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策权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四川 遂宁 629000)
经过近四十年的努力,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但由于对高职教育规律认识不足,高职院校对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个性思考还不深入,高职教育的实践带有浓厚的“摸着石头过河”“见子打子”的色彩。在出现片面强调技能培养,忽视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倾向之时,提出全面素质教育的主张和要求;针对体制不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难以形成的问题,提出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的策略。概言之,高职教育的发展始终缺乏战略性和系统化的总体安排与部署,这与高职教育的现实地位和使命极不相称。在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进入创新发展时期,聚焦全面内涵建设的情势下,迫切需要站在更高的视野,基于对高职教育发展现状的理性分析,就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建设作更高层次的、战略性的规划和设计。
《辞海》(1989年版)对“理念”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二是“观念(希腊文idea),通常指思想。有时亦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1]《语言大典》将“理念”理解为“宇宙的心理本质或精神本质,它与物质世界之间的关系,就像人的灵魂与肉体之间的关系一样”。[2]
“理念”原为哲学概念。哲学界通常将古希腊哲学著作中的“观念”翻译为“理念”,意指理性领域的概念。苏格拉底认为:“理念作为模型存在于自然之中”,“每个理念只是我们心中的一个思想,所以只有单一的理念”,“而所谓理念正是思想想到的在一切情况下永远有着自身同一的那个单一的东西。”[3]以上对“理念”的认识带有浓厚的哲学意蕴,现代对“理念”的理解则相对简化和朴素。韩延明指出:“理念是一个精神、意识层面上的上位性、综合性结构的哲学概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观点的抽象概括。”[4]台湾中原大学校长张光正先生认为:“所谓‘理念’乃愿景及方向之指引原则。”[5]在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理念即是人们对一类事物或现象高度升华的认识所构成的观念体系,它涉及对事物或现象本质的深刻把握以及由此确立的价值取向、目标追求,属高层面的理性认识。
理论界对办学理念的界定未有共识性结论。黄维兵指出:“办学理念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属于‘顶层设计’,具有统领和导向作用。”[6]周世青认为,办学理念是“办学主体在长期的办学实践和理性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办学的价值取向、理想追求的抽象概括,是办学主体对‘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7]34
概言之,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具有统帅意义的教育观念,是基于对教育规律和学校目标、使命,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后形成的理性认识的哲学升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表达上讲,办学理念一定是哲学层面的高度提炼,本身不带有任何直接的功利性。例如,重庆市十一中的办学理念“构建学生健全人格,奠定学生发展基础”,它既昭示了重庆市十一中对基础教育规律的深刻理解,也对自身办学观念作了哲学式凝练和提升。相反,一些学校的办学理念要么指向学校工作的具体领,要么 “求实”“创新”等空洞的口号,显得缺乏哲学高度,难以彰显学校特质和文化追求。
高职教育是一类特殊的教育形式或教育活动,它服从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同时,彰显职业性的特色与个性,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高职院校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高等院校和其他层次的职业教育学校。高等性和职业性是它的基本特征。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的一切办学行为和办学活动,必须体现教育的宗旨和要义,致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要务,为受教育者终生发展、终生幸福奠基,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另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而非学术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必须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专业与产业的良性互动机制,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必须基于上述认识和定位,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性质和高职院校办学的价值追求。
根据以上认识,笔者以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高职院校对自身存在价值、功能定位、发展取向的高度升华的教育哲学观念,是高职院校办学思想体系的内核,属高职院校文化和思想体系中最高层面的指导原则。
办学理念是高职院校办学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办学理念恰似高职院校的精神中枢,对学校的改革发展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的办学理念的形成基于对高职教育规律及院校自身定位的准确把握,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认识的客体,实际上是高职院校的自我认知,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形成过程即是其自我认知不断完善和升华的过程。
为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笔者随机抽取了2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它们的办学理念具有如下特点:
高职教育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这一宗旨和方向在上述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中有充分体现。如,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服务汽车产业发展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培育鲁班传人,服务城乡建设”;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面向国际,依托行业”;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以行业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目标”。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是高职院校与其它普通高等院校在培养目标方面的差异。如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的“以品行塑造人才,以技艺雕凿人才,以素质打造人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高素质为本,高技能为重 ,高就业导向,创新促发展”;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技能人才的摇篮,技术服务的基地”;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理论与实践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也是众多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重要内涵。如,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开放求活力,实践出真知”;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的“铁牛开到哪,课堂设到哪,服务跟到哪”。
由上表还可看出,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及理念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地表现在部分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不明确,自身特色和优势彰显不充分。有些办学理念的表述放在任何高校似乎都可以,还有的对培养目标的定位过于狭隘,有“泛职业化”的倾向。
作为一种特殊类型和层次的教育形式,“高等”教育性和“高等”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也就是说,在高等教育这一层次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办学应突出其教育性和职业性特征,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必须体现这一思想。据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检视和衡量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的成熟度。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紧密的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社会性。它以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和受教育者职业生涯发展为价值取向,同时,通过专业与产业的契合度、人才培养对企业需求的满足度、社会服务对社会的贡献度等各种显性指标接受社会检验和评价。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建立自身办学与经济社会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其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必须紧贴社会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调动政府、行业、企业各方积极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将社会作为其自身办学和人才培养活动的大舞台,确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创新办学体制机制,积极实践董事会、理事会、职业教育集团等校企合作形式和“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半工半读”“学徒制”培养的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要摒弃 “关门办学, 计划招生”的传统陈旧观念,放眼社会,根植产业,开放办学。
