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供求结构失衡的成因及其纠偏对策研究

2018-04-03 05:56刘梦迪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借贷金融机构

刘梦迪,陈 华

(1.纽约市立大学柏鲁克分校,美国 纽约 10010;2.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三农”问题关系着国家发展与民生大计,而农村金融是支持和服务“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的农村金融目前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其供求不平衡的问题由来已久,逐渐成为农村金融问题的核心和研究重点。

一、农村金融的供求现状

(一)供给主体及其特征

农村金融供给主体主要为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农业保险及非正规金融(民间金融)等。上述供给主体在农村金融供给中,都存在一些缺陷和弊端。改革之后的中国农业银行部分撤离农业和农村地区,向工商业和城市进行转移;作为唯一一家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要负责粮棉油的购销贷款,业务种类较为单一,而且主要面向企业,并不能直接满足农户的金融需求;农村信用合作社目前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占据垄断地位,但其兴办主要依靠政府和国家的信用和资金,没有真正发挥合作性金融的作用,其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也不甚理想;邮政蓄储银行在改制之前实行只存不贷的经营策略,导致大量资金直接流出农村,其后期发放的贷款也规模较小,农村资金的外流不可避免;农业保险覆盖面窄,水平低,灾害救济手段复杂,经营亏损严重,而且主要集中在非生产性领域,供给难以满足农村地区的需求;非正规金融规范不足,贷款利率较高且不受约束。综上所述,农村金融供给严重匮乏。

(二)供给客体及其特征

农村金融的需求主体有农户,农村企业和农村政府,本文主要关注农户的金融需求。根据生产生活状况,可将农户分为贫困农户,维持型农户和市场型农户。贫困农户从事传统农业,生产和生活资金均短缺,缺乏基本的担保抵押物,贷款风险大,一般依赖政策性资金来满足资金需求;维持型农户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在借贷过程中较为注重信誉,是小额贷款的主要需求者和农村信用社的主要贷款供给群体;市场型农户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化技能生产,在许多方面技术非常成熟并已形成规模效应,农业生产性借贷资金主要投向这些方面的高效农业,他们对贷款需求较大,但缺乏有效的承贷机制和抵押品。总体来看,农村金融需求旺盛而多样。

二、农村金融供求不平衡的原因

农村金融供求不平衡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农村金融市场的特点,二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事实。

(一)农村金融市场的特点

1、农业生产的特性

农业活动是人类利用自然的生产力获得所需产品的过程。作为弱质产业,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生产周期长,风险高,利润率低,收入波动性大;农户家中普遍积蓄较少,土地和房屋流通率较低,缺乏贷款所需的抵押品,甚至承担不了贷款利息;对于生产性借贷,如果发生自然灾害,金融机构将在短时间内面临同一地区的大量违约;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较大,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价格波动大;农业存在季节性,所以其现金流有周期性,农户更容易在临时需要用钱时捉襟见肘。

2、信息不对称

对于借贷双方来说,借款者对于自己的经营状况和还款预期比贷款者有更多的信息,而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信用体系不完善,农户信用档案不健全,诚信意识不够强。这就带来信息不对称及其衍生品,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发放贷款之前,贷款利率是根据市场平均水平划定的,那么那些信誉良好,风险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故本应获得更低贷款利率的借款者有可能放弃贷款,市场中容易充斥着信誉不是很好、风险较高的借款者;在发放贷款之后,借款者能否按照合约上的目的来利用这笔资金,能否像之前一样经营生产活动等等,都可能不在金融机构的监管范围之内,需要依靠借款者的道德来进行自我监督,而且如果贷款利率定的过高,借款人可能会从事风险更高的活动以期偿付贷款利率。

