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5)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新时代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就是改革开放要有新举措。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继往开来,积极主动推进开放,通过提出开放发展理念、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布局“一带一路”、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开放包容、开拓进取的中国。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新发展理念,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与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加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其中,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塑造开放格局的科学理念指导,起着管全局、管长远的重要作用。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开放。
1.从改革开放的提出到开放发展的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改革开放决策,其中对外开放在1984年被追认为基本国策。1987年5月,关于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发展的意义,邓小平同志作了“改革开放使中国真正活跃起来”[1]的论断。可以判断,在此之前党对于开放的认识,含有“试水”心态,对外开放围绕到底能不能解决问题、破解发展困境进行,这从“特区”等改革试点可以看出来。试水成功后,中国适应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取得了重要的经济发展成就。因此在十六大前后,党作出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的时代判断,十七大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主动开放”在文件表述中首次出现。新时代以来,积极主动的开放成为普遍共识。十八届五中全会赋予“开放”空前的历史高度,首次提出开放发展理念,“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改革开放,到对外开放,再到开放发展;从活跃中国,到强国之路、关键抉择,再到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对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凸显出来。
2.从解决打开国门问题到解决内外联动问题。从1949年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往由于受到国内意识形态、国际冷战格局的限制,中国对外的鲜明特点是以国家领导人的对外交流为中心,整个国门并未打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现代化的主动对外开放,解决了中国到底是自我封闭还是走向世界的抉择难题,自此中国的开放之门打开。新时代,中国顺应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积极作为,“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2]。与20世纪70年代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解决开门问题不同,开放发展理念注重解决内外联动问题,这是中国打开国门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以后,面对新的内外环境,如何解决好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从而提高中国开放水平的问题,是中国在新时代把握发展脉搏、积极主动推进开放的体现。
3.从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到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是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目标,是相对于改革开放初期偏重于效率、数量、规模的发展而言。相比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全面开放新格局是中国在新时代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基本定位,意味着中国在地理形式上、结构内容上、发展外延上、提质增效上开始统筹协调国内发展环境、全面融入国际发展体系。具体而言,中国是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统筹推进开放发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在发展开放型经济中的体制首创和体制保障,是中国及时适应经济模式转变、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积极作为。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是新时代以来中国从地理区域、贸易结构等方面统筹开放的新部署,是中国及时推进地区经济转型、优化升级要素禀赋的积极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中国方案,是中国及时适应国际角色转换、为全球提供优质公共产品的积极作为。
2010年“十二五”规划纲要建议首次谈到,要完善更加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在新时代,中国通过积极主动的体制设计,逐步建立健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从构建、形成、着力形成,再到健全,中国正在以更加积极有为的体制高效地推动中国开放发展迈向更高层次。
1.十八届三中全会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时首次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三方面,对中国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作出了新的建制思考。之所以为新思考,是因为中国几十年来的改革开放进程较多倚重于政府管理,同西方世界开放型经济的市场化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全球经贸规则的核心是市场规则”[3],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必定以发达的市场经济为主体。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一新提法新在要求重新树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以市场为抓手,给政府权力作减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实现从基础性作用向决定性作用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中国开放型经济市场化、自由化发展水平,是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
2.《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是一定时期内推动中国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专门性纲领指导。该意见从十一个方面、五十条细则全面明确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四大总目标与四十六条具体实施要求,“既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改革目标的进一步深化和落地,也是指导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纲领性文件”[4]。《意见》在创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建立促进走出去战略、构建外贸可持续发展新机制、拓展国际经济合作新空间方面有重大亮点,如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大通关协作、推广单一窗口试点等等,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具体战略举措。作为党中央、国务院联合出台的文件,表明了中国正在积极主动、奋发有为地推动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3.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习近平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要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健全”对外开放新体制,并从“营造优良营商环境”“完善境外投资管理体制”“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强化对外开放服务保障”四方面指明未来五年中国健全对外开放新体制的落实重点,表明中国政府未来五年落地体制、激发体制红利的决心,“在战略目标与政策原则方面体现了前两个文件的延续, 在具体任务和工作部署层面也更加细化和具有操作性。”[5]从构建到健全,从如何建立到如何健全,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中国政府紧锣密鼓,奋发有为、积极作为,以体制构建的主动赢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动,以体制落实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
“一带一路”是开放发展理念的重要诠释,是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的重要体现。2015年,中国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7年,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作出具体承诺;2018年制定《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 (2018—2020年)》。从蓝图、建设到新的承诺与行动计划,“一带一路”是新时代中国积极主动开创开放发展新局面的重要实施平台。
