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两副面孔

2018-04-03 06:52:22山西师范大学李婷婷
山西教育·幼教 2018年7期
关键词:家园家庭幼儿园

■文/山西师范大学 李婷婷

“老师!老师!我来帮大家摆小椅子……老师!老师!我来帮您擦桌子……”这是我来幼儿园一个月以来,经常听小谨说的话。不要奇怪,因为班上总是少不了她“忙里忙外”给大家帮忙的身影,自然而然她也就成了老师和小朋友心目中懂事又善良的“小女神”。

可有一天离园时,我的所见所闻完全颠覆了以往我对她的印象。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正当离园接送时间,班级门口的小谨妈妈对小谨说:“宝贝,今天我们要去奶奶家帮忙,得快点早早回家咯。”可听到这话,小谨突然不乐意道:“不嘛,不嘛,妈妈,我还想去玩一会儿滑滑梯!”小谨妈妈没有生气,反而还在耐心地给小谨说明早早离园的原因。我本以为小谨只是在妈妈面前撒撒娇,便也没多大在意。没想到的是,当小谨妈妈依然说不能玩滑梯要快点回奶奶家时,小谨竟狠狠地一把甩开了妈妈的手,一边大步向前走一边生气地说:“哼!有什么了不起的,不玩就不玩!”这时的我早已完全被小谨吸引了,不禁愣住,这个小女孩还是我们平常看到的那个小谨吗?我跟上去和小谨妈妈聊了聊,才发现,原来小谨妈妈有时候根本拿小谨没辙,她说往东小谨就偏要往西,她叮嘱小谨做事时偏偏还总要执拗地出点差错才肯罢休。这真的完全与小谨在幼儿园乖巧懂事的形象相反。

为何小谨表现差异这么大?在幼儿园里一副形象,回到家了又是另外一副形象,就像是有两副面孔似的,这仅仅是个别现象吗?我带着疑惑继续观察班里其他幼儿,再结合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将他们在幼儿园和在家中的语言行为表现进行比较,果然,这不是个别现象。即使不是班里大部分幼儿都有如此反差的表现,但幼儿这种所谓“两副面孔”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的确真实存在。那么问题来了,怎样采取措施来改善这种情况呢?

从问题源头开始反思,我认为主要存在三方面原因:家园两地反差型教育环境、家园两地悬殊的社会环境、家园双方教育理念及方式的较大分歧。

1.家园教育环境的反差

这在某一方面表现为,幼儿园里每个班级都会树立明确的规则,而在大部分家庭里却没有清晰可守的“规矩”。在幼儿园,通过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会清楚地了解并遵守规则。例如,从小班开始教师就培养幼儿简单的行为习惯规范,随着成长他们可以做到有序地进行各种班级活动,排队、饮水、如厕、午睡等常规活动都有条不紊地遵守着他们心中所默认的规则。但当询问幼儿在家里爸爸妈妈是否有树立规矩时,大部分幼儿竟然一条都说不出来,甚至有部分家长对幼儿的要求往往是今天说一套明天做一套,这就是造成幼儿在家里表现更任性的原因。

2.社会环境的不同

众所周知,幼儿园的社会环境如同教师一般,对幼儿的认知具有激发性,当幼儿踏入幼儿园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处在了一个社会群体环境中,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都具有潜在的深刻影响。例如,当一名幼儿的行为不符合周围其他幼儿现阶段的道德标准时,旁边看见此行为的幼儿就会立即阻止他,并用自己的话语进行说明,告诉他应该怎么做等等。你会看到,幼儿园的社会环境自带教育功能,幼儿会因为自尊心、羞耻感、榜样作用等逐渐完善自己的行为习惯。而在家里,当幼儿做错了某事时,大部分家长不能作出合情合理的处理,第一反应往往就是生气、指责,幼儿做错事就受到批评性评价,长此以往形成的家庭氛围可想而知,幼儿在家里形成“叛逆”“乖张”面孔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

3.家园双方教育理念与方式的分歧

由于家长的受教育背景以及职业的不同,教育幼儿的观念自然也不一样,要让他们都能与幼儿园的教育计划“步调一致”,实属困难。根据调查得知,很多家长单方面认为自己受教育程度不高、没有教育学相关知识或是因为工作繁忙,对班级教师传达的教育理念以及方法等无能为力,难以形成相对正确的教育手段,认为打骂才是让幼儿屈服的唯一办法,不然就是以自己的方式放任幼儿、溺爱幼儿……而在幼儿园里,教师打骂幼儿的行为是不允许出现的,当幼儿在园出现任性要求时,教师会首先冷静地思考其要求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再积极地创造条件从侧面满足。即使幼儿犯了错,教师采取的措施通常也会是问因、引导、纠正、鼓励四步走,给予幼儿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其进行反思后改正。如此对比,幼儿在每天待的时间最长的两个空间里,接受着悬殊这么大的两种教育,产生两种反差表现、两副面孔还奇怪吗?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分别从家庭和幼儿园两方面入手,通过有效措施解决。

