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东
(沈阳工程学院 财务处,辽宁 沈阳 110136)
金融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之一,对经济增长起到决定性的促进作用,金融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所处环境的支持,因此,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金融环境能够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辽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如何通过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辽宁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全面、高效的金融服务和稳定的资金支持作为研究主题,对辽宁省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找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路径。
金融生态环境这一概念是由金融生态系统概念衍生而来的。目前,从现有研究中可以看出,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生态系统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区分,很多研究中将二者等同起来了。为避免出现混淆,文章对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予以界定。
广义上来讲,金融生态环境是一个仿生概念,是指与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自然因素的综合,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人口等一切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面,主要强调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也是金融运行的一些基础条件。
狭义上讲,金融生态环境是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包括金融资源、法律制度、信用环境、企业制度和行政体制等多方面内容。金融生态环境中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发挥作用:
(1)资本积累的影响。资本的积累源于储蓄,形成于投资。区域经济发展能否动员足够的储蓄是资本积累的关键。第一,金融体系通过部门扩张降低交易成本,使其能够动员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提高边际储蓄总量;第二,通过金融创新提供流动性强、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金融工具,改善储蓄结构,提高储蓄倾向;第三,金融部门通过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降低流动性资产持有量,增加生产投资的比例。通过金融功能的发挥,将资金有效转化为投资,这一点对促进经济增长起着关键作用。
(2)资金流导向的影响。就区域经济增长而言,除了要增加储蓄及投资总量外,还必须保证储蓄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投资结构的协调。金融体系将分散的资金市场融为一体,使资金在整个社会实现重组和分配,同时金融体系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及监督优势将资金引向那些预期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区域、行业和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起到以金融资源来实现区域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
(3)区域一体化的影响。金融发展可以对区域产业结构和组织形式的演化具有重要作用。金融发展意味着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多样化,它可以为信用扩张提供完备的手段。金融发展促进资本的转移和集中,推动企业集团化、产业区域化发展,加速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区域组织演化,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和转型;金融发展还可以为企业集团提供内部控制手段,推动企业向跨地区、多元化方向发展。企业发展领域的拓宽和活动领域扩大能促进区域融合。
外源融资是指以获得外部其他经济体的资金来支持企业自身发展的融资方式,是企业寻求扩张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融资渠道。外源融资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下面分别介绍辽宁省企业发展中运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1)直接融资方面。直接融资是资金供给方自行联系资金需求方,彼此通过谈判确定资金转移的价格以及价格形式。在辽宁省的企业发展中,直接融资的形式主要体现在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上。
在股权融资上,辽宁省企业股权投资较少。截至2017年3月,辽宁省在两板上市的企业仅有9家和5家。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方面,受到技术水平、信用评级、资产评估等方面的制约,辽宁省企业无法达到中小板上市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中缺乏创新型项目及高科技产品项目,无法吸引庞大的股权投资方。
债券融资难以获得,其原因包括:一是辽宁企业无法达到国家规定的发债企业所具有的净资产要求;二是辽宁省担保机构数量很少。从这两点来看,债券融资在辽宁省的企业扩张发展中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