3、交易成本高

农村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较高。从需求方看,交易成本包括前期搜集交易信息的费用,借款者可能支付了一定的申请费;农村的交通和通信普遍没有像城市一样完善,借款者可能会承担更高的交通和通信成本;借款者也可能因提前接触工作人员而付出一定的人情费,有调查显示,在农村地区如果没有认识的信贷员则难以借贷到正规金融的贷款,这些人情费也应算入交易成本之中;还应包括借款者在交易前后所付出的时间成本。从供给方看,农村人员相对城市更为分散,金融机构设立能覆盖需求者的营业点更为困难,租用办公场地和工资等开支是一笔很大的费用;为了了解各个农户的具体情况,要雇佣信贷员到各家各户去走访调查,收集和分析信息也是不小的开支;鉴于农户的贷款基本上都是小额贷款,贷出同等金额的贷款,农村金融机构承担的成本比城市金融机构要更高。

4、金融风险大

首先,金融机构面临违约风险,借款者可能无法按时偿还贷款的利息和本金;其次,会面临流动性风险,如果金融机构的债务主要是短期存款而其资产多为长期贷款的话,容易在特殊情况下引发金融机构的资金周转问题,比如在发生自然灾害后,同一时间大量农户可能选择将自己的存款提出以应对灾害,而此时长期的贷款无法及时收回,就会使存款者空手而归甚至引发银行恐慌;第三,金融机构会面临利率风险,如果大量的农户因受灾而选择借款,则利率会被催高,容易使得金融机构利差减小甚至蒙受损失;同时面临通胀风险,物价上涨致使货币购买力下跌,造成资产缩水;农村金融机构还面临政策性风险,准入、业务范围、产权改革和并购重组等等方面的政策都会给金融机构带来影响。

(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2016 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46.5,说明中国的贫富两极化程度已达到全球较高水平,而这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城乡差异。我国长期实行的偏向城市的政策制度和强调工业的发展战略造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和不平等。其中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政策阻碍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限制了城乡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控制农产品价格以支持工业发展的做法,将大量的收入和资源从农村地区转移出来,导致了农业经济增长缓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导致农村金融机构大量撤并和农村资金流向城市等现状的根本原因。

三、纠偏农村金融供求不平衡的对策建议

(一)发展互联网金融,降低交易成本

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实现金融服务的新型业务模式,其中peer-to-peer lending,即P2P借贷能够实现借款者与贷款者的直接对接。借款者提供个人信息、收入、信用历史和贷款用途,贷款者根据这些信息来决定是否出借资金并给出自己可以接受的贷款利率。这个过程省去了中介机构,网站作为平台会满足双方的需求,且只根据交易金额同时向借款人和贷款人收取少量的费用。平台会要求借款者的个人相关信息得到第三方的认证,比如银行可以参与证明借贷历史的真实性。关于借贷过程,有的平台采取拍卖的形式,借款人给出他们想付出的最高借款利率,贷款人也给出自己的出借金额和可接受的最低贷款利率,双方匹配后可以保证贷款人获得最高的竞价利息。有的平台根据借款者的特征来计算出贷款的利率,借款人将根据自己的贷款用途的风险获得相应的贷款利率。

作为传统贷款模式的补充,P2P借贷的优点是借贷过程更方便快捷,覆盖面更广,效率更高,借贷双方在互联网平台上就可以实现大范围的直接对接和匹配;同时节约了成本,与银行相比没有实体经营的运营投入,这样可以让借款者获得更优惠的贷款利率;据报道,互联网平台所拥有的算法能够比银行的审核更准确地计算出借款者的信誉水平,能够帮助发现被银行忽略的信誉良好的借款者,或是被银行排除在外的小额借款者,且由于公布个人信息,整个借贷过程是标准化流程,过程更透明,没有垄断利润;网站采取的模式是允许多个贷款者同时贷出部分资金共同满足借款人的一次借款需要,这样多人一同分担一笔借款的方式可以大大分散风险。

(二)建立信用体系,削弱信息不对称

目前我国亟需建立个人信用档案,记录包括雇佣关系、收入、使用的银行账户、发生的借贷关系和还款情况等。在农村地区建立信用体系之后,农户将有自己的档案和信用记录,如果以较好的信用历史进行借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借贷成功的概率,而且能够享受到优惠的借款利率;同时信用历史增加了透明度,削弱了信息不对称性,使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有了更详尽深入的了解,降低了贷款风险,能够鼓励机构下乡开展借贷业务,增加供给;信誉良好的借款者不必再进行信誉审查,能节约一定的成本;而且为了将来还可以再进行金融借贷,农户将有动力维持较好的信用记录。目前在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个人信用评分体系也值得借鉴,将个人信誉水平以分数表示,第三方出具的信用评分能使贷款申请更客观公平,降低银行的风险,同时节约信用审查的时间成本。