1.“一带一路”全面拓展对外开放地理布局。40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中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均衡性突出,沿海地区仍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功能区,内陆和沿边地区成为政策“洼地”,地区间不仅发展差距大,内陆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也明显滞后。“一带一路”所带动的开放没有地区偏向性,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以经济特区引领的东部沿海地区的点状块状开放,也不同于90年代开始的以沿江地区承担开放功能的T型开放,而是发挥各地方积极性,实现东西共进、南北贯通、区域协调的全局开放。依托六大经济走廊,“一带一路”向东,实现沿海地区产业质量的转型升级;向南,拓展沿边沿海经济带,构建海陆联通的战略支点;向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向北,利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工业基础优势,北上打造“一带一路”先锋;在中国内陆腹地,将“一带一路”与区域开放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内陆打造开放高地,从而形成全方位开放、东中西联动的发展新局面。
2.“一带一路”全面提升对外开放要素内涵。“一带一路”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入提供了重要平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着紧密的经济互补性,因为沿线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多数低于中国,还包含有依然处在前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少数国家的工业化水平高于中国,中国处于中上游位置。各国间形成了不同的产业梯度,如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在“走出去”方面,通过“一带一路”,中国将自身的优质、优势、富余产能如基建、钢铁、轻工等分享给沿线各国,尤其是那些依赖自身资源禀赋为主的国家,促进沿线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一带一路”建设以“智”“技”“服务”“管理”等要素“走出去”,不仅升级与沿线发达国家、产业梯度层级较高国家地区的贸易、合作水平,也补齐与沿线后发展国家开展深入合作的短板,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声誉,“从供给侧发力,找准在世界供给市场上的定位”[6]。在“引进来”方面,结合本国和引进国地区资源潜能、产业结构,更加注重引资、引智和引技,拓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领域,助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
3.“一带一路”全力助推全球经济版图变革。近年来,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广大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通过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快自身发展。而美国等发达国家主导的TPP、TTIP等机制零和博弈思维明显,发展中国家参与合作的门槛被刻意提高,参与难度大。在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心开始出现欧美重心向亚太重心的分流,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稳定器。这为中国倡导建设“一带一路”提供了重要契机。“一带一路”不设门槛、没有壁垒,实施以来获得了全球100多个域内外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及广泛参与,不仅成为欠发展地区获得重大发展的顺风车,也把欧洲经济圈、亚太经济圈这个当今世界两大经济圈紧密连接起来,有望成为未来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势必极大地改变世界经济布局。
共享是人类发展的目标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各国无论大小共享人类进步成果,不是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让发展成果惠泽每个国家。”[7]在新时代,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1.中国梦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中国梦是中国与世界共赢的基础,没有中国梦,就不会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谈到中国梦时指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与世界和衷共济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品德和胸怀,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实现则是中国兼济天下的基础。此外,中国梦绝不是狭隘的一家之梦,也不是人类历史上大国崛起的霸权之梦,而是厚植各国共同利益、奉献世界的共赢之梦。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将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各国人民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8]也正因此,中国梦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不少国外政治家认为本国有和中国梦相似的梦想。法国前总统奥朗德表示,要与中国共同努力实现一个共赢的“法中梦”;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表示,中国梦和美国梦都追求“一个更加和平、繁荣和合作的世界”;埃及前总理伊萨姆·谢拉夫说:“中国梦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全人类的梦,中国有责任来引领这个梦想。”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梦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
2.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的价值选择。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外交的高频词,从习近平主席谈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区域内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表明开放进取的中国外交格局越来越大,世界胸怀越来越大。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首次完整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2017年,又首次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专题讲话,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9]。世界是开放的,各国唯有命运与共才能获得发展。这种超越国别限制从全人类的高度为世界谋求发展的方案,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大国首创。在当今世界治理赤字、发展赤字的严峻情况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显中国“天下为公”的大国担当,表明中国不仅是为中国人民谋利益的国家,同时也是为人类发展谋出路的国家,中国始终愿意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3.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的发展保障。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科学地揭示了人类发展的理想归宿——“自由人联合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当代品格的具体体现。自从16世纪全球化拉开序幕以来,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当今世界已没有哪一个国家、地区可以脱离世界历史的发展轨道而独善其身,各国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当今的世界充满挑战,面对世界政治经济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只有打造命运共同体才能有助于增强世界整体防险、抗险和治险能力。2018年,世界经济论坛主题“在分化的世界打造共同命运”延续和传承了习近平主席去年在达沃斯和日内瓦的演讲主旨,“分化”准确地描述了当今世界存在的发展问题,“共同命运”则指明了解决问题的世界出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各国发展相融相通,也只有在命运共同体中,各国才能获得发展的环境保障。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2.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47.
[3] 沈丹阳.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与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J].世界经济研究,2017(12):17.
[4] 高虎城.适应新常态 实现新作为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J/OL].求是,(2015-11-01)[2017-12-02].http:∥www.qstheory.cn.
[5] 盛斌,黎峰.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在哪里? [J].国际经济评论,2017(1):135.
[6]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OL].人民日报,(2016-05-10)[2017-12-02].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
[7] 杨宏伟,刘栋.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性”基础[J].教学与研究,2017(1):95.
[8] 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16(2).
[9]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7-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