(2)间接融资方面。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给方把资金借给第三方中介,而第三方中介再将资金贷出给有资金需求的人。其典型特征是资金供需双方不直接接触,而是通过金融机构这样的第三方实现交易的。而这里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小额贷款公司和非正规金融等。
正规金融机构融资难。目前,辽宁省企业在间接融资上主要采用银行贷款的方式,但企业想从银行取得贷款并不容易。从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较难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一是贷款的抵押物及质押物的种类和要求都较高。企业难以实现银行所要求的抵押物与质押物要远远高于借贷金额的条件;二是申请贷款和审批程序繁琐复杂,耗时长,无法满足企业快速获得资金的需求;三是银行贷款利率高。
非正规金融机构融资增多。面对难以获得的银行贷款,辽宁省企业还采取了向小额贷款公司和民间借贷等方式来实现融资需求,但这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风险,因而出现了很多企业因无力偿还债务而企业破产跑路的情况。其原因有:一是正规金融机构融资困难;二是非正规金融机构融资虽然成本高,但借贷周期短、灵活性高,能够满足企业短期资金需求。因此,在间接融资上,辽宁省企业的渠道非常狭窄和有限。
(1)征信记录缺失风险。近些年来,辽宁省年轻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较多,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年龄较大的人或家庭妇女。相比城市打工人员具有信用记录来说,那些从不踏出村子的劳动人口缺乏相应的征信记录。从城乡结构看,2016年末,城镇常住人口1 529.68万人,乡村常住人口1 203.35万人,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44.03%,比上年末下降了1.6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虽然存在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情况,但常住人口依然有很大占比。很难获得这部分常住人口的信用记录。对于借贷活动而言,信用记录是了解贷款方还款能力的重要参考。缺乏相应信用记录的贷款会徒增风险水平。
(2)正规信用保证缺失风险。由于辽宁省在传统借贷上主要以从亲戚朋友那里借钱为主,缺乏进行正规借贷所需的抵押物、担保人的信用保证。据宜农贷2016年的统计,辽宁省开展信用贷款的借贷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贫困妇女,普遍存在农户贷款抵押物不足的情况,年化收益率仅为2%,可见由于风险较高,产品盈利水平非常有限。
(3)存在违规风险。从“庞氏骗局”开始,非法集资和诈骗就一直跟随着人类不断前行的脚步。一些贪图短平快的金融机构靠高额的利息回报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随着我省相关监管规定的出台,一些资质较差的金融机构在无法继续大规模借贷活动而无法收回本金时就会选择跑路。像辽宁这样拥有很多欠发达地区情况的,这里的村民因为自身受教育水平的限制,盲目投资这些回报率远远高于其他金融机构的不合规借贷平台,当平台投资人跑路以后,投资者可能面临最坏的家庭财政风险。
(1)从监管水平来看。监管水平没有与辽宁省金融发展水平相适应,具体的因地制宜的监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我们从经济学理性人的角度出发,会发现金融之所以能够进行推广,是因为它通过实现金融资产价格的市场化,有效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但理性经济人往往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无论科技如何先进,无论市场化程度多么高,市场化本身所具有的盲目性和追逐利益的特点会导致一些方面的无效率,所以与之发展程度相匹配的监管是必要的。中央及地方政府都是以加强金融监管为导向的,那么在辽宁省,实际的监管情况如何呢?在辽宁省的金融发展中以机构监管为主,中国人民银行、保监会、证监会以及银监会分别按照金融机构的行业分类进行监管。但建立一套托管与独立审计的监管机制需要多方努力,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思想意识上,目前都没有出台具体的监管机制。
(2)从法律法规建设方面看。在辽宁,广大居民风险防范意识差,非法集资、诈骗等问题层出不穷。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重点强调“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积极推动金融立法”。但目前金融融资刚刚进入到地区,还没有深入渗透,为打击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中央及地方政府在监控金融风险方面还没有出台具体可实施的有效风险控制措施。虽说国家对金融发展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针对金融的专项法规还没有出台,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这些法律法规的缺失无法给农民的借贷活动带来益处,使居民的金融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提高了农民借贷成本,因此,辽宁省金融的推广依然面临着政策法规不完善的问题。
(1)从直接融资方面看,企业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是主要的融资方式。截止到2017年3月份,创业板有611家企业股票,但辽宁省仅占4家。中小板有840家企业,辽宁省仅占9家,占比非常小,可见辽宁省企业在创业板和中小板获得股权融资的机会少,无法满足辽宁省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而在债券融资上,我国现采取的债券融资管理模式是“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虽然辽宁省政府已经适当放宽了企业债券发行的审批条件,但企业发行债券的净资产必须大于6 000万元人民币的硬性指标,使绝大多数辽宁省企业都不具备发债的条件。而对发债起担保作用的担保机构在辽宁省仅有30多家,用于提供保证的资金总共只有70亿元。所以债券融资在辽宁省的企业扩张发展中并未得到有效的利用。
