儒下)

(7)有富贵而不为备也。(七患)

(8)今吾事先生久矣,而福不至。(公孟)

(9)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亲士)

例(6)(7)是紧缩转折句,前后两部分由连词“而”连接,都以前面肯定后面否定的形式构成转折。例(8)(9)正句与偏句的推论语义相反,“今吾事先生久矣”,理应“福至”,而“福”却“不至”。例(9)“为其所欲”与“免其所恶”比较,构成转折。

2.用“然”式。“然”本身即有转折义,常常用于正句分句句首,共13例。

(10)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亲士)

(11)今天下之士君子以吾言不然,然即姑尝数天下分事,而观乐之害。(非乐上)

(12)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所染)

(13)故昔夏王桀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有勇力之人推哆、大戏,生列兕虎,指画杀人,人民之众兆亿,侯盈厥泽陵,然不能以此圉鬼神之诛。(明鬼下)

例(10)是三个并列的单重转折复句,由事物两个相反的特性之间的对比形成转折,如良弓“难张”,但能“及高入深”。例(11)(12)(13)都是二重转折句。例(11)偏句是一个单句,正句由一个并列复句构成,偏句和正句语义反映了两种情况之间的对立,即借“肯定乐”与“非乐”的矛盾形成转折。例(12)偏句和正句都由一个并列复句组成。偏句“伤形费神,愁心劳意”,按照常理,应该得出“国家治理得很好”的结论,正句却是“国逾危,身逾辱”,偏句的推论与正句语义恰好相反,构成转折。例(13)偏句用七个并列的分句来描述夏王桀的富贵、强大,正句指出如此之富贵强大却“不能圉鬼神之诛”,利用人物截然相反的特性构成转折。

3.用“然而”式。“然而”使表示转折的复音节连词,共7例。

(14)此其离凶饿甚矣,然而民不冻饿者,何也?(七患)

(15)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而皆灭亡於百里之君者,何也?(七患)

(16)今士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此为信徙不可胜计,然而不为。(贵义)

(17)难则难矣,然而未仁也。(鲁问)

例(14)偏句“离凶饿甚矣”,正句“民不冻饿”,偏句和正句语义直接相反,构成转折。例(15)偏句“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与正句“灭亡於百里之君”语义也是直接相反。例(16)例(17)偏句有让步之意,主谓之间有“则”连接,句末有语气词“矣”,可译为“虽然是难”。

4.其他式。正句也可以使用复合虚词“然且”(1例)、连词“则”(5例)或副词“又”(3例)、“反”(1例)等表示转折。

(18)故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节葬下)

(19)今王公大人之为葬埋,则异於此。(节葬下)

(20)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非攻上)

(21)求以禁止大国之攻小国也,而既已不可矣;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节葬下)

(22)是言有三物焉,子乃今知其一身也,又未知其所谓也。(公孟)

(23)奈何其欲为高君子於天下,而有复信众之耳目之请哉?(明鬼下)

(24)计其所得,反不如所丧者之多。(非攻中)

以上例(18)(19)(21)是单重复句,例(20)是三重复句,例(22)为二重复句。例(18)偏句是一个判断句,正句用复合虚词“然且”表示转折。正句在肯定偏句所述内容的基础上加以限制,即肯定衣食为“人之生利”的前提下,补充说明衣食“犹尚有节”。例(19)(20)偏句是单句,正句用了承接连词“则”,根据文意,“则”在这里可译为“却”。例(19)比较的对象在句外,上下文里,“今王公大人之为葬埋”与古之圣人的葬埋对比形成转折。例(20)正句由三个分句组成,“则弗知非”与“从而誉之,谓之义”之间是承接关系,“从而誉之”与“谓之义”又是按断关系。“不义攻国”与“谓之义”句意相反而形成转折。例(21)(22)转折复句的正句都使用了副词“又”,关联副词“又”可“表示轻微的转折”。[7(P757)]例(21)是两个并列的转折复句,前一个转折句偏句用了连词“而”,后一个转折句偏句用了关联副词“又”,“而”和“又”对照,都表转折。两个转折复句偏句和正句意义直接相反形成转折。例(22)前两个分句为转折复句的偏句,之间是承接关系,最后一个分句是转折复句的正句。正句用副词“又”对偏句内容加以补充说明。例(23)“有”通“又”,正句使用复合虚词“而有(又)”表示转折。例(24)正句使用了转折副词“反”,“反”“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与事理或预期的情况相反,可译为‘反而’、‘却’等。”[7](P132)

让步性转折复句与非让步性转折复句的区别是:首先,转折语势不同。“在转折语势上,用‘虽然……但是……’句式,转折意味笼罩全句,仅从前面就知道后面将有转折。”[8](P306)而非让步性转折复句没有事先的心理铺垫,是“直转”、“突转”。其次,表达效果不同。让步性转折复句由于前面先有让步,使听话人有一个心理准备,转折程度轻,语气较为委婉;而非让步性转折句一般属于“重转”,偏句正句对比鲜明强烈,语气直接而凌厉,从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起到强调的作用。非让步性转折复句适用于辩论色彩浓厚的文章,《墨子》一书善于雄辩,逻辑性强,因此运用的非让步转折复句就很多。

