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894万人,比上年增加63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610万人。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4895万人,参保率为18.20%(陈野,2015)。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中国农民工总数达1.68亿,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比率仅为16.4%,远低于同期城镇就业人员60%左右的参保水平(章莉,2016)。根据预测,2020年中国农民工的总量将超过3亿。
尽管国家出台了许多给予农民工参保很大支持的政策,但实际参保率却不升反降。究其原因所在,主要有三点。首先,现期消费不足,收入较低,社保观念淡薄;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到位,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不愿为农民工参保;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又弱,不能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都使农民工参不了保(陈野,2015)。其次养老金计算复杂,难以理解且年限较长,由于通胀压力增大,而社保基金的收益率过低,无法抵御通胀风险,未来养老保险效果的不确定性更加显著,以及现阶段与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转移接续的实际可操作性不强都使农民工不愿参保。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目前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还无法顺利实现转接的情况下,养老保险缴费年限限定的“门槛”过高,只能导致众多农民工参保之后又不得不选择退保(孟颖颖,2007)。
1.缴费年限长。各地现行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基本上都规定须连续缴费满15年后,方可领取养老保险金。对于大部分农民工来说,流动性较大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很难满足现行制度要求的缴费时间规定。而缴费时间的间断、过短,一方面直接导致参保农民工享受不到应有的保障待遇;另一方面使得农民工个人账户的积累额过少,不能实质性的满足其未来养老的需要(孟颖颖,2007)。所以,调查表明工作较为正式和稳定的农民工较倾向于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对来说,工作不太正式和稳定的农民工,他们较倾向于选择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于农民工特殊的身份,他们徘徊于城市和农村之间,所以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很少(王翠琴,2015)。
2.统筹层次低。统筹层次低,说明事权和财权分散,决策权和资产的实际控制权分离。低层次统筹的制度性缺陷,既不利于互助共济解决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的区域不平衡,也意味着异地转移接续会遭遇更多政策阻力。同时,当农民工流入新的城市务工时,更不可能享受该地区社会统筹部分的福利,这导致统筹基金在转出地和转入地之间的分成比例直接影响转保者未来可以享受的基础养老金的实际水平(张力,2015)。因此,农民工理性的选择就是“退保”,甚至不参加保险。
3.转移接续困难。缴费基数和缴费比率是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必备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们的确定决定保险基金数额的大小。
就目前各地的实践情况来看,不仅不同地区由于选择的保险模式不同,缴费标准、缴费费率会产生差异,甚至在相同制度模式下的统一缴费地区,也存在着费率差异较大的情况。当然,考虑到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缴费基数与缴费比率的多样化对于社会保障公平目标的实现是必要的,但确定缴费的标准和依据不同,不仅造成农民工养老保险费用及待遇标准地区性差异较大,更直接增加了农民工流动时保险关系迁出地与迁人地之间的转移与对接困难。(孟颖颖,2007)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属于强制性保险,农民工作为该制度覆盖的人群,理应纳入,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劳动合同是确认雇佣关系的重要法律文件,从而不和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就成为企业规避缴费义务的第一步(章莉,2016)。研究证明,所在单位为职工参保的农民工其倾向于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占93.8%,其余的6.2%的农民工选择参加新农保。而在所在单位没有为职工参保的农民工中,有81.8%的农民工选择参加新农保,12.1%的农民工选择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只有6.1%的农民工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王翠琴,2015)。
1.负担较重。当前各地普通参照现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规定的缴费基数和比率设立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费率,忽视了农民工工资水平普遍偏低的实际情况,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而使用农民工集中的企业经济承受能力也普遍较低。这一方面造成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抵触情绪;另一方面,过高的缴费率也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企业往往为了降低成本,逃避缴费,使得需要划归个人账户的部分也难以到位(杜宇,2009)。
2.收益不明确。制约农民工参与养老保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对养老保险效果的质疑。实际领取的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这两部分养老金的计算方式相当复杂,难以理解,且年限较长,使得农民工无法了解确切的未来利益。同时,由于通胀压力增大,而社保基金的收益率过低,无法抵御通胀风险,未来养老保险效果的不确定性更加显著,这也削弱了农民工的参保热情(任雅姗,2011)。
3.转接手续繁琐。对流动就业群体特别是农民工而言,在不同地区参保缴费,或者间断性就业在多个时段参保缴费,他们的养老保险关系不能顺畅地转移接续,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缴费年限不能累计计算,大大降低了这些劳动者参保缴费的积极性。一些农民工年年返乡,年年退保,实际上是放弃或终止了原已缴费获得的养老保险权益。
中国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扩展面缓慢,而且企业逃费现象较为普遍。这一方面不利于社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运行,另一方面使得部分员工尤其是农民工福利受损,也不利于企业间的公平竞争。
农民工能否参保、是否参保是个人、政府和企业三方共同博弈的结果,要提高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也应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工意识到社会保险制度的优越性,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从根本上提高制度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并增加农民工的收入,让农民工愿意并有经济能力参加自己中意的养老保险制度,以更好地保障他们的养老保险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