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青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 外语系,太原 030000)
简·奥斯汀是英国十八世纪末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在当时的英国文坛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尽管奥斯汀的作品关注的都是她所处时代中产阶级妇女的爱情观和婚姻观,看似平淡无奇,但简的高明之处在于她把反讽的艺术手法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得酣畅淋漓。正如反讽学家德克缪克(D.C.Muecke)所指出的:“所有好的文学本质上都是反讽的”,而简·奥斯汀小说的魅力,“归根结底在于弥漫全书的反讽的基调”。
反讽是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傲慢与偏见》被认为是反讽的典范,在这部世界闻名的小说中,简·奥斯汀采用的不是单一的反讽手法,而是多样化的反讽手法来表现主题,刻画人物,组织情节,从而使她的小说包含有一种普遍的张力,简以她细腻的文笔、幽默诙谐的语调和讽刺口吻成就了这部不朽的杰作。
对主题的反讽在《傲慢与偏见》这本书一开始就已经采用。书的开篇就提到了一个“公认的事实”,“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want of a wife.(一个拥有财富的单身汉必须娶一个妻子,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在这里,奥斯汀展现了她独特的反讽艺术,当时的社会现状应该是每一位女士都想嫁给一个拥有财富的单身汉,但是班纳特太太却反其意来说。简·奥斯汀想要嘲笑这种社会现实,所以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对比性。班纳特太太虽然是一个小人物,但她却是整本书发展的线索,小说从对班尼特太太的讽刺开始,她一心想要她的女儿们嫁给有财富、有社会地位的绅士。她的一生也在为此而奋斗,她犯了许多可笑的错误,注定要成为一个反面人物和讽刺的对象,首先她被家里的每个人忽视,在班纳特先生的眼中,她是一个狭隘而短视的人,在她的女儿们眼中,她不是一个举止得体、温文尔雅的夫人。然而看完了整本书,人们不得不承认本书中所有人物的结局都只是实现了班尼特太太的初衷,那就是“一个富有的单身汉必须要有一个妻子”。宾利先生娶了简,伊丽莎白嫁给了达西先生,柯林斯和夏洛特结婚了,剧情的反转使人们意识到班尼特太太才是整本书中最睿智的女人,虽然有点荒谬,但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普遍公认的荒谬和真理二者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对主题的反讽也还体现在小说的命名之上,通读全篇,人们知道“傲慢”指代达西先生,“偏见”指代伊丽莎白对达西先生的误解。伊丽莎白虽然聪明伶俐,有胆有识,有极强的自尊心,但由于其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家庭地位比较低下,加上自己的亲人缺乏教养,在公众场合丑态百出,都使她自惭形秽,这种外界的环境为她性格中的偏见奠定了基础。所以当她听到初次见面的达西先生对自己的评价后,自尊心极强的伊丽莎白决定自己再也不理这个傲慢的家伙,加上后来风度翩翩的军官韦翰对达西的污蔑,以及知道是达西先生破坏了自己的姐姐简与宾利先生的姻缘,伊丽莎白对达西先生的偏见达到了顶点,在达西先生第一次傲慢地对自己求婚时,伊丽莎白很干脆地拒绝了他,并且说了哪怕世界上就剩达西先生一位男士,她也不会选择做达西夫人的。
达西先生是傲慢的代表,他长得仪表堂堂,又非常富有。他的傲慢表现在初次见面,他就对好友宾利说,伊丽莎白长得还可以容忍,但还没能到引起他兴趣的程度。而随后,达西对活泼可爱的伊丽莎白产生了好感,但他却无法忍受她的母亲及妹妹们的粗俗、无理的举止。柯林斯夫妇邀请伊丽莎白去他们家做客,在那里伊丽莎白又一次遇见了达西,达西无法抑制自己对伊丽莎白的爱慕之情,向她求婚,但他的态度还是那么的傲慢,而伊丽莎白因为自己以前便对他有严重的偏见,便坚决地谢绝了他的求婚。这让达西先生非常痛苦,他第一次认识到了自己的傲慢自负带来的恶果。与此同时,伊丽莎白在读了达西先生写给自己的信后,也逐渐意识到了自己对达西先生的偏见,对于自己错怪了达西先生感到内疚,随后的达西先生放下了傲慢,用心地去对待伊丽莎白的亲人,帮助她解决了妹妹跟人私奔的难题,终于在达西先生第二次以平等的、虔诚的心态求婚时,伊丽莎白接受了,推翻了自己以前的言论,成为了达西夫人。