三、《墨子》转折复句的语义类型

吕叔湘认为:“凡是上下两事不谐和的,即所谓句意背戾的,都属于转折句。”[1](P340)这说明“句意悖逆”是转折句的基本特征,但转折复句内部的逻辑语义关系是十分丰富的,从转折复句前后分句的逻辑语义关系上看,《墨子》转折复句可分为三种类型:逆预期性转折复句、对比性转折复句和限制补充性转折复句。

(一)逆预期性转折复句。逆预期性转折复句是指偏句或偏句的推论与正句语义全部相反或部分相反,胡裕树指出,“在转折关系中,说话的人心目中有一个预设:如果出现甲事,就会出现乙事。而句子说明的事实是:出现了甲事,乙事却不能成立。因此尽管承认偏句中所陈述的事实,但表意的重点总是放在正句上。”[9](P367)逆预期性转折复句形成的基础是“因果违逆”关系。

(1)欲国无乱,不可得也。(辞过)

(2)虽日夜相接以治若官,官犹若不治。(尚贤中)

(3)今王公大人亦欲效人以尚贤使能为政,高予之爵,而禄不从也。(尚贤中)

(4)虽使我有病,何遽不明?(公孟)

(5)则是虽使得上之赏,未足以劝乎!(尚同中)

例(1)(2)“欲无乱”与“不可得”、“治若官”与“若不治”语义完全相反、直接对立而形成转折。例(3)(4)(5)正句与偏句的推论相对,如例(3)偏句指出“高予之爵”,根据常规事理,应该也伴随着“厚禄”,但正句是“禄不从也”,形成转折。例(4)偏句提出“我有病”的事实,按照常理,如果有鬼神庇佑,人不会生病,因此偏句的推论是没有鬼神或“鬼神不明”,正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鬼神的存在且“鬼神神明”,正句和偏句推论语义相对构成转折。例(5)“得上之赏”一般会对他人形成示范或劝勉效应,但正句却是“未足以劝乎”,从而构成转折。

(二)对比性转折复句。对比性转折复句指偏句与正句语义直接形成对比,在语言形式上偏句和正句中往往存在意义相对或相反的句法成分。包括同一事物或事件不同性质特征的对比或两种事物现象同一性质特征的对比。

(6)故善为君者,劳於论人,而佚於治官。(所染)

(7)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明鬼下)

(8)意独子墨子有此,而先生无此其有邪?(尚同下)

(9)杀我亲,而喜我以楚国。(鲁问)

(10)意可以择士,而不可以择君乎?(兼爱下)

(11)鲁祝以一豚祭,而求百福於鬼神。(鲁问)

例(6)(7)是同一对象的两个不同性质方面的对比,例(6)“善为君者”在“论人”和“治官”两个方面具有相对立的属性:“劳”与“佚”。例(7)是“旧邦”与“新命”方面的对比。例(8)是两个对象在同一性质特征方面的对比,即“子墨子”和“先生”在“有此”“无此”方面呈现矛盾属性。例(9)是两个事件之间的对比,“杀我亲”和“喜我以楚国”是对立关系,构成转折。例(10)(11)是同一主体的两种行为之间的对比,例(10)是“可以择士”与“不可以择君”的比较,例(11)偏句中的数词“一”与正句中的数词“百”相对照,意为“一豚祭”不应求“百福”,突显“一豚祭”与“求百福”的矛盾对立。

(三)限制补充性转折复句。限制补充性转折复句是指前后分句语义既不是相反或相对的关系,也不是对比或比较的关系,而是在肯定前分句所述内容的基础上,后分句对之加以限制或补充、说明。如:

(12)是言有三物焉,子乃今知其一身也,又未知其所谓也。(公孟)

(13)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修身)

(14)虽使鬼神请亡,此犹可以合驩聚众,取亲於乡里。(明鬼下)

(15)吾当未盐数,天下之良书不可尽计数,大方论数,而五者是也。(非命上)

(16)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修身)

例(12)正句对偏句所述内容加以限制,即“知其一身”,却“未知其所谓”,从程度上进行限制。例(13)在肯定“战有陈”“丧有礼”“士有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勇为本”“哀为本”“行为本”,前后分句语义并不矛盾或对立,而是加强语义、补充说明的关系。例(14)偏句假定“鬼神请亡”,正句在肯定偏句所述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祭祀)不仅可以取悦鬼神,还可以“合驩聚众,取亲於乡里”,偏句和正句之间是补充说明关系。例(15)正句肯定“天下之良书不可尽计数”,同时进行修正,大致数来,只有五种。例(16)是两个并列的紧缩转折复句,“言无务为多”与“务为智”“无务为文”与“务为察”之间不是对立关系而是递进关系。

猜你喜欢
鬼神复句墨子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鬼神之明》的文意主旨与“明”字的含义
原道(2022年2期)2022-02-17 00:58:36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韩国语复句结构的二分说
东疆学刊(2021年4期)2021-02-12 01:51:18
浅谈先秦诸子的鬼神观
北方文学(2018年32期)2018-11-19 10:12:34
“墨子号”与墨子
儿童时代(2017年14期)2017-10-13 08:14:34
鬼神
喜剧世界(2017年5期)2017-03-29 01:52:26
先秦诸子之评述与《墨子》的解读
中国诠释学(2016年0期)2016-05-17 06:12:25
复句内部不应当用句号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