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企优质“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8-04-03 08:39赵东明赵景晖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优质校企岗位

赵东明,赵景晖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9)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主体,为完成基于政府、行业、企业、家长和学生本人等多方需求所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和培养制度保障下,设计的人才培养整个过程的运作模式或组织样式。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人才培养理念、专业设置模式、课程设置方式、教学制度体系、教学组织形式、隐性课程形式、教学管理模式与教育评价方式八大要素构成。[1]高职校企优质“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距离学生毕业还有1年左右的时间,为了提升校企共同育人质量,校企双方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在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由学校和企业签订订单人才培养协议,同时,利用企业和学校两个课堂,校企协同,共同完成人才培养过程。优质“双课堂”模式运行的关键是高职院校要重点选择优质企业和优质岗位,利用高职学院和企业协同组建的专兼结合的优质师资队伍,结合不同企业的特点,灵活使用“双课堂”模式,可以用企业的培训体系相关优质课程替换本该在学校完成的课程,可以用企业生产性实践任务代替校内实训课程,也可以用高职院校的优质资源课程替换企业培训体系中的一些课程,校企共建专业,共同培养人才,并力促实现学生优质就业。

一、高职校企优质“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的产生背景

(一)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的相对优势发生转变

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初,由于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多数企业劳动密集型的性质,导致对高端技能人才需求不足,对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需求不足。当时,高等职业院校在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中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企业在双方的合作关系中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很多高职院校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弥补自身资源的不足,积极想把学生送到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训,但很多企业积极性不高,怕耽误企业的生产,甚至有高职院校被企业索要实习、实训费用。在当今,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到2016年全国已经有高职(专科)院校1359所,农村剩余劳动力所剩无几。随着许多企业产业升级的需要,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再加之高等教育生源逐渐减少,如2017年辽宁省的高等教育生源由前些年预计的近30万直线下降到实际上只有21万的规模,在这些严峻的情况下,企业对未来几年内能否获得足够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非常担忧。在调查中发现,在一些企业中最忙碌、任务最重的部门就是人力资源部,企业都想积极介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各环节中去,以在未来几年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争夺中取得优势地位。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相对优势的这种转变,为高职院校实践校企优质“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最基础的条件。

(二)高职校企合作育人存在隐忧

目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但也存在一些隐忧。很多高职院校为了促进就业,在不考虑岗位对口率和学生在企业的职业成长环境等条件下,以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为掩护,把学生送往企业,加之一些高职院校自身体制机制方面存在问题,对这部分学生缺乏管控能力,对这些学生在企业的培育过程和质量完全没有掌控力。这种订单培养和顶岗实习的实质就是以放弃人才培养质量为代价,让学生提前就业。很多企业由于招工难或者由于看中了实习学生可以作为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也会以各种名义,如订单培养等把学生从高职院校带到企业,但实质上从事的是简单重复的劳动,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无任何意义。这些都是校企共同在企业合作培育人才存在的隐忧,其产生的根源有高职院校方面的原因,也有企业方面的原因,但高职院校负有不可推卸的主体责任。

(三)产教融合在专业层次、课程层次和师资层次上缺乏抓手

当前,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在相关政策指引下和高职院校在教育活动中的积极实践下得到深入发展,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最典型的问题是在办学体制机制、就业、实习、资源共享共用等方面合作成果显著,但专业层次、课程层次和师资层次上合作不够深入,双方在这些层次上的各自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企业优秀员工和技术能手由于自身工作繁忙和任务重等进入高职院校从事专业、课程和教学工作存在明显的障碍,同样,高职院校教师也由于工作繁忙和任务饱满等因素,进入企业从事具体工作并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也存在障碍。

(四)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缓慢

现代学徒制试点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取得了很多不错的效果,但现代学徒制本身是一种以企业为主体的在岗培训教育制度。在西方现代学徒制发展比较好的国家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实质主体是国家,如果没有国家层面的强力推动,现代学徒制难以迅速发展和普及。而在我国,推行现代学徒制的主体实质上落在了职业院校层面,虽然其在人才培养上有很大的优势,但受益群体毕竟是极少数,职业院校无力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广泛普及。

二、高职校企优质“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一)促进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方式的转变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长期以来在就业市场上企业占据优势,高职院校在就业市场开发中与企业相比处在相对被动的地位。高职院校就业的核心工作是开发更多的岗位,以满足自身大量学生就业的需求。由于高职院校生源减少和人力资源短缺等原因,高职院校在就业市场上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就业核心工作不再是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而是全面提高就业质量。而优质“双课堂”模式运行的关键是高职院校要重点选择优质企业和优质岗位,这会促进高职院校对企业和企业提供的岗位进行选择。选择优质企业和优质岗位以提高“双课堂”模式的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促进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方式发生转变,把对优质企业和优质岗位的考核和筛选放在重要的地位,这也会直接促进就业质量的提高,把学生引向专业对口和职业成长环境好的优质岗位上去。

(二)消除高职校企共同在企业合作培育人存在的隐忧

通过优质“双课堂”模式,可以增加高职院校对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在企业培养环节的主动性和掌控力。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培养人才的需要,主动去选择优质企业和优质岗位,从专业对口与否、职业成长环境好坏来考核是否与企业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可以保障高职校企共同在企业合作培育人的质量。通过优质“双课堂”模式的运作,通过对优秀企业和优秀岗位的考核和选择,企业不负责任,只想使用廉价劳动力的情况也将得到有效遏制。

