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迪
东北林业大学医院内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到该院进行住院治疗的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男性22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6.21±6.45)岁。 对照组 46例,男性 21例,女性 25例,平均年龄(65.99±6.17)岁。
两组患者在住院后,均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常规检查,并通过心脏彩超等,了解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等;对心功能进行分级,进行6 min步行试验。试验方法:向患者说明测试方法,帮助患者熟悉测试环境,测试前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包括血压、心律、血氧饱和情况等;参照 《6分钟步行试验指南》,选择通风良好、平坦的走廊,划定30 m左右的直线,每各5 m做出标记,直线两端各放置一把椅子;在做好准备工作后,要求患者在听到测试人员喊“开始”后,尽可能快速的往返于直线两端,患者可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调整速度;测试人员每隔2 min告知一次时间,30 min后停止测试,计算步行距离;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呼吸困难、头晕、心绞痛等症状,发现异常立刻停止测试;再次测试患者的血氧饱和情况、血压、心律等指标;测试前可让患者先进行练习,指导患者调整步行速度。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硝酸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6 min步行运动训练(6-MWT),训练方法与测试相同,每天至少训练2次。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采取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分别进行t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观察组NYHA等级:Ⅱ级19例(41.30%),Ⅲ级27例(58.70%);对照组NYHA等级:Ⅱ级20例(43.48%), Ⅲ级26例 (56.52%); 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后,观察组NYHA等级:Ⅰ级17例(36.96%),Ⅱ级 19例(41.30%),Ⅲ级 10例(21.74%);对照组NYHA等级:Ⅰ级9例(19.57%),Ⅱ级 14例(30.43%),Ⅲ级23例(50%);两组患者心功能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变化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观察组 6-MWT 平均距离(199.62±60.28)m,对照组为(197.20±64.44)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 6-MWT 平均距离(456.77±71.34)m,对照组为 (244.51±77.35)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62.46±19.79)分,对照组为(61.23±20.1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1.21±7.22)分,对照组为(66.82±8.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该次研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6-MWT平均距离、生活质量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变化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6-MWT 平均距离(456.77±71.34)m,生活质量评分为 (81.21±7.22) 分, 对照组 6-MWT平均距离(244.51±77.35)m,生活质量评分(66.82±8.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6 min步行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价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为老年人群,需要通过经常活动,提高运动耐力。6 min步行运动试验的安全性较高,有利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有研究显示[1-3],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6 min步行训练,能够明显改善BNP水平、NYHA分级、心室重构及收缩功能等指标。
综上所述,6 min步行经济性和安全性较高,简单易行,可重复进行,优势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