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代价值

2018-04-03 05:45:20刘世通许兰杰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政治

刘世通,许兰杰

(1.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2.辽东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学习、生活以及思想引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且实践证实,要想将中国特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彰显,就必须依靠深厚的、有底蕴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只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渗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以及内容才能不断得以前进和丰富,从而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目的,发挥其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思想指导和价值引领。那么,如何实现儒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价值,已经成为目前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一、儒家文化现状

当前中国的时代,是一个民族复兴的时代。民族复兴并不只是战争的胜利,也不只是中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更不只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一个民族的复兴,一个国家的复兴,注定是独特的,重要的,具有影响力的。一个国家的建立,民族的复兴,一定要有哟个全国一致的共同思想。如果国家的思想不能一致,那国家的政治社会,必不能健全的发展和进步。所谓中国传统思想,就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相传的道统,而孔孟学说是这个传统思想的精髓[1]。孔孟学说不仅仅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而且也是现代三民主义之中心思想,更是与历代政治的兴衰治乱息息相关,也就是说民族的兴旺与发展与儒家思想息息相关。

一直以来,文化危机是我国的主要危机。过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后却有打倒孔家店。众所周知的鸦片战争一直以来被视为我国近代史的耻辱,然而更早的耻辱却是学术文化上的。虽然儒家思想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遭到了众多青年的反对,然而在五四运动以前儒家思想就已经开始腐蚀,使得孔孟真精神逐渐丧失。可以说在中国文化上儒家思想的新生命、自主权逐渐丧失了,进而引发了民族危机。洋务运动时期,儒学开始被曾国藩等人实行与倡导,可以说该时期儒家思想进行了回光返照和最后挣扎。时代在进步,思想也要进步,当旧的思想不能被新的时代所接纳,要么改变,要么被抛弃。由此可见,儒家思想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代也迎来了巨大转机和新发展。从表层来看,新文化运动是以推翻儒家思想、打倒孔家店为主的运动,然而却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儒家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内涵是破坏和扫除儒家思想的僵化部分和束缚个性的部分,并未将孔孟真精神打倒,而是将封建保守的外壳打碎,对孔孟程朱的真精神与真面目予以揭示和显露。比如推崇自由主义的胡适先生,他打倒孔家店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解除传统的道德的束缚;另一个是提倡一切非儒家的思想。表面上是要废弃孔孟思想,实则在发展。将旧道德推翻的目的是为儒家新道德建设做准备。对诸子哲学予以倡导,实现孔孟学说与诸子哲学的相互促进,以此来将新的儒家哲学形成,这是儒家思想得到发展的一个动力。西洋文化的输入,进而进一步推动了儒家思想的发展。西洋文化的输入从表面上看是将儒家思想推翻和替代,其实西洋文化大多都是科学技术。儒家文化为体,西洋文化为用,假如民族精神与儒家思想不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体,而是华化西洋文化或者是去儒化文化,就会导致我国文化的自主权丧失,而被殖民地文化侵占。要想发展儒家文化,并非要排斥西洋文化,而是要将西洋文化彻底把握,使其能够为我所用。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并未倡导解放道德传统,只有输入与把握西洋文化,才能推进儒家文化的发展。孔孟二圣之学术思想更是中华文化的根本,在五四运动之后,一般文人学子多汲取西方文化之糟粕,而舍弃我立国的大道,所以弘扬孔孟文化,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迫在眉睫。

二、儒家文化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价值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要求,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要具备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的思想态度,懂得为人的道理。因此高校教育应重视人的教育,培育人的德行。儒家文化至始至终重视人自身的教化与发展,将人文主教育摆在第一位,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与我们当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吻合[2]。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儒家文化的运用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个人修养,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着重要的影响。儒家思想中强调“慎独”和“自省”的道德修养方法。《中庸》中有:“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即便是一个人也必须对自身严格要求,不能做坏事。“自省”指自己经常内心反省自己的言行,去恶存善。一个人要想形成良好的品德,就必须不断自省内心,在认同一种思想道德的同时,也将道德认识升华到实践。在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正应当注重强调这种“慎独”、“自省”的道德素养建设,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成长的意识与行为,积极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与发展目标,培养他们成为爱国、敬业、诚实、友善的社会主义接班人[3]。

同时,儒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也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一个民族要想立于世界众多民族之中,需要具有共同的民族信念和民族文化,需要具有强大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几年前俩首屈一指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所有炎黄子孙在一种共同环境中生活、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休戚与共、繁衍生息的精神动力与内在凝聚力,富含华夏民族千百年来沉淀的优秀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社会前进和个人发展的巨大动力,是我们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将优秀的儒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儒家文化和民族精神为主要内容,以了解和感悟为主要方式,深入开展基本国情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中国民族的未来发展,认识个人的社会责任,从而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儒家文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的价值

教学方法作为教育中的根本问题,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而儒家文化中,其施教方法和原则至今对于我们来说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当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