1.家庭方面

(1)规则入手,榜样先行

家长可以从简单的家庭劳动入手给幼儿制定规则,结合明确的奖惩实行。起初要多一些耐心观察幼儿的成长,再在生活其他方面逐渐建立起家庭集体遵守的行为守则。通过简单的生活规则锻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使幼儿不断树立自信心。

家庭成员共同协商制定稳定、一致的家庭“规矩”,并将其真正地付诸实施,注意兑现明确的奖惩,做到言行合一。要做到家庭规则达到一定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并不容易,这更需要家长的努力,在要求幼儿的同时也要以身作则地要求自己。尤其是开始阶段,家长要明确职责并持之以恒地执行下去,形成家庭中的表率作用,直到这种“规则”在循序渐进中内化为幼儿的习惯。如此,幼儿便能确切的形成很多事大致是什么样、接下来自己应该怎么做的心理画像,从而规范自身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善用赏识,积极引导

面对幼儿犯错时,切勿以严厉的态度进行批评、指责,应将这种态度转为关爱和赏识,帮助幼儿建立改正错误的信心。家长对待幼儿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的行为发展轨迹,所以对待幼儿的“错误”要善于将严格和宽容合二为一。

对幼儿的行为评定不能以单纯的好坏来描述,要知道父母最大的“赢”不是让幼儿赢在起跑线上,而是教会幼儿如何面对“输”。耳熟能详的例子便是华盛顿之父对华盛顿的赏识行为教育,就华盛顿儿时私自砍倒花园一棵樱桃树这一行为来说,大部分家长会认为这是错误的,可华盛顿的父亲却变换角度对华盛顿诚实坦白的行为进行了肯定和欣赏,认为他的诚实是“父亲的骄傲”,最后造就了美国最受尊重的国父。由此可知,对待幼儿的行为不要一味停留在行为结果表象上,换一个角度观察整个过程,善于挖掘幼儿的闪光点,积极引导幼儿在认识错误的同时学会正确地面对它。

2.幼儿园方面

(1)端正家长教育态度,积极进行家园共育

帮助家长树立教育幼儿的信心,端正其态度,然后再有效实行家园共育措施。例如,教师可利用入离园接送等时间,跟家长沟通交流幼儿在家的教育情况,面对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家长还可以采用询问引导法了解情况,尽量把沟通的注意力从观察幼儿表现上转换到观察家长上,对于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不足的情况, 教师要热情地指出并提出解决措施, 供家长参考。每当发现有家长的教育行为有进步时,适当地表扬家长, 赞赏家长的每一个进步行为。这不仅能激发其教育信心,产生自豪感、成就感,还能使受表扬的幼儿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形成家长的榜样作用,增强二者的上进心。

(2)教师避免告状式家园联系

多在家园联系中体谅家长的难处,真诚地帮助幼儿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一旦了解到家长有溺爱幼儿、打骂幼儿或放任幼儿等违反幼儿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时,不能熟视无睹,必须给予帮助,促其纠正。

(3)充分利用社交软件,形成线上家园工作坊

教师可定期组织线上班群家长会议,采用教师介绍科学教养措施,家长分享成功教育经验或讨论困惑的形式,使家长真正地深入到对幼儿的教育中,当家长认识到教师对幼儿是发自内心真诚的关爱时,自然也会想方设法对幼儿多加督促与关心,建立起自己的教育信心,与幼儿园相互配合,形成默契,共同把幼儿教育好。

综上所述,幼儿的成长,仅靠幼儿园或仅靠家庭都是远远不够的,家庭参与教育已然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一大重要趋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更是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这无疑肯定了家庭对幼儿园教育的影响以及家园双方的责任。家长作为幼儿园教育的支持者、协作者和共存者,要想达到改善幼儿“两副面孔”反差的目的,就需要二者合力,共同携手共促幼儿成长,幼儿园教育才会更有针对性和连贯性,实现家园共之所向。

猜你喜欢
家园家庭幼儿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英语文摘(2022年9期)2022-10-26 06:58:32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少儿美术(2021年4期)2021-04-26 13:45:40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爱“上”幼儿园
绿家园
星火(2017年2期)2017-03-07 04:11:01
恋练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