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信息化建设对林业生态大数据应用的思考

2018-04-03 05:40:04樊文裕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晋中032000
防护林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林业数据库信息化

樊文裕(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晋中 032000)

1 林业信息化和林业生态大数据的关系及意义

1.1 林业信息化和林业生态大数据的关系

现阶段对于林业生态大数据还没有进行明确的定义,但是多数学者普遍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大数据的处理带来了新的思路,也为生态林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视角。

通过进行林业信息化建设使得林业生态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共享更加便捷。[1]生态林业大数据是为了从已经获取的大量数据信息当中提炼出对林业生态建设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这也是进行林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之一。

1.2 林业信息化和林业生态大数据的重要意义

通过林业信息化建设,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来收集大量的数据,之后再采用云计算等数据处理技术来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而促进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进行林业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处理林业生态大数据,为社会提炼出更为翔实、具体、有效的信息,进而吸引更多的群体参与到林业生态建设中,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进而促进林业的经济发展;第二,林业信息化建设可以为林业生态大数据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平台并实现现代化的管理,进而推动林业生态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第三,林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将林业生态大数据处理后所获得的各类信息传递给各个管理部门,使得管理部门之间实现资源的共享,并对林业生态信息进行统一发布,为林业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实现林业生态的现代化管理。

2 生态大数据建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生态大数据建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林业生态大数据与时间资源和生态资源相比截然不同,如何发挥林业生态大数据的最大价值对于林业生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越来越多的数据使得林业生态数据资源的统计、分析、整理和处理具有很大困难,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进行林业生态大数据处理时需要采用指数级的行和列的增长,而随着行和列的线性增长,数据将会成指数倍增长。比如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将人工林的信息作为列信息——1,将天然林的信息作为行信息——0。而有些时候天然林的信息在预测人工林的发生时能够获得良好的预测效果。而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数据的量越大,处理的复杂度也会随之增大,需要花费的运行时间也会增长。第二个问题是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花费登录、输入和输出过程,还需要决策过程。如在线进行拍卖时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做出决策,同时需要给予林地的生长情况以及种类情况等信息,之后再进行计算输出,当数据很多时就会加大计算难度,但是较多的数据又能够提高计算精度以及信息的准确度和有效性。第三,传统的营造林业实际核查以及调查主要通过罗盘仪、GPS来进行小班记录和勾绘小班,回到办公处还要在电脑上利用Arcgis软件在对小班进行勾绘以及填写小班信息,导致工作出现效率低下、劳动重复现象。[2]同时在林业执法过程中,遇到毁坏森林资源、非法占用林地以及破坏林地的违法行时,调查确证是一个关键问题,但是在实际的确证过程中,难以对现场破坏的场地进行确认,不能有效的判断那些森林资源受到了破坏,执法人员只能回去查阅相关资料或调阅电脑上的历史资料,极大地影响了执法人员的办公效率。

2.2 林业信息化在生态大数据建设应用中的对策

第一,加大林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并建立科学有效的资金投入机制,确保林业信息化建设能够满足林业生态大数据应用的需求;

第二,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采用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来进行林业生态大数据的处理,并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融入林业生态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根据林业生态发展的实际特点建立信息系统,进而为林业生态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第三,构建完善的林业信息数据库。在进行林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林业信息数据库,进行相关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以及存储,并在各个林业区的基础上构建各省市以及全国的林业数据库。包括森林、湿地、沙地等资源的林业基础数据库,包含遥感影像数据和基础地理信息的公共基础数据库以及包括林业生态工程等在内的林业专题数据库,并对数据库进行分类管理,为林业生态大数据奠定数据基础;第四,不断提高林业信息人员以及林业生态大数据处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以提升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大数据处理能力,进而最大效能的发挥林业信息化建设在林业生态大数据应用的效果。

对现有林业资源数据进行整合,改变传统的林业管理模式,从而进一步提升林业工作管理的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林业社会化的服务能力,例如在林业行政执法、森林资源调查、造林核查、造林作业设计等工作汇总应用移动终端技术,比如利用平板电脑在外部作业时实施数据填写和勾绘小班,内部作业时直接向电脑中传输数据,从而提升内业的工作效率,降低外业的工作量。通过在平板电脑中安装移动终端APP,在从事外业工作时,不需要再携带图纸、罗盘仪以及GPS等,直接在野外现场进行记录和绘制,回到办公处直接将相关数据传输给电脑即可。

2.3 林业信息化对生态大数据建设应用案例分析

山西省以《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指南》为指导,结合《山西林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中有关平台建设的要求,经过充分考察调研,积极推进资源与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在全省林地“一张图”建设的基础上,分步完善了全省森林资源数据库,形成山西林业信息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制式、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的建设格局,同时建立和实施了森林管护GPS巡检系统,加强基层的护林防火工作,实现了“基层巡护,省级巡查”的目的。[3]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以其为契机,根据单位工作实际,充分利用省林业资源数据库管理平台和森林管护GPS巡检系统,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并通过推进无纸化办公,加强网站管理和信息安全等措施,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林业系统信息化建设,确保森林安全。

3 林业信息化对林业生态大数据应用的前景分析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有效工具。林业生态大数据的目的在于通过进行有效的大数据处理来获得有效信息,在于对信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林业信息化有助于林业生态大数据的应用,通过采用信息化手段来降低甚至是打破林业生态大数据的局限性,通过全面采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物联网技术等信息化技术,来促进林业生态的智慧管理、智慧感知以及智慧服务,进而提高林业生态的信息化水平,进而实现林业结构的创新发展。林业信息化是现代林业的基础,“体系建设”是林业信息化的基础。建设物联网基础设施体系,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手段,建设互联网+林业的智慧设施,提高林业信息化能力。林业大数据服务体系建设中努力建成以森林、湿地、荒漠、野生动植物等资源为主的生态大数据平台,为林业生产人员、管理人员、科研人员提供智能化、最优化的林业大数据服务。[4]除此之外,建设政务云综合管理、智慧化办公、林业资源监管、标准规范、信息化组织管理等体系,都成为实现优化网络结构、打通瓶颈节点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陈孝政.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推动林业现代化发展[J].林业科技情报,2016(3):8-10

[2] 蓝学,韦绪,覃德文.浅谈大数据分析在生态林业上的运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5(6):55-56

[3] 巫莉莉,章潜才.试论云计算在林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热带林业,2011(2):10-13

[4] 周庆,张波.林业信息化建设与林业生态文明的战略关系研究[J].新疆林业,2010(6):18-20

猜你喜欢
林业数据库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学(2021年12期)2021-02-12 07:50:32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land produces
数据库
财经(2017年2期)2017-03-10 14:35:35
数据库
财经(2016年15期)2016-06-03 07:38:02
数据库
财经(2016年3期)2016-03-07 07:44:46
数据库
财经(2016年6期)2016-02-24 07:41:51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