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云
单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菏泽 274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如果未能得到有效的措施干预治疗,将会演变为肺心病、呼吸衰竭等。COPD发病机制复杂,普遍认为与有害气体、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导致临床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死亡率。常规方法以西药治疗为主,虽然能改善患者症状,但是药物安全性较低,持续用药容易产生依赖性,导致患者预后较差。研究表明:将中西医结合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有助于改善肺功能水平,安全性较高,但是该结论有待验证。因此,该研究以2017年5月—2018年5月入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0例,探讨中西医结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选择入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男19 例,女 16 例,年龄 59~85 岁,平均(62.42±4.57)岁,病程 6~23 年,平均(10.84±2.31)年。 观察组 35 例,男20 例,女 15 例,年龄 60~86 岁,平均(63.12±4.64)岁,病程 5~22 年,平均(11.03±2.34)年。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2013年修订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6]中COPD临床诊断标准;②符合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适应证;③能遵循医嘱完成相关检查、治疗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乙型肝炎等慢性疾病者;②伴有呼吸衰竭或预计生存期<6个月;③合并精神异常或治疗过程中伴有严重并发症而需要终止治疗者。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方法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控制性氧疗、抗感染、祛痰、支气管扩张剂等对症支持治疗,加强患者营养干预。必要时给予患者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或加用抗胆碱能药物、茶碱类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化痰宣肺方治疗。方药:川贝母 12 g、射干 12 g、半夏 10 g、杏仁 10 g、紫苏子 12 g、葶苈子 12 g,1剂/d,250 mL/次,早晚各服用 1次,连续服用1个月(1个疗程),对于口唇紫钳者增加川芎10 g、丹参15 g;对于伴有咳嗽、黄痰者,增加黄芩15 g、石膏30 g,治疗完毕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
①肺功能水平。采用platinumEliteDL型肺功能测定仪测定两组治疗前、护理后1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二者比值(FEV1/FVC);②安全性。记录并统计两组治疗后1个月恶心呕吐、腹泻、皮疹、血压升高发生率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 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 t检验,采用(±s)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前 FEV1 水平 (1.611±0.322)L、FVC(2.12±1.05)L、FEV1/FVC (52.12 ±5.12)% 与 对 照 组FEV1 水平 (1.60±0.31)L、FVC (2.11±1.04)L、FEV1/FVC(52.19±5.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 1 个月 FEV1 水平 (1.99±0.62)L、FVC(2.53±0.61)L、FEV1/FVC(63.25±6.41)%,均高于对照组 FEV1 水平(1.71±0.33)L、FVC(2.17±1.09)L、FEV1/FVC(54.11±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恶心呕吐、腹泻、皮疹、血压升高发生率为8.57%(3/35),低于对照组 5.7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西医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常用的治疗方法,能快速改善患者症状,延缓病情发展,实现解痉平喘、抗炎去谈、纠正缺氧、缓解二氧化碳潴留,实现呼吸道通畅的目的。祖国中医认为:COPD属于“咳嗽”“肺胀”等范畴,临床治疗主要以清热化痰、宣肺平喘为主。该研究中以自拟汤药作为治疗药物,药物由:川贝母、射干、半夏、杏仁、紫苏子、葶苈子等组成。方药中,川贝母具有润肺化痰、抗菌功效;射干具有清热解毒、祛痰、利咽功效;半夏具有和胃止呕、燥湿化痰功效;杏仁具有止咳润肺、降低胆固醇功效;紫苏子具有润肺宽肠、下气消痰功效;诸药共奏,能发挥清热化痰、宣肺平喘功效。临床上,将中西医结合用于COPD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水平,药物安全性较高,能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综上所述,将中西医结合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水平,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