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 阜阳 236015)
音乐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先贤就非常的重视音乐教育,把音乐教育融入到“乐”这一学科。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音乐教育也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重视。在幼儿园会开展音乐教育,比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在家庭中,家长也非常重视幼儿的艺术教育。但这都是在城市中所反馈的现象,通过调查,在农村音乐教育因为各种原因而不受重视,比如幼儿园的师资问题、家长的重视情况等等,这些都阻碍了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发展。使得幼儿园忽视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教育作用,不重视对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
本次研究,笔者通过对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深入调查,探索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找出问题,并提出合适的建议。使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得到发展,为农村幼儿的全面发展做出建议,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人们对音乐教育有不同的理解,在这里笔者认为“学前儿童音乐指的是学前儿童所进行的音乐艺术活动。它反映了学前儿童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表现和创造,也表现了学前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具体包括歌唱活动、律动舞蹈、音乐欣赏活动、音乐游戏活动和节奏乐活动等。
音乐是人类社会的精神粮食,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陶冶人们的情操,研究幼儿的激情。同时,音乐也是美的组成部分,学前儿童通过音乐进行一种审美过程,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幼儿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我国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人人都有情感,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这句话体现了美育的重要作用,而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部分,不仅可以使学前儿童有发现美的能力,还可以使学前儿童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错什么是对,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
众所周知,人类的大脑可以分为左脑和右脑。有人把右脑成为“音乐脑”,这说明了音乐教育的作用。多听音乐,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因为听音乐时可以活跃右脑,形成左脑和右脑的平衡,从而促进大脑的发展。学前期时人类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幼儿必须进行很多的音乐活动,使“音乐脑”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促使大脑的左右脑发展平衡,使幼儿的大脑得到发展。所以音乐教育对促进大脑的发现有重要作用,人们应该引起重视。
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分别包括:
1.3.1听觉能力
学前期是人一生中听觉发育最快的时期,而音乐教育对听觉的锻炼是极大的。在进行音乐教育中,会让幼儿分辨高低音、长短音等,这会使幼儿的听觉敏锐度增强,增强幼儿听觉的锻炼,促进幼儿听觉的发展。
1.3.2语言能力
在幼儿学习新的歌曲时,会有大量新的词汇使幼儿认知,促进了幼儿词汇量的发展。并且幼儿在唱歌的过程中也是在“说”,经常唱歌,会促进幼儿口语的发展。
1.3.3情绪情感
音乐可以陶冶情操,会给幼儿带来美的享受,同时幼儿也会感知歌曲中所表达的情绪,带动幼儿的情感。多教给幼儿一些积极优美的歌曲,会带给幼儿良好的精神财富。
1.3.4身体健康
在唱歌的过程中,发音器官和肺脏都会活动,其他的音乐活动比如律动会使幼儿其他的身体方面得到锻炼,给幼儿带来愉悦的体验,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
1.3.5记忆力
幼儿在学习新的歌曲时,会把这首歌曲记住,但是记住的歌曲会随着时间而忘记,这时候幼儿必须记住与音乐有关的比如歌词、节奏等来帮助幼儿记忆歌曲,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的记忆力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同时还有观察注意等也会得到发展。
1.3.6社会性
幼儿在进行音乐活动中,会与幼儿和教师互动,而音乐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音乐活动中,因为幼儿不断的与其他幼儿合作与交往,其自信心也会加强。
根据笔者对农村幼儿园的调查,发现了音乐农村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2.1.1农村幼儿园音乐活动很少
经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农村幼儿园的音乐活动特别少,大部分都是语文数学,小学化非常严重,不重视幼儿的素质发展和全面发展,重点都放在了识字和认数上面,忽视了幼儿的其他教育的发展。
2.1.2音乐活动质量不高
在音乐活动上,农村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只是单纯的教幼儿唱歌,忽视了其他的音乐教育活动,如跳舞、游戏等活动。音乐活动比较单一,不能够积极的带动幼儿的兴趣,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在音乐教育中,忽视了以幼儿为主体,没有让幼儿主动的参与活动。
2.2.1家长方面的原因
