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拆”与“不拆”背后的故事

2018-08-13 06:26:04高平市城北幼儿园
山西教育·幼教 2018年7期
关键词:游乐场整理玩具

■文/高平市城北幼儿园 李 娟

背景描述:

一天,在建构区里,辰希、子牛、潇潇等五个孩子用积木搭建了“公园”。他们各有分工,辰希搭建了公园里的凉亭,他用四根纸筒做柱子,上面盖了一个大大的纸盒做顶棚,他还在凉亭里用小的插塑积木搭建好了桌子和椅子,搭得很是认真。潇潇在不远处搭建了公园里的池塘,他用许多小石子儿围了一个大大的圆形场地,在池塘里建了一座小桥,周围还搭建了梯子,很专注的样子。子牛则是忙碌地穿梭于材料与场地之间,他用塑料瓶做树,摆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林荫小道。然然用各种纸盒搭建了公园的围墙,她小心翼翼地将一个个纸盒垒好,叠加起来,时而做出调整,以便围墙足够的结实,她的围墙将整个公园围了起来,“公园”初具雏形,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信心倍增,继续商量着沙池、路灯、滑梯等其他建筑。正当他们兴致勃勃地构想时,游戏时间结束了,建构区里的几个孩子告诉我,他们的“工程”还没有完成,让大家不要“拆”掉,他们下次会接着搭建,我答应了孩子们的要求。

第二天,率先进入建构区的是另外几个孩子,他们商量着要搭建一个大的“游乐场”,正当他们要拆掉昨天的“公园”时,昨天参与搭建“公园”的辰希张开双臂抢先护着自己的“宝贝”,不准他们“拆”,还说老师也同意了。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不休,我也犯难了,辰希坚决不同意“拆”,另外几个孩子是“不拆”不行,场面一度僵持不下,双方都不肯做出让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支持孩子们将游戏顺利进行下去?搭建的“公园”拆还是不拆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从多个方面换位思考,慢慢解读出孩子们的一些想法,虽然我们有建构区的规则,还会用拍照、视频等形式对幼儿作品进行保存,然后再进行拆除,但反观其背后,我认为他们是“别有用心”的。

解读一:希望得到老师表扬,伺机“拆”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尤其是像我们班浩森这样腼腆的孩子,他更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一天,浩森在建构区搭建了“游乐场”,游戏结束时,他站在原地,迟迟不肯动手,也没有“拆”掉整理的意思,他在“游乐场”周围转来转去,还不停地向我这里张望,我边观察边思考孩子的这一行为,立刻明白了他的“用心”。在评价环节,我说:“你的游乐场搭建的很棒!瞧,你的滑梯设计得多有创意,有好几个弯道,一定特别好玩,你的小火车有这么多的车厢,一定能容纳好多小伙伴,想的很周到,你真是一位有想法、细心的设计师……”他脸上立马露出了开心的表情。接下来,他回到建构区小心翼翼地拆掉并整理好玩具。当浩森得到教师的肯定后,他能从中体会到自己是能干的,有价值的,从而获得快乐,教师的充分肯定使孩子产生一种自我满足、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成功感。因此,教师要了解孩子侍机“拆”背后的原因,给孩子以真诚的回应。

解读二:觉得整理玩具麻烦,不想“拆”

在游戏中,往往能看到孩子们刚开始进入游戏时是积极、兴奋的。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也是一点不怕麻烦,能用的东西都拿来用,一下玩这样,一下玩那样,而不是用什么取什么,这也导致收拾玩具的时候量太大。有些孩子面对这一大摊子玩具,即使内心想收拾,也会对整理充满恐惧。显然,他们只对玩的过程感兴趣,而整理、拆除玩具对于他们来说很麻烦,本能地想躲开。为此,我明确制定好建构区的规则:用多少取多少,周围没有用到的,要及时送回去,才可以再拿别的玩具。让孩子形成规则意识,明白建构时不能把周围环境弄得一团糟。另外,我在指导幼儿整理玩具时,会用到一些小游戏,比如:倒计时内,看看哪一组先完成整理任务,这样孩子们会争分夺秒地去整理。教师还可以让孩子们进行换位思考,比如:在一次游戏结束后,我专门告诉大家今天不用整理,大家欢呼雀跃,当第二天孩子们要自选区域进行游戏时,问题来了,几名孩子抱怨说:“建构区的场地都被占用了,我从哪里搭建城堡?”“积木都用来搭建昨天的游乐场了,玩具太少不够搭建我的公园,都怪他们昨天不拆。”孩子们在一片埋怨声中体会到了不整理带来的后果,主动开始整理。