读简·奥斯汀的作品,读者总是会被她所塑造的各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所吸引,无论是主角,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我们先从《傲慢与偏见》中最搞笑的小人物柯林斯来分析。柯林斯是奥斯汀笔下愚蠢形象的代表,他既不通情达理,又盲目自信,善于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他的不通情达理体现在他向伊丽莎白求婚的过程中,当柯林斯要伊丽莎白嫁给他时,他的演讲像讲道,看似很虔诚、有组织性的,但也让人乏味,令人作呕。当伊丽莎白断然拒绝嫁给他时,他却认为这是女性的自尊心在作怪,明明心里同意,嘴上却说不同意,他的盲目自信让伊丽莎白哭笑不得。这部分是简·奥斯汀所设计的一个典型的情景反讽过程,首先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并非出于爱情,他去博朗恩求婚主要基于两点:一是他所依附的权贵凯瑟琳夫人认为像他那样的一个牧师必须结婚,二是为了自己能够心安理得地继承班纳特家的财产,他决定在班府的五个女儿中找一位做妻子。他故作庄重地陈述了自己要结婚的三个理由:第一,我认为凡是像我这样生活宽裕的牧师,理当给全教区树立一个婚姻的好榜样。第二,我深信结婚会大大促进我的幸福。第三,我三生有幸,能够遇到这样一位好心的、高贵的女施主,她特别劝告我要娶一个社会地位不高但能料理家务的妻子。简简单单的几句语言描写,奥斯汀就给读者塑造了一个依附权贵、甘愿自取其辱的假道德、假仁义、虚伪和令人讨厌的奴才形象。
人们再来看作者对另一位小人物的性格塑造,书中的凯瑟琳夫人被描绘成一个专横跋扈的女人。作为主子,她最爱听奉承话,最喜欢教训人,“只要哪一个穷苦人在吵架,闹意气,或是穷得活不下去,她总是亲自到村里去调解处理,镇压制服,又骂得他们一个个相安无事,不再叫苦叫穷”。寥寥数语,就把一个骄傲自大、愚蠢自私的资产阶级贵妇人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给读者。奥斯汀有意安排凯瑟琳夫人去班纳特家会见伊丽莎白,并要求她澄清自己与达西先生订婚的传闻。在凯瑟琳夫人的眼中,伊丽莎白是一个地位低下的女人,根本不配嫁给达西先生这样的有钱绅士,所以她先威胁伊丽莎白,然后又去警告达西,在达西面前诽谤伊丽莎白,她如此做的目的是为了阻止二人的结合,认为达西只有娶了自己的女儿才算门当户对,但戏剧化的结局是恰恰是凯瑟琳夫人完成了达西与伊丽莎白之间爱情的信息传递,促成了二者完美的婚姻,伊丽莎白说:“凯瑟琳夫人倒帮了极大的忙,她自己也应该高兴,因为她喜欢帮人家的忙。”在此,作者不仅讽刺了凯瑟琳夫人的固执愚蠢,也在讽刺嘲笑她可悲可鄙的贵族门第观念。情节前后对比强烈,加强了反讽的意思。
最后再来分析一下《傲慢与偏见》中对小人物宾利小姐的讽刺。从外表看这位小姐雍容大方,无论容貌、仪态、还是服饰都给人高高在上的贵妇人形象,她会结交简和伊丽莎白,是因为班家两姐妹在众多年轻女子之中,属于比较突出的,但是她从心底里是看不起伊丽莎白两姐妹的,她看中的是高贵的出身,所以对达西兄妹曲意逢迎,一心想要钓到达西先生这个金龟婿,她对读书没有任何兴趣,但是为了得到达西的爱和关注,她仍然假装对达西所读的书很感兴趣,并说读书是最有趣的娱乐活动,而她在读书和说话时所打的哈欠出卖了她。当她发现达西对伊丽莎白感兴趣之后,嫉妒心占据了她的灵魂,她不遗余力地去嘲笑和贬低伊丽莎白,只希望达西先生能改变想法,结果却适得其反,使达西对伊丽莎白的爱意有增无减。在此,奥斯丁采用反讽和情景反讽相结合的方法,将一个虚伪、肤浅、固执的贵族小姐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的组织结构其实是按照达西与伊丽莎白的爱情发展过程进行的。一开始作者并没有给男女主人公设计一见钟情式的浪漫爱情,男女主人公初次见面,留给彼此的印象并不算太好。达西是贵族阶级的代表,十分看重社会等级差距,他严重的社会等级观念使他的初次出场就表现得特别傲慢。他的傲慢冒犯了当时舞会上所有的人,当然包括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伊丽莎白聪明,口齿伶俐,在舞会上邀请达西跳舞被拒绝,加上被达西先生的言语所中伤,对他产生了偏见。达西在慢慢接触中,发现了伊丽莎白的善良、聪明、可爱,对她萌生出了爱意,但由于自己的阶级等级观念作祟,第一次的求婚,所用语言傲慢无礼,不仅没有打动伊丽莎白,反而使她更加地厌恶他。这可以看做是小说的第一阶段,即傲慢与偏见的严重对立。第二阶段中,达西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意识到了自己的自恃清高、傲慢无礼给别人带来的伤害,所以慢慢改变自己,谦逊待人,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伊丽莎白的亲人。伊丽莎白也在看了达西先生留给自己的信件后,开始反思自己对达西的偏见,再次重逢,伊丽莎白在没有偏见的情况下了解了达西先生的真实人品,特别是当她知道是达西先生对自己的迷途小妹伸出援手,进行搭救之后,对达西先生更是充满了崇敬爱慕之情。在此阶段,傲慢与偏见在慢慢减弱直至消失。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爱情的升华,幸福的结合。王子总是会和公主幸福生活在一起的。虽然有点落入俗套,但简·奥斯汀在设计情节时,把两位主人公的前后反差进行对照,并与自己高超的反讽语言相融合,以达到自己反讽的意图。
细读简·奥斯汀的作品,会发现反讽艺术几乎贯穿在她的作品始终,正是由于反讽艺术的运用,才使简·奥斯汀的作品所表达的主题能够更加深刻,使其所想要刻画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其作品的组织结构更加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