(2)从间接融资方面看,银行贷款是辽宁省企业在间接融资上主要采用的融资手段。但在辽宁省,银行贷款的获得具有很高的难度。虽然银行贷款是主要的融资手段,但由于缺乏符合要求的抵押和质押物,企业想从银行取得贷款并不容易。另外,申请贷款和审批程序复杂性和缓慢性满足不了企业急需资金的急迫性,无法满足企业的短期需求。最后,银行面对企业的贷款利率偏高,往往在企业未来盈利能力上实施了强约束,较高的还贷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制约了企业的快速成长。
因此,在辽宁省企业发展期,无论是直接金融还是间接金融融资都无法满足企业发展期的融资需要,而P2P网络借贷平台则很好地解决了融资困难的问题。P2P网络借贷平台是指通过利用某互联网金融平台帮助资金需求方和供给方实现直接对接,一方面,资金需求方可以通过和其他需求方共同申请一项贷款来达到分散项目风险的目的。而资金供给方也可以在该平台上根据利率水平的情况来选择资金需求方。资金需求方会在网站上详细展示资金需求额、用途、期限以及信用情况等资料,资金提供方则根据个人风险偏好和借款人的信用情况来进行选择。该模式大大缩短了资金供需两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
(1)控制征信记录缺失风险。可以采用互联网金融中的大数据分析来加强风险控制。大数据能更有效地了解居民的信用情况并录入征信系统中。如今,有大量的人群在互联网上进行娱乐、消费、支付等,只要有智能手机存在,每个人的交易情况数据与社交方面数据尽收眼底。你的偏好、消费习惯、娱乐喜好、社交圈子、个人价值观等方方面面都在大数据的分析之下,对一个人的信用记录不再单单依靠支付记录,可以扩展到以上跟你个人特质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因此,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应用将更有利于控制相关信用风险。
(2)控制正规信用保证缺失风险。可以采用扩展信用保证品的范围来控制信用保证缺失风险。而云技术、物联网及大数据等将更好地改善现有抵押物单一的问题。辽宁省具有抵押物单一和担保人难找的融资困境,缺乏这两个条件,传统金融机构根据风险控制的要求是不会提供贷款的。但云技术、物联网和大数据将使互联网金融机构从使用互联网进行生产、消费、交易的居民的信息中获得有关个人信用的情况,从而根据信用水平来扩展抵押物的形式和担保的形式。抵押物可以从单纯的固定资产拓展到即将成熟的农产品,筹资的方式由传统方式向互联网P2P、众筹等方式转变。其中,农业众筹已经发展得很好,投资者可以根据农产品众筹项目来获得回报,而这种回报在形式上也不单单仅指资金回报,也可以是农果园采摘回报、农产品回报等等更加新鲜的形式,让投资者参与到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回报乐趣形式。
(3)控制违规风险。可以采取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和具体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形式。在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方面,根据国家的规定,互联网借贷平台将归银监会监管,那么辽宁省银监会将主要对在辽宁省进行P2P推广的平台进行监管。根据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新规定,P2P平台只能作为第三方平台为资金供需方提供一个交易的场所,而不允许P2P平台参与交易,这将大大降低平台跑路风险,减少欺诈行为,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规范化。此外,除了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外,辽宁地方政府也应该出台必要的专项法规来对互联网借贷平台如何推广进行规范,这将大大提高对互联网借贷平台违规风险的控制。
(1)政府引导,提高监管水平。辽宁省经济的发展相对缓慢,一种新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推广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拒绝,一种是盲目相信。面对广大居民的拒绝态度,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及应用的收益性来加以改变,但因巨大的利益诱惑而盲目的相信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影响互联网金融在辽宁省的后续推广工作。因此,辽宁省政府以及证监会、银监会等相关专项管理部门需要切实制定出专项的管理法规及监管方法。辽宁金融压抑的现象比较严重,这种新型的融资模式一旦监管不力,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性后果,因此在推广之初就要严把监管,将恶意欺诈等金融行为扼杀在摇篮里。
(2)完善法律法规建设。目前阶段应该以建设法规为主,因为法律条文的建设周期较长,无法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不同监管部门出台的《意见》《条例》等法规则可以在短期内对相关盲目的行为进行约束,避免“庞氏骗局”等恶意欺诈行为的发生。因此,辽宁省相关监管部门应通过相关省份的调研来更快地确立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规,从而促进辽宁省互联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为实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长远计划,通过对辽宁省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辽宁省金融生态环境存在外源融资渠道不畅通,宏观控制风险难度大,监管水平以及法律法规滞后等问题。为改善辽宁省金融生态环境,提出从互联网角度,采用P2P的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利用互联网云技术控制金融风险,同时辅以政府的作用,提高监管水平和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从而实现辽宁省金融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为辽宁省经济发展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