解读三:希望保存劳动成果,不舍“拆”

在游戏中,孩子往往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而在这时教师突然宣布游戏结束了,很多孩子会因为是自己努力搭建的成果,而不舍得拆掉。比如当孩子们的作品未完成时,我告诉他们可以先保留不拆除,下次让他们继续完成,孩子们很开心地进入下一环节的活动。教师还可以用拍照、视频、成果展示等方式将孩子的作品保留下来,粘贴到建构区墙面显眼的位置,邀请大家欣赏,请他们介绍自己的作品,可以说说自己搭建时的一些想法,搭建时使用了哪些材料,还可以是自己遇到的困难,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等等,从而满足孩子们内心不拆的愿望,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必要时,我们可以组织孩子们讨论,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多尊重他们的想法。

解读四:缺乏充足游戏时间,不愿“拆”

自选游戏一直都深受孩子们喜爱,因为在游戏中孩子们自主地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可以说是无拘无束,这种重回本真的状态,让他们感到快乐。但是,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还要贯穿就餐、如厕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时间的限定,有的孩子还没有玩尽兴,老师就要求整理,美工区的作品尚可保存,可是建构区的作品就要被拆掉,他们肯定不乐意。比如我们班每天入园较迟的诺诺,孩子迟到大部分原因在于家长对孩子没有原则,孩子什么时候起床,家长就什么时候送孩子入园,这就导致诺诺在幼儿园活动时间不能和其他孩子同步。我同家长进行了沟通交流,告诉家长诺诺在游戏时的不快乐,让家长配合准时送孩子入园,同时,在幼儿园我告诉孩子们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提醒他们按时入园,在规定时间内做好规定的事情,培养其时间观念。这样,磨蹭、拖拉的现象就会减少了,游戏时间不充足的现象也会好转。

解读五:没有养成整理习惯,不会“拆”

在家里,孩子的很多事情都是父母一手包办的,因此,孩子自己没有养成整理玩具的习惯,更不知道整理的具体方法。在幼儿园,孩子们也是完成任务似的,没有方法地乱整理,拆掉的玩具乱丢乱放,虽然是整理好了,但却不是真正的会整理,没有起到整理的实质性作用。为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让家长意识到会整理玩具可以让孩子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比如分类、点数、认识颜色等等。其次,整理玩具是幼儿园常规教育,督促孩子养成整理玩具的好习惯。具体方法是:教给孩子整理玩具的技巧,比如从上往下拆,从左往右拆,边拆边装筐,分类拆等等;指导其整理玩具的具体方法,学会分类摆放;开展整理玩具的比赛,看谁在规定时间内整理的既快又整齐。只有家园共育,循序渐进,才能逐步培养孩子整理的好习惯。同时,还要及时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孩子才会更加积极主动。

结语:

其实,关于“拆”与“不拆”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一方面,我们不会就一件作品无限制的保留,因为现实条件不允许,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的形式,比如拍照留存等方法保存孩子的作品。另一方面,我认为游戏结束后的整理规则是必须要建立的,因为规则是有序开展每一项活动的基础,当然了,规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学会灵活运用,如果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有需求,我们就要为孩子提供帮助,征询孩子的建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孩子加以引导。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去真正地了解孩子,从其行为解读孩子背后潜藏的原因,做到对幼儿游戏的真理解、真支持、真放手,让他们在自主游戏中获得自我满足和快乐。

猜你喜欢
游乐场整理玩具
游乐场
娃娃画报(2019年6期)2019-07-04 17:59:14
开心游乐场
儿童绘本(2017年6期)2017-04-21 23:18:28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去龄化游乐场
Coco薇(2016年8期)2016-10-09 19:20:27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想不到”游乐场
好孩子画报(2014年6期)2014-07-25 03:25:39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