在当今高等教育发展国际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还应当确立“走出去”战略,加强国际交流,学习和借鉴世界范围内其它国家和地区成熟的、先进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经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高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一方面,高职教育归于教育,应体现一切教育的宗旨和要义,以“育人”为本,促进受教者全面发展,为受教育者终生幸福奠基;另一方面,高职教育以培养特定职业领域的合格劳动者为目标,特别关注受教育者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以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获得自身立足社会的“生存之计”。它强调学生学习与未来职业生活的对接,强调“做中学”“学中做”,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追求 “人职匹配”意义上的职业适应,这是高职教育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显著差异。高职教育应体现工具理性、价值理性统合的教育价值诉求,既要坚守教育的普遍规律,以“育人”为本,实践“全人”教育的理念,以人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生活为目标追求,防止“泛职业化”的倾向,又要张扬职业教育的工具理性,聚焦受教育者职业能力的培养,避免“泛教育化”的倾向。所以,高职教育应确立“全人”教育的育人价值取向,将培养精神健全、技术精湛的完满职业人作为自身办学理念的重要内容。强化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更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天职”。展现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是其与经济社会建设互动和交流的一个重要内涵。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首先体现为为经济社会建设特别是产业发展培养符合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符合社会需要,人才培养必须紧贴企业岗位需求,以市场为导向, 以就业为目标, 以能力为本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职业教育人才。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还体现为高职院校必须深度介入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充分利用自身智力优势和资源优势,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积极研究市场需求,组建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团队,和企业技术骨干一道,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流程,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也体现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必须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专业结构,深入研究区域优势产业的人才需求,据此开展人才培养活动,不断提高自身对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贡献度。
衡量高职院校办学理念质量有五个方面的标准,即科学、准确、清晰、认同、实践。高职院校办学理念要准确反映高职教育规律和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要精炼、清晰,易于传诵,要继承学校优良传统,要有群众基础,认同度高,要积极实践,日益升华。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极重要内容,在深化内涵建设的背景下,更是高职院校顶层设计中的重大战略。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建设须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办学理念建设应以遵循教育规律为前提和出发点,高职院校成熟的办学理念必须体现高职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在办学理念建设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研究教育的普遍规律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尤其要研究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确立自身的价值定位;要研究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还要研究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宏观政策要求,达到社会需求、国家要求和自身追求的和谐统一。高职院校成熟的、高品味的办学理念一定是来源于对高职教育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相反,部分院校办学理念不清晰、质量不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即是对高职教育规律研究不够,把握不准。
任何事物的发展须基于一定基础,办学理念也然。从建设过程而言,办学理念绝非静态概念,高职院校对自身发展定位、价值追求,不是在某一特定阶段“突然”形成的,它是有理由的。就院校自身的角度讲,办学理念是对学校优良传统的凝练和传承。因此,办学理念要“继承学校历史上那些既符合教育规律又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优良传统”的思想和观念。[7]36高职院校历史上形成和积淀的办学经验和优良传统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学校特色所在,更是学校文化的内核,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应体现在学校办学理念之中。例如,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经历了成都城市建设工程学校、成都建筑工程学校、四川省建筑工程学校的办学历程,2001年,升格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立足建筑类行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优势和特色代代传承,并进一步发展成了“培育鲁班传人,服务城乡建设”的办学理念。
高职院校办学理念集中反映校长及领导班子的职业教育思想,但办学理念建设决不单纯是校长及领导班子的事情。它不同于学校某一事项的决策,必须经历长期酝酿,广泛研讨,精准凝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实际上是统一思想,集思广益的过程。一般而言,一所学校办学理念,“通常表现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结合,校长发动,教师参与,集思广益,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逐渐提炼出来”。[8]办学理念的形成绝非文字游戏,关键是其精神内涵的凝练,办学理念所昭示的精神内涵必须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是广大教职员工智慧的结晶。如是,方能得到普遍认同,办学理念才能体现强大的生命力。
办学理念不只是一种单纯的口号式文字表述,也不是虚幻的标示,“它是引领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9]办学理念的的功能和价值最终体现在发展建设的实践之中,教职员工是实践办学理念的主体,办学理念建设要与学校的文化建设、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人才队伍建设等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在某种意义上讲,办学理念就是高职院校的“圣经”,高职院校的一切办学行为必须呼应办学理念的精神内涵,使之成为全校教职员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精神信条。如此,才能将思想层面的办学理念融入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活动之中,体现和彰显办学理念在高职院校发展建设中的价值和功能。
[1]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367.
[2] 王同亿.语言大典:上册[K].海口:三环出版社,1990:2123.
[3] 颜一著.流变、理念与实体——希腊本体论的三个方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93-94.
[4] 韩延明.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学理念探析[J].教育研究,2003(9):53.
[5] 黄俊杰.大学理念与校长遴选[M].台北:通识教育学会,1999:177.
[6] 黄维兵.贯彻学校章程 彰显办学理念[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6(1):1.
[7] 周世青.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哲学审视[J].江苏社会科学:教育文化社会科学版,2010(1).
[8] 罗 欣,郑金洲.办学理念:问题探寻与改进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1(6):30.
[9] 徐金海.践行办学理念之路[N].中国教育报,2016-01-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