儒家文化中的教学理念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见认得价值在儒家伦理思想中得到了认可,并且还对人格尊严予以强调。“天地之行人为贵”是孔子指出的,也就是说人的生命力在天地之间是最宝贵的,同时最有价值的也是人。除此之外孔子还指出,人人都有良知与内在价值,且这些都是人生来具有的,而人的道德意识是主要内容。‘所欲有甚于死者’与‘所欲有甚于生者’是孟子提出的,意思是说丧尸人格是我所厌恶,人格尊严是我所要求,它们比死亡更厉害,比生命宝贵。这两句话充分体现了注重人格尊严和肯定人的价值。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要完善个人道德修养,努力挖掘和肯定自身价值,还要信任和尊重学生,以丰富的情感、平等和友爱的教语来启发、教育和感染学生,让学生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并非受教育者,也只有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才能使他们逐渐接受并内化外在社会规范,进而将道德能动性自觉的形成,将道德知识向道德行动过渡,将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

四、思想政治教育中儒家文化的应用

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价值的实现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潜在价值较高,但是必须在将合理机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将价值作用发挥和实现。因此我们要想实现该目标,就必须加强多方面和多层面的配合与协调,将良好的社会环境创建和营造,对传统文化加强引导的同时,也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大力发展传统文化在高校大学生中的应用,把我们丢失的真正的好东西给捡回来。至于怎么发展,上文说到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复兴,有三种方式,即形成哲学、宗教、艺术于一体与理学、礼教、诗教为一体的和谐体。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必须以文化精髓的共识为前提,因此我们可将以下做法尝试:也就是以电视台等新闻媒介将传统文化专题片等播放介绍,并对学生加强鼓励,使其能够积极观看,并将其纳入考核的范畴。除此之外在选拔人才的时候用人单位除了对计算机与外语专业水准进行考核之外,还要对历史人文知识进行适当的考察,以此来凸显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引起全民的关注和重视。我们可以通过选修课和必须课相结合。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学校应该多开设一些讲座、选修课还有必修课。通过软硬两方面共同作用,将学生的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与意识提升上去。利用天时、地利、人和,通过地方性色彩,将传统文化接地气的传输当地的学生。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教师对队伍,专门从事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我们现在的大学教育,可以说很不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偏重于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例如,很多学校都是偏重工科,文科类的学院占很少一部分,而且也十分不受重视。这种现象很不好,因为我们光注重科学技术,忽略传统文化,势必对我们的价值观,世界观造成不好的后果。也可以扩大为只注重物质文明建设,而不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就像人的两条腿,单独的发展哪一条都不行,单独发展物质文明更可怕。为什么现在好多高校的校风、学风不如以前私塾时期的教育,那是因为那些私塾时期的教学一开始就是教《四书五经》,而发展到后来就变成了儒学。在帮助大学生疏导消极情绪、陶冶高尚情操、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活跃课余生活、传递文化知识方面校园文化具有与潜移默化功能和内在的教育导向作用,并且具有不可替代性,对学生精神境界、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作用,同时还有助于教育环境的构成和学校氛围的营造,可以说儒学对大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同时也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阵地。因此作为学校来说,必须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将浓厚的文化氛围构筑,对各种歪风邪气坚决抵制,将良好的校园环境努力营造。关于建设校园环境的内容较多,具体包括了以下几种:一是校风,是学校的教育习惯、风气和原则,占用主导地位,也就是学校的“社会气氛”,并且优良浓厚文化气息能够约束不良习气和行为,陶冶高尚的品质,激励人向上,同时还能在大学生中传播传统文化。反之不良的校风悔助长歪风邪气,腐蚀人的灵魂,消磨人的意志。由此可见,将优良的校风努力建设意义重大。二是学风。也就是学习的风格与态度,这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更是人才成功的关键。建设优良的学风不仅有助于学生抵达成功彼岸、扬帆远航,还能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承。反之不良的学风则会使人空留遗憾和半途而废。由此可见,加强学风建设同样意义重大,必须将勇攀高峰、刻苦钻研、诚信、创新、求实、勤奋、团结的深厚学风大力提倡。三是师德。以教育制度的需要为依据进行教学中各种关系的调节是每个社会都要经历的,因此针对教师也必须将一整套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提出,以此来对教师的行为予以规范。这也对师德的重要性从一定层面反映。在学校教育者队伍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接触机会最多,并且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既是导师和楷模,同时也是学习和生活的长者,因此教师必须身体力行,对自我严格要求,做到率先垂范,成为学生的表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具备从严治教和诲人不倦的工作态度,正确的政治观念,较高的传统文化素养,人师表的高尚道德风范,严谨的治学精神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四是物质文化设施。在高校教学中休闲娱乐场所、文化设施、校园景观建筑等都人文气息丰富,不仅能净化学生心灵,还能陶冶学生性情,因此,必须将必要的活动经费与场所提供,并将将活泼、高雅、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集趣味性、知识性和思想性为一体,除此之外还要有效控制和管理学生自发组织的校园活动。

儒学是合诗教、礼教、理学三者为一体的学养,从艺术的陶养中去求具体美化的道德,从宗教的精诚信仰中去充实道德实践的勇气与力量,在哲学的探讨中为道德行为奠定理论基础。中国不能没有儒家文化,高校也不能没有儒家传统文化,我们应该重视儒家文化。学习和借鉴儒家传统文化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高校在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重视发掘儒家文化的资源,重新审视儒家优秀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到那时,无论是军人,还是医生、政治家、学生都能具备“儒将”、“儒医”、“儒臣”、“儒者”之风,则国可称之为国,人可称之为人。继而,中国梦的伟大实现指日可待,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政治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16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儒家思想与书法
丹青少年(2017年4期)2017-02-06 03:08:31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
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06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人间(2015年23期)2016-01-04 12:4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