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录播系统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基于“供需”两端的视角

2018-04-03 07:26:53王守琼张小梅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录播教研组青年教师

王守琼 张小梅

(厦门第二中学,福建 厦门 361000)

自动录播系统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可以自动获取并生成师生活动视频,而且操作简单。生成的视频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宝贵教育资源,不但丰富了青年教师的学习资料,促进其自我反思的纵深化发展,更使得教研组的研讨指导有的放矢。下文结合青年教师准备教师技能比赛的过程中,基于“供给”和“需求”两端的视角,谈谈自动录播系统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一、增加学习资源“供给”,实现教学经验共享化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拓展学习他人的经验以及接受同行的指导,而正是这些来自外界的帮助和指导构成了教师学习资源的“供给”,助力教师的成长。自动录播系统能在很大程度上让这种“供给”实现突破性的增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学资源更加丰富。自动录播系统录制的课堂视频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可以进一步借助互联网实现资源的共享。教师不仅可以看本学科的教学视频,也能观摩其他学科的课程。这些课程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习“供给”,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养料”。更重要的是这些资源突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实现了“人人能学,时时可学”。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观摩“一师一优课”平台的优秀课例,既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准确地把握重难点,又学习借鉴优秀的课堂模式,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第二,教研过程更加灵活。青年教师在专业成长路上离不开同行们的指导和帮助,教研组的教研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引擎。自动录播系统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教研方式,提高了教研的有效性,从而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助力。在传统课堂中,教研组对教师的教学指导通常需要到课堂上现场听课,这在无形中产生两大问题:一方面,教研组里的所有教师都要为了听课进行调课,无形中增加了教师们的负担;另一方面,现场听课这样的模式对上课的教师和学生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教师都想在公开课中呈现最好的自己,自然在公开课上花费的精力很多,甚至在开课前进行多场“彩排”,以至于把公开课上成一场“秀”。学生为了配合教师,也可能在回答问题时有所保留,这样就可能导致课堂的失真,自然教研组的指导也可能存在偏颇,不能起到最佳效果。自动录播系统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使得课堂上的师生与听课教师隔离:师生在录播室上课、教研组其他老师在观摩室听课,观摩室与录播室的分开使得课堂在最自然的生态环境中呈现师生最真实的表现。这样就使得教研组的指导更加有针对性和准确性。更重要的是,由于自动录播系统把课堂转化成数字视频,教研组里的教师也不用为了到现场听课而绞尽脑汁调课,这就使得听课也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未能到现场听课的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视频进行课后补听课。

第三,指导建议更加全面。如教师在参加省市教师技能大赛的准备过程中,教研组内的同事把传统的教研方式和新式教研方式相结合,首先尽可能到场听课,在不能顺利调课时课后翻看教学视频,教研组可以利用教学视频对教学行为进行专题研讨,这大大增加了集体教研的灵活性。另外,在以往传统听课时,大家提出的建议都比较一致,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只能记住比较大的一些问题,但是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组内的同事们根据自己看视频的不同立场和角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相比以前更加的具体、深刻和全面。

二、刺激青年教师“内需”,促进教学反思纵深化

教学反思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内生动力。教师只有自身具备向上、向好的“内需”,才会在工作中找寻成长的契机。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如果能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忆教学、析成败、找原因、寻对策、利后行”一系列环节的再学习过程。教学反思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需”。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审视、分析自身的教育活动,不断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逐步培养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在反思中成长。那么自动录播系统是如何刺激青年教师的“内在需求”,从而促使其教学反思更加纵深化的呢?我们通过“问题现状、作用改变、实践体验”的逻辑来阐释这个问题。

首先,是青年教师教学反思的问题现状。教学课堂是青年教师反思的主阵地。要对一节课进行深入的剖析,教师不仅需要反思教师的教,更要反思学生的学;不仅需要剖析课堂教学语言,也需要剖析教学板书、教学课件、教学姿态等其他的教学资源。但是由于课堂具有不可重复性,一节45分钟的课堂容量也相当大,教师必须在听完课或上完课后立刻进行反思,否则容易遗忘。并且,如果教师仅仅靠课后“回忆”进行反思,很可能只能发现比较宏观的问题。而课堂中的很多细节容易被遗漏,如仪表教态、课堂语言、声音高低、语速快慢、师生互动、板书设计等方面的不足则比较难被察觉,这就导致青年教师很难对一节课进行纵深的剖析思考而只能进行粗放型的教学反思,反思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是自动录播系统作用的改变。自动录播系统能“把教师课堂教学中完整的教学部分,包括教师口授、教师板书、教学课件、师生交流这四个可能的教学情景,真实完整自动的记录下来,并在授课的同时自动生成教学实况录像,以流媒体的方式在网络中直播、保存起来,以供广大师生实时收看”。[1]它在教学中的使用使得课堂变得可重复,录制的教学视频就像一面镜子,能够如实呈现教学百态。由于自动录播系统把课堂资源实现数字化,这些视频易于保留,方便调取;一方面,它使教师的反思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哪怕是利用周末去翻看周一的课堂视频,也能像是现场直播;另一方面,教师在反思中不仅可以反复播放教学视频,而且可以针对自己的需要选择快进、慢放等功能,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扫描,进而发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症结,这就为教学反思深入化、细致化提供了可能。

最后,是参与者的实践体验。教师在参加省教师技能比赛的准备过程中,使用智能录播系统录制日常课堂教学。课后通过不断回看教学视频,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是不是”“对不对”的口头禅,还发现自己在提问之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有时过渡太过唐突,语音语调太过平缓,而这些问题靠“回忆课堂”的传统反思方式是很难发现的。通过翻看课堂视频,发现这些问题后,教师在之后的练习中有针对性的改正,通过矫正,再翻看后期视频时发现说类似于“是不是”“对不对”的次数明显比前期少,在提问之后也能充分留白,后期的课堂也更加注重过渡语言的使用,有意识地学习抑扬顿挫地说话,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教学的基本功得到较大的提升。

三、总结

综上所述,自动录播系统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技术载体,其本质是拓展教师的技能,就像望远镜拓展了人的视力一样,自动录播系统的一大作用是拓展了教师的记忆力,把原本一些只能由大脑来承载的东西转移到了机器上,这样就使得教学科研的灵活性极大地增强了。在“供给”侧,学习资源一下子变得十分丰富,不用再受困于学习资料的匮乏;在“需求”侧,特别是青年教师的需求,由于自动录播系统的存储丰富、使用灵活,使得青年教师能够从切身需求出发,有的放矢,从而大大激发了其进步的动力。而且,我们要强调的是,从边际效用上来讲,不管是从青年教师的个人反思,还是教师自我学习及教研组对青年教师的集体指导,自动录播系统能发挥的作用都是最大的,而且难以替代。在助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方面,智能录播系统大有可为,值得继续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徐素芳.智能录播系统及在数字化资源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7):22-24.

猜你喜欢
录播教研组青年教师
GB/T 34611—2017《硬质聚氨酯喷涂聚乙烯缠绕预制直埋保温管》录播宣贯
煤气与热力(2021年5期)2021-07-22 09:02:08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8:18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基于分布云和Logistic方法的微格录播系统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改善录播的教室环境,提高录制的声画质量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纳加软件推出高清便携录播机NLB-50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