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鑫
(太原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网络、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进步以及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人类已经进入到手机媒体时代。手机不仅是一种通讯工具,而是逐步体现出其作为多媒体工具和网络工具的本质特性。除了对手机基本功能的使用,公众更倾向于使用其衍生出来的其他功能。如使用QQ、微信、微博等聊天软件维持社交联系,利用手机网络获取信息等。智能手机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必需品,占据了大学生群体的主要闲暇时间。随着各种手机应用软件的不断更新,大学生通过手机进行资源共享、网页浏览、网上购物、网络社交等,很好地满足了其休闲娱乐生活,成为时下大学生主要的休闲娱乐工具。然而,大学生对手机媒体的利用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能够利用手机获取信息和学习资源,有的学生则逐渐形成了手机依赖,沉溺于手机媒体制造的光鲜世界里不能自拔,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课题。
“手机媒体是一种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大媒体之后出现的、以手机为载体的媒体。由于手机携带便捷,短信收发方便,加之其功能的不断完善,可以拍照、录像、收听广播、上网、收看电视、阅读等,手机已经开始从通讯终端真正走向了信息的接受和发布终端,切实参与到了新媒介的传播当中。”[1]与报刊、影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相比,手机媒体具有移动性、便携性、即时性等特点,对各类群体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可以满足用户全方面、多层次的个性化需求,拥有广泛的受众面,大学生群体因此成为手机媒体的主要运用者和参与者。具体地讲,手机媒体有以下特点。
比起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电脑等必须将受众束缚在一定空间内才能达到目的,手机媒体则可以使人们不必受到空间的约束和局限,在任何时间获取所需信息,达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另外,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日益发展成熟,手机携带越来越方便,功能越来越强大。手机与生俱来的灵活、便携的特质,使其比其他媒介更具吸引力。
手机媒体是传统媒体的集大成者,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于一体,伴随着4G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手机媒体以互联网为依托,实现了即时拍照、语音传递、实时影像、视频播放、网页浏览、电子商务等诸多功能,使受众能够随时随地、全方位、多角度接收信息、进行资源共享和交流互动。
手机媒体用户众多。与其他传统媒体相比较,手机媒体拥有数量更庞大、层次更丰富的受众群。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手机网民达6.56亿,我国手机网民用户规模进一步扩大,较2015年底增加了3656万人。7.1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达1.73亿人,网民上网设备进一步向智能手机移动端集中。对大学生群体而言,手机以其独特的优势,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心理特征、年龄特点和文化背景,在广大青年学生群体中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手机媒体的高度便携性、多媒体性、普及与交互性等特点,使其在诸多方面超越了传统媒体,具有无以伦比的优越性。这些特点和优势也使手机媒体逐渐渗透到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大学生的语言、行为、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闲暇生活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闲暇生活质量的高低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个人发展有重要影响。手机媒体时代,大学生的闲暇生活有积极向上、追求全面发展的一面;也有随意散漫、缺乏规划和目标的一面,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大学生的闲暇意识不足,对闲暇生活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闲暇就是放松、休闲,缺少对闲暇生活的规划和开发能力,难以利用闲暇时间发掘和充实自我,体现和提升自我价值。闲暇生活常常趋于娱乐化、消遣化、消费化,层次不高。现实生活中,随时随地利用手机互动交流、写微博、发微信、打游戏、观看影视作品成为大学生闲暇时间的主要休闲方式。一方面,大学生通过手机媒体达到交际和交往的目的,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另一方面,手机迎合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了休闲和娱乐的需求。
大学生在享受手机媒体带来的便利和满足感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沦为手机的奴隶。他们热衷于虚拟世界制造的社交环境而排斥日常交际交流,享受碎片化的视觉听觉冲击,而忽视了传统的阅读和学习。手机媒体逐渐成为制造娱乐和快感的终端,催生和传递了更加生活化、消费化、娱乐化的大众文化,形成了一种新的娱乐休闲习惯,对大学生的闲暇生活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大学生的闲暇技能较为匮乏,闲暇活动往往是盲目的、随意的,不能对自己的闲暇生活做出合理的规划,缺乏导向性和目的性。
正确的闲暇观念和闲暇技能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使闲暇生活更具计划性和目的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然而,在现实条件下,家庭、学校、社会在大学生闲暇教育中发挥作用不足,对大学生的闲暇生活缺乏引导,对闲暇教育缺乏宣传,导致大学生无法认知和理解闲暇生活的价值,缺乏闲暇技能,使闲暇生活陷入娱乐消遣、无所事事的怪圈。
有的学生过度依赖手机,追求感官刺激,沉溺于手机制造的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对手机的学习教育功能利用不足,使个人学业和身心发展受到影响。有的学生虽有闲暇意识,却缺乏正确的引导,不能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的需求,合理设定闲暇教育目标,支配闲暇时间,做到劳逸结合,提高闲暇生活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闲暇”这个词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闲暇教育也引起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闲暇教育是指通过传授闲暇知识、技能和技巧,帮助人们确立科学的闲暇价值观,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提高闲暇生活质量,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终生的、连续的教育活动。”[2]闲暇教育的推行对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
闲暇教育强调教育活动的自主性,关注受教育者的真实需要和感受,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需求,教育形式灵活多样,寓教于乐,强调教育的愉悦性。手机媒体的特性使之成为大学生闲暇教育的载体和途径。首先,手机媒体与闲暇教育相结合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智能引导、信息多样的平台,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突破传统教学的瓶颈。其次,利用手机的多媒体功能,大学生拥有一个种类齐全、包罗万象的多媒体数据库,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可以获得传统的教室和课本无法带来的及时性和广泛性的信息,使教育资源达到最大范围的共享和普及。