(三)发展联保贷款,降低违约风险

联保贷款是指银行对联户联保小组成员发放的贷款业务。联户小组自愿组成,成员之间互为贷款提供连带责任担保。金融机构向每个小组成员分别提供贷款,而小组成员共同担保彼此的还款,如果不是全员还款,那么整个小组在未来都无法再得到贷款。事实证明联保贷款还款率显著提高,可以达到90%以上。以社会舆论和团体氛围代为监督,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风险和监督还款的成本,有助于降低贷款利率,同时能够贷给更多的贫困人口,增加了农村金融尤其是小额信贷的供给;小组成员对于组员的经营活动和还款能力比银行有更多的信息,而组员是自愿选择的,所以有利于信誉良好的借款人互相选择成组,减轻了逆向选择问题;农户之间的连接比城市中更为紧密,出于维护社会关系和避免惩罚的考虑,组员的自我监督也会更加强烈,在有能力还款时还款意愿会更强,他们主动违约的几率会随之降低;组员之间更易观察彼此的行为和监督还款,能够阻止组员参与风险过大的项目,这有助于减轻道德风险问题,而且如果经营碰到了困难,也可以向小组成员求助,有助于帮助农户脱贫。

(四)运用期权与期货,降低农业市场风险

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借贷中,农户能否还款与单一的农产品市场价格密切相关,为了对冲这种价格风险,除了农业保险外,还可以利用期权和期货来锁定未来的价格,排除了因价格波动而受损的可能性。有长期贷款的农户尤其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期权和期货的使用有利于稳定农户的收入,同时当农产品价格下跌时,农户可以执行期权来弥补贷款还款的缺口;农户不仅可以降低要卖出的农产品的价格波动,还可以参与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的期权期货交易来控制生产成本,更可以使用诸如天气期权期货来进一步对冲自然环境影响;考虑到期权和期货一般是较大体量的交易,可以将小农户的收成捆绑在一起,共同参与市场的交易。

(五)内外多重措施 ,降低金融机构风险

在内部,金融机构应该分散化经营以均摊风险,分不同地区和行业经营,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相结合,农业贷款和非农业贷款结合;依据借款者的需求来订制贷款合同和条款,根据农户的现金流特征来制定还款计划;金融机构应自主设定利率和设计产品,保证收回交易成本和补偿所承担的风险;如面临利率波动及时调整利率水平,并利用金融衍生品准确对冲风险。在外部,要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给农村金融机构自主性来进行市场化运营,同时加强监管和监督,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保证金融机构的稳健和防止金融诈骗;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同时允许更多的财产用作抵押物;一旦发生自然灾害,要对金融机构给予支持。

[1]许清正.我国农村金融供给模式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9.

[2]姚耀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分析[J].上海:财经研究,2006,32(4):103-114.

[3]韩俊,罗丹,程郁.农村金融现状调查[J].北京:农村金融研究,2008(9).

[4]朱锋.均衡理论下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供求约束分析[J].郑州: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2):74-76.

[5]阮华,翁贞林,曹志文.农村金融供求失衡的理论分析[J].南昌:金融与经济,2015(5):24-27.

[6]刘明志.农村金融供求双重不足的根源和出路[J].北京:中国农村金融,2010,4:38-41.

[7]朱守银,张照新.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和需求——以传统农区为例[J].北京:管理世界,2003(3):88-95.

[8]张杰,谢晓雪,张淑敏.中国农村金融服务:金融需求与制度供给[J].西安:西安金融,2006(3):20-26.

[9]何德旭,饶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求失衡的成因分析:金融排斥性视角[J].北京: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2):108-114.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借贷金融机构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资本运作的影响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