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陌生化”策略

2018-04-03 04:27沈惠娜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陌生化教学内容作文

沈惠娜

(诏安县第一中学,福建 诏安 363500)

随着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的普及与运用,知识门类激增,大量的边缘学科涌现,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学生的认知、感知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倘若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把教参书的内容“克隆”到课堂上,缺少新颖的知识与独到的见解,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与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陌生化”手法,结合教学需要适时地引进陌生的事物或改造熟悉的事物,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打破思维定势,让习惯异化,让熟悉的变得陌生,用“陌生化”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

一、课堂教学“陌生化”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陌生的东西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激发兴趣,而兴趣是构成学生心理的动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让人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兴致,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1]可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采用陌生化手段,能使教学内容充分突出,产生强力的感知性与异乎寻常的教学效应,使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地吸引在教学上,由此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陌生化理论属于文艺学范畴,其实质就是不断更新人们对事物、对世界的陈旧感的认识,使人们摆脱习以为常的惯常化的制约,不再采用机械化的方式。[2]教师应该将创新教育与语文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善于运用陌生化技巧,挖掘陌生化素材,以培养学生在阅读、写作应用等方面的创新能力。

二、课堂教学“陌生化”的主要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陌生化”

由于教材编写的局限性,教材的内容相对固定、题材与风格单调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堂教学。教师普遍认为教材的编写和呈现方式应因时而变,避免模式化,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与时俱进。只有这样的教材,才能让学生产生新鲜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在教学内容实施“陌生化”过程中,笔者主要的做法就是在课堂上引入报刊时文,因为阅读时文可让学生间接了解当今社会,学生更易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

例如,在教育学生如何做一个有骨气的人时,笔者选用了《朱镕基告别清华的演讲》的文章,文中告诉学生为人要比为学更重要,为人就要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为学要扎扎实实,不沽名钓誉,做事要公正廉洁,不要落下身后骂名。时文写的是这个时代的事,是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的事,文章里大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与学生主流思想和审美观念一致,阅读这样的文章更容易调动他们的情感体验,引发他们的共鸣,从而把作品人物优秀品质内化为自身品质,当他们处于人生低谷时,更易调动这些精神品质积累,从容镇定,坦然面对生活的磨难。

(二)教学方法的“陌生化”

(1)教学模式的“陌生化”

教学模式指的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而又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结构。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是:学生围绕教师、教材转,以教师为主体,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学的独立性,自学能力低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大胆地融入“研究性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以实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变以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探求知识,符合“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而且对渴求变化的青少年学生来讲又有新意,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在现阶段来讲确实有可行性,应该得到推广。

(2)教学设计的“陌生化”

在教学模式以外,教学方法还包括教师如何巧妙地设计具体教学环节的问题。一般语文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两部分内容,即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下面就举例说明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如何应用“陌生化”来取得成功的。首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把熟悉的课文“陌生化”的问题,教师要学会用陌生、创新的眼光审视平常的事物,在平凡中寻找新意,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寓教于乐,渗透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在作文教学中,立意也至关重要,[3]是作文的灵魂和核心,最能体现写作者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的层次。写作要写自己熟悉的人与景物,是古今中外写作者成功的经验之谈,但是在实践中,写熟悉的人与事也有弊病。倘若长久地处在一个环境之中,就会不知不觉地产生一种“审美疲劳”。要消除这种“审美疲劳”,除了可以让学生接触一些陌生的题材,还面临一个将熟悉的事物“陌生化”的问题。教师在作文指导中要注意这种转变,改变学生作文中常见的“开掘不深、没有新意”等老毛病。如作文《树》,教师在指导写这篇作文时,如果能引导学生从“环境”学习树的挺拔、不怕困难精神,从“吸收”与“奉献”认识树的品质,从“根深叶茂”思考树的成材问题,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大同小异了。

(三)教学资源的“陌生化”

从广义上讲,教学资源包括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各类因素,如知识点、演示手段、教学空间等。[4]语文课程资源非常丰富,既有静态固有的,也有动态生成的,而这里提出的教学课程资源的“陌生化”,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常常利用现代的教学设备之一——电子白板将教学内容进行“陌生化”。即根据教学需要,要求学生在白板上写下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质疑、互评,教学过程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使得课堂教学实现师生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多项互动。

总之,课堂教学的“陌生化”,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而采取的一种异于常规的教学手段,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它既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又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值得教育教学工作者学习、借鉴、研究。

[1]安海.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

[2]王通幕.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4(12).

[3]张明亮.作文意境提升策略探究[J].文学教育,2013(2).

[4]鲍维光.高中语文教学资源的优化运用[J].语文教学通讯,2015(6).

猜你喜欢
陌生化教学内容作文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
浅议J.K.罗琳作品的陌生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