新形势下,高校应当致力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闲暇观念和意识,学会发掘闲暇资源,掌握闲暇技能,将大学生闲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
“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网络和终端设备 (智能手机、Pad、电子阅读器等) 的支持下,学习者根据自身需求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获得信息、资源或服务,它是远程学习的一种新形式,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3]作为当今世界上普及率最高的移动互联设备,手机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介固有的束缚及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和资源,有助于辅助和优化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伴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更新进步以及各种APP应用的成熟,大学生在不同场所和情境下利用手机媒体获得各类教育资源已经成为事实。“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以智能手机作为学习工具,随时、随地利用智能手机的优势进行课外学习或辅助课程学习的一种微型的泛在学习方式,能够将一点一滴的‘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极大地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使学习者能够在学习中更好地适应社会与自我发展,体现了其微小化、碎片化、社会化、协作化、情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特点。”[4]学习者可以进行语言类、专业知识技能类、人文社科以及自然科学资源学习,也能通过智能手机的平台学习MOOC课程及各类名校的公开课。智能手机作为学习终端将成为大学生闲暇学习以及课外学习的良好补充。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较,利用手机媒体进行移动学习的优势在于学习的自发性和主观能动性。这种学习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愉悦的体验,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学习的自发性。学习者利用手机媒体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需求获取学习资源,选择学习内容,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二是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手机媒体提供的多媒体学习内容可以确保学习者通过图像、音频、视频多角度、多方面接受信息,学习效果明显。三是学习的便捷性。手机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大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成为可能,便于利用碎片化的闲暇时间。四是学习内容的前瞻性。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的更新和循环速度较慢。而网络的普及和各种手机应用软件的出现则使大学生更容易获得前沿知识,紧跟时代发展。
信息时代,媒介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在享受媒介带来的利益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思维方式、交往环境、信息交互平台的全新变化。同时,网络思潮的多元多变、文化碰撞的频繁激烈、网络主导权争夺的烽烟骤起,也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产生着巨大的冲击。”[5]具备一定的媒介意识和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必备的生活技能。
大学生是当今时代生命力最旺盛、思维最活跃的群体,是各种新媒体的主要参与者和应用者。手机媒体时代媒介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逐渐受到了大众的关注。新形势下,如何帮助大学生提高媒介素养、提升运用媒介的能力,并以此来适应和应对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对于大学生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媒介素养教育旨在帮助了解大学生对媒介的需求,运用媒介做好自我服务,成为积极媒介使用者,促进盲目的媒介消费向理性消费转换,能主动提出意见、建议、批评等,从而对大众传媒的选择产生有利影响。”[5]面对手机媒体海量信息浪潮的冲击,学校承担的教育功能逐渐弱化,学校不再是传播知识和文化的唯一渠道,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媒介提供的便捷渠道获取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学校教育应当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媒介素养,培养媒介信息辨别、筛选和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高校也应当帮助大学生理性面对手机媒体,认识到手机依赖的不良影响,做到合理利用,提高自我管理和监督的能力。在享受手机媒体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能自觉规避其不良影响,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手机媒体是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的闲暇生活带来便捷和娱乐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带来一定影响,因此,要求高校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要能够充分利用手机媒体引领时代潮流,为大学生的闲暇教育提供正确的导向,注入新的内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合理有效地开展闲暇教育,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帮助学生合理利用闲暇时间,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挖掘自身潜能、提升生命质量,达到终身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丁国旗.手机媒体带来的问题与挑战[J].学习与探索,2012(12):137.
[2] 庞桂美.闲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62.
[3] 汤跃明,付晓丽,卜彩丽.近十年移动学习研究现状评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6(7):36.
[4] 姜强,赵蔚,王朋娇.碎片化学习视域下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生移动学习认知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1):37.
[5] 李琳,陈立.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及培养策略:以成都市部分高校为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1):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