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生成(青海省湟中县上五庄国营林场,青海 西宁 811600)
柽柳(TamarixchinensisLour.)为柽柳科(Tamaricaceae) 柽柳属乔木或灌木,高3~6 m,是最能适应干旱沙漠生活的树种之一。其根可达几十米长,能够吸收到深层的地下水。柽柳耐沙埋,枝条能顽强地从沙包中探出头来继续生长,是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喜生于河流冲积平原,海滨、滩头、潮湿盐碱地和沙荒地,有很强的抗盐碱能力,能在含盐碱0.5%~1%的盐碱地上生长,是改造盐碱地的优良树种;同时还具有疏风散寒,解表止咳,升散透疹,祛风除湿,消痞解酒等药用功效,因此柽柳还是具有较高价值的药用植物。探析其林下扦插育苗技术,对于扩大柽柳种植面积,扩大其在造林生产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育苗地选择
育苗地选择及整地:林下育苗地以选择水分充足、地势平坦、开阔的人工乔木林地为宜,乔木林行距为2~4m,营造年限为2~3 a的未成林造林林地,每2行乔木中间的地块作为苗床,进行柽柳扦插育苗。乔木林下育苗,幼苗在乔木的庇佑下,生长快,出圃早,适于繁育灌木。如遇盐碱地,必须进行客土育苗,即在育苗前一年的秋季,在育苗地内将盐碱富集的0.5~0.7 m的表层土挖出置于苗床边做成高0.4 m的小塄坎,灌溉后可使盐碱向塄坎集聚,这样可减轻盐碱对苗木的危害。然后用从别处运来的熟土或沙土将原坑填满。在育苗林地一侧挖深度超过1.0 m的排盐沟,使盐分不能上升,同时结合灌溉达到排盐碱的目的。如遇重盐碱地,则应铺设盐碱隔。
1.2 育苗密度
在一般条件下按10 cm×30 cm的株行距进行扦插。
1.3 育苗方法
育苗主要采用扦插育苗。一般柴达木地区春秋两季均可进行扦插育苗。扦插前,先给平整好的苗圃地浇一遍水,待水渗透土壤后在苗床上按30 cm的行距开水平沟,沟深30 cm,将插穗按10 cm株距整齐地排放在沟内,插穗斜放,埋上熟土,地上部分留2 cm左右为宜,踩实。
1.4 插穗选择
选择3~5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树干通直饱满且无机械或人为损伤的优质嫩枝进行截穗,穗长保持20 cm左右,基部斜削,顶部平齐。
1.5 插穗处理
插穗剪好后,按100根一捆捆扎沙藏。沙藏地点以背风、土壤湿润的阴凉沙土地为宜。先人工将地块整平,灌溉,再挖成宽2 m、深30 cm的水平沟,将插穗整齐地摆放在沟内,用湿沙土覆盖,再浇一遍水,沙土表面经常洒水,始终保持湿润,沙藏时间以20 d左右为宜,栽植前1 d天取出。插前用生根粉浸泡24 h后再行扦插,这样可以保证有较高的成活率。
1.6 灌溉
扦插前先将苗圃地浇一遍水,扦插完成后再浇一遍定根水。浇水时必须浇透,这是决定柽柳插穗扦插后能否成活的关键。
2.1 灌溉和施肥
2.1.1 针对青海地区干旱少雨的问题,采用节水灌溉是本地苗木培育普遍采用的灌溉方式。目前使用较多的灌溉方式是滴灌和喷灌,也有少部分采取漫灌形式。
青海地区林下柽柳育苗应采取滴灌或喷灌方式。将滴管布设在苗床上,一般采用滴眼间距0.5~1 m的滴管,在667 m2范围的苗床上铺设1条滴管即可保证柽柳苗木正常生长需水量,且不浪费水资源。
2.1.2 通过施肥改善苗木生长营养环境和土壤理化性状,苗圃地施肥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营养状况,增加叶面积,提高生物产量,是苗木速生丰产的重要措施。施肥一般在6—8月进行,在生根期、幼苗期一般不用施肥,在插穗栽植的第二年来临前,应该施肥,柴达木地区土壤贫瘠,所以将二胺、尿素、复合肥按1∶1∶1的比例,混合施肥,每667 m2施肥量为11 kg。肥料应均匀撒在苗圃地内,并及时灌溉,以达到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并及时供给苗木生长所需各种营养成分的目的。
2.2除草和抹芽
2.2.1 为改善苗木生长环境、促进速生丰产,锄去苗圃地危害苗木生长发育的杂草,防止杂草争肥,争水,使苗木健康旺盛的生长。同时有利于防范苗圃地内火灾的发生。采用人工全面除草,6—9月中耕除草1次,除草深度5~15 cm,能破除板结层为宜,这样有利于保墒透气。一般全年除草3~4次。为了防止杂草与幼苗争水争肥,除草时应遵循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
2.2.2 抹芽。6月份后,当侧芽刚出芽,又脆又嫩时抹除,这样既可防止侧芽消耗苗体内的养分,又可防止侧芽长大木质化后,抹芽既费工又费力。抹芽次数视苗木生长高度和侧芽生长情况而定。秋分时停止抹芽,抹芽应在松土除草后进行,以避免除草时损伤幼芽,造成人为伤害。
2.3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加强检疫及病虫害预测预报,采取化学防治和人工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