(三)让大多数高职学生通过在岗实践得以提升

高职教育的本质和高职学情的特点,决定了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企业的在岗位实践和提升是最为有效的手段。传统做法,如以订单培养和顶岗实习的名义把学生送到企业中去,一方面企业的岗位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缺乏有效的手段对学生在岗实践的质量进行把控,中间出现的问题比较多。通过现代学徒制模式的运行,学生在岗培训的效果非常有效,但是,由于我国当前现代学徒制本身存在的问题,导致其发展缓慢,其覆盖面小,受益的学生群体少。通过优质“双课堂”模式的运作,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到优质岗位实践,从整体上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成为产教融合在专业层次、课程层次和师资层次上的抓手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等都需要校企在专业层次、课程层次和师资层次深入合作。优质“双课堂”模式的运作可以让高职院校教师和企业师傅流动性增加。高职院校教师可以直接进入企业课堂给在岗实践的学生授课,或者给企业员工授课,协助企业加强和完善企业自身的培训体系;企业师傅可以在岗指导学生,也可以提前到高职院校指导学生。在这些过程中,会促进双方共同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并实现师资资源互聘或共享。从高职院校角度追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从企业角度追求高质量人才和未来企业优秀的员工,在此基础上,双方通过优质“双课堂”模式的运作,为在专业层次、课程层次和师资层次的合作提供基于双方共同需求的抓手。[2]

三、高职校企优质“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与实践

(一)实践高职校企优质“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完善体制机制为引领

之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企业在岗实践环节主要目的是促进就业,对企业在岗实践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非常少,对学生的企业在岗实践管控能力弱,对学生企业在岗实践的人才培养质量无管控能力,这个环节的质量好坏甚至完全依赖于企业。因此,为了提高学生企业在岗实践在人才培养质量过程中的作用,为了实践高职校企优质“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首先完善相应的体质和机制。在加大对学生企业在岗实践投入力度的同时,必须设立相应的部门或岗位。这些部门和岗位的主要职责:一是负责对优质企业或优质岗位的开发、考核和筛选工作;二是根据优质企业或优质岗位的级别,定期地、有优先顺序地安排不同企业或岗位到高职院校召开特定企业专场双选会,有引导地让最优秀的学生进入最优质的企业或岗位;三是跟据双选会结果与特定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并对后续学生在企业在岗实践进行管控和考核;四是引导专业群主任或课程组长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企业自身的培养体系,学生在岗岗位实际等,并兼顾学生的未来职业成长的需要,制订学生在岗实践订单培养方案,并有效执行;五是依据订单培养方案,与企业共同为学生聘任在岗企业师傅对学生进行指导,组织企业师傅到学校课堂提前对学生进行指导,组织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给学生上课或成为企业自身培训体系相关培训课程的讲师。

(二)实践高职校企优质“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同时满足校企关注利益点为基础

当前,高职院校关注的利益点核心是适应高职教育内在要求和高职学情的特征,

把学生放在企业岗位现场进行实践[3],在高职院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共同指导下,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实现高职学生的自我教育和提升,并实现优质就业。而企业关注的利益点的核心是提前介入和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环节,在企业自身积极投入的基础上,培养适合自身需要的优质人才,以解决优质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只有同时满足校企关注利益点,才能在校企协同努力下实践高职校企优质“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切断与不负责任企业的合作,坚持人才培养质量至上的理念,企业要放弃人才培养与企业无关的错误理念,积极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4]

(三)高职校企优质“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以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二级产业学院北方黄金珠宝学院为例)

在“产教”融合的指导下,为了在提高就业质量的同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北方黄金珠宝学院建立体质机制,积极推进订单培养,并在各种订单班中大力推进“双课堂”模式,利用企业和学校两个课堂,校企协同,共同完成人才培养过程。在推进 “双课堂”模式的过程中,重点选择优质企业和优质岗位,利用学院和企业协同组建的优质师资队伍,结合不同企业的特点,灵活使用“双课堂”模式,用企业的培训体系相关优质课程替换本该在学校完成的课程,校企共建专业,共同培养人才,并力促实现学生优质就业。为了推进“双课堂”模式,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一方面,大力开发优质企业和优质岗位;另一方面,在就业工作安排中选择积极的策略,坚持以召开专场招聘会为主,有选择地让优质企业、优质岗位有优先权到学院内召开专场招聘会,让最优秀的学生进入最优秀的企业,有效提高就业整体质量。通过以上举措,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50%以上的学生都能实现提前1年确定优质岗位,实现优质就业;在毕业之后的1年内,学生升职率达到26%,深受各优质企业欢迎。

高职校企优质“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出和灵活使用,符合适应职业教育学情的需要,能有效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与行业、企业需要相统一,也有利于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和高质量就业的实现。

[1]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3):30-35.

[2]赵东明,赵景晖.高职校企混合所有制二级产业学院建设研究[J].教育探索,2016 (6):42-46.

[3]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3):30-35.

[4]肖称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因分析与激励机制探究[J].职教论坛,2012 (6):77-80.

猜你喜欢
优质校企岗位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