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 湖南 湘潭 411105)
我国正处于经济极速发展的时期,宏观体制改革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工商管理类人才,而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工管类研究生创新不足的问题现状。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扩招以来,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尤其是协同创新教育理念未达成共识、研究生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存在偏差、培养规模扩大与导师数量矛盾、校内外的条块分割局面未完全打破、协同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不健全等。
(二)工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
1、培养模式陈旧。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内容较为传统,多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践性课程,学生在实际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的想法得不到好的培养,不利于拓阔学生知识面;学科之间壁垒森严、交流渗透率低下、综合交叉性弱,严重限制学生的研究视野;另外,跨学科、跨领域研究的创新能力也没有得到发挥和提高,抑制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依旧采取传统的导师主导地位,这样使工商管理研究生无法更全面的了解到本学科的最新最前沿的学术动态,不利于学生创新型学习,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课程安排与教学内容缺少科学合理性,严重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创新理念缺失。扩招的“稀释效应”直接降低了研究生的生源质量,近年来我国研究生的招生数量迅速增长,学生来自社会不同专业和领域,层次不均、基础不一;复试形同虚设,通过单一的初试便能进入研究生学习,缺乏相关的学科背景和科研水平的缺失,直接导致工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成为无稽之谈。
3、科研经费不足。我国的经济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在研究经费的投入上也远远逊色。目前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中科研课题经费不足是个普遍现象,研究生待遇逐年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研究生“半工半读”,对于原本基础不够扎实、生源质量欠佳的研究生教育而言,创新能力的培养犹如空中楼阁,缺少了厚实的基础,创新便无从谈起。
(一)教学模式改革
1、课程设计。我国研究生主要培养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所以要改变传统理论知识惯例,重视实践;突破本专业课题限制,允许跨学科研究。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能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还能激发其创新潜能,培养复合型知识人才,有效促进课题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2、教学方法。受中国传承师徒规训的主要范式影响,研究生在科研学习中听命于导师所以需要改变过去教学方式,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工作:如案例教学、科研小组讨论会或者讲座交流会。以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教学手段的复合化来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创新、创业、民主、宽松的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提升创新能力的基地。
3、评价考核。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四类:基础理论知识、创新智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运用能力。随着社会需求多样化,要有效提高我国工商管理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大对现有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打破传统培养模式中的种种束缚,根据社会经济形势的新发展以及对管理人才的新要求调整人才培养的思路。
(二)产学研相结合
1、校际合作。我国各高校在常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优势专业和研究方向,但相对封闭的研究环境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所以高校之间应突破高墙,联合协同培养高层次人才,校际合作不仅局限于国内高校,更应涉及国外高校。
2、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实现资源的相互利用,企业可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技术及管理经验,高校则为企业提供人才智力支持,高校与企业的全面合作提升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高校与企业都是创新主体,复杂而变化的社会经济现象不断给企业提出了新的管理问题,从而为工管类研究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研究课题,启发官大学生的创造灵感,同时又能促使校企合作朝着更宽广的领域发展。
(三)师资队伍优化
1、“引进来”。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面对目前对教师要求的提升,高校应顺应潮流,积极引进,邀请成功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士在高校举办讲座,普及最新研究态势,或者聘请具有丰富的企业运作经验、长期事管理实践的高级管理者,从事部分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丰富教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加强学科建设。
2、“走出去”。鼓励教师广泛地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去,只有深入实践,才能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正确的方法,才能把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的传授给学生,实现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有效指导学生创新。
(四)监督机构建设
1、监管机制。首先加强对工管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将政、产、学、研各方共同关心的问题提升到战略的层面上进行沟通和统筹,进一步提升政策的先导性、前瞻性,提高政策的战略思维水平,实现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成果与研究生培养创新战略的耦合,不断拓展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空间。
2、监督部门。研究生的协同创新培养需要按照规范、集成、快捷等原则成立,由多方协作主体参与的协同管理机构,明确各方职权和人员、资源、成果、知识产权等归属,减少管理层次实现服务式管理,打破部门割裂的格局,在专业监督部门的管理下,实行自主管理研究生创新团队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突出研究生自由组建、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特色,在明确团队任务的前提下对团队人数、组成人员条件及内部控制制度做些原则性的规定,赋予团队负责人充分的权力。
(五)创新环境营造
1、营造自主、探索、开放性学术氛围。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学术氛围,要体现探索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探索性,即要营造自由探讨的学术氛围,在引导研究生尊重学术权威的同时,导师应鼓励研究生敢于向学术权威提出不同观点,甚至就有争议性的问题进行辩论。导师还应当鼓励研究生不盲目迷信权威行为,并积极加以指导,帮助研究生找出自己观点中的合理部分,或指出其理论和思维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2、抵制学术腐败之风。要抵制学术腐败,必须要培养学术道德,只有形成良好正统的学术风格,才能有效防范抄袭剽窃之行为;积极开展学术论坛,创造宽松自由的学术交流环境,倡导学术争鸣良好风气;搭建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定期组织硕博论坛、专题研究以及网上学术讨论活动,是工管类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