由于家长对于音乐教育的认识不够,不能够理解音乐教育为幼儿带来的教育契机,单纯的希望幼儿能够多学点拼音数字等。农村幼儿家长认为,幼儿的技能方面的学习并不重要,重点还是在知识的学习。但是家长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忽视了幼儿该阶段的成长目标。由于家长对幼儿园阶段的学习目标不够了解,所以幼儿园相对的减少了音乐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2.2师幼、幼幼互动不足
在音乐活动中,只是单纯的学习歌曲,做几个简单的肢体动作,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只需要学习新知识。但是这种教学做法忽略了教师和幼儿、幼儿之间的互动,人类是群居动物,幼儿必须和其他的幼儿、和教师互动才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才会在互动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想学而不是需要学。由于音乐活动中,这种互动性不足,会打击幼儿的积极性,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2.2.3教学内容单一
在农村音乐活动中,只是单纯的学习歌曲,做几个简单的肢体动作,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只需要学习新知识。由于教学内容的单一,幼儿只需要唱歌和简单的肢体动作,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完全忽视了音乐活动的其他教育功能,为没有其他的教育教学模式。这种单一的教学过程中,会引起幼儿的习惯化,会使幼儿慢慢的不喜欢音乐活动,忽视了音乐活动中的创新性教学,忽视了幼儿的创造性的培养,不能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2.2.4教学目标片面不完整
在农村幼儿园中,教学目标依据片面,结构化不够完整。教师对音乐教育的目标还停留在教会幼儿歌曲和律动这一层面。忽视了教育教学过程中其他的教学目标,比如情感态度目标、认知目标等。情感态度目标可以包括:激发幼儿热爱音乐的情感、带给幼儿美的享受等;认知目标包括学习了这首歌曲幼儿知道了哪些知识等等。这些在农村幼儿音乐教育中都被忽视。不重视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只是单纯的教会幼儿歌曲和肢体动作,忽视了音乐教育中的其他教育作用。
2.2.5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1)学历。在对安徽省阜阳市的一所农村幼儿园的调查中发现,该幼儿园22人教师中,本科学历占10%,大专学历占30%,剩下的都是自考本科或者自考大专学历。
(2)专业技能。在对该幼儿园调查中,笔者发现该园本就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很少,其他的都是转专业的教师,对学前教育这一学科的了解很少。专业的音乐教室也很少,大多都是由本园的教师担任,音乐教学能力不足,大多只会教几首歌曲和简单的舞蹈动作。
由于家长对幼儿音乐教育的教育功能不了解,幼儿园应该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有目的性的家园合作。比如进行一次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的亲子活动,让家长亲自感受到音乐活动的教育功能;还可以有组织的进行家访,通过和家长的交谈,了解家长的顾虑,让他们对幼儿音乐教育教学更加了解,等。通过一系列对家长的介绍和探讨,让幼儿了解音乐活动的教育功能,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家长了解如何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在家长了解的基础上,使家长支持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若想教师专业得到发展,教学反思必不可少。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教师的专业成长=经验+反思。可以看到反思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有重要的作用。教师每上一节课,通过反思而得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中的言行举止、过程的反思,能够发现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教师不断的改变自己,深化自己,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新的教育教学观点,促进教师自身的不断发展。教师只有不断的反思自己,才能为幼儿带来更好的音乐活动的体验。
改变农村幼儿园单一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入到一起,寓教于乐,使幼儿在快乐中学会知识,使音乐教育变得生动活泼。为幼儿营造音乐活动所需要的环境,比如一些音符、五线谱等等。在装饰教室的时候,可以让幼儿一起帮忙,让幼儿来动脑筋,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其次,在进行音乐活动中,要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比如让幼儿来想音乐的动作,让幼儿改编歌词,等。让幼儿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使音乐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造成影响,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势在必行。首先应该对已经在园的教师进行培训,有的幼儿园没有自行组织培训的能力,可以进行园外培训或者提升学历等。必须着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室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幼儿的学习与生活带来更好的帮助;其次幼儿园在接受新鲜血液时,应该着重注意教师的专业水平,根据本园的真实情况,为本园接收适合幼儿园发展的老师,提高本幼儿园的教师整体水平,使幼儿园有各方面优秀的人才,教师互相学习和发展,达到幼儿园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音乐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应该重视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大脑的发展,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等都得到提高。在社会普遍关注素质教育的今天,农村幼儿园对幼儿的美育的培养也是重中之重,其中音乐能力的培养也要着重关注。幼儿园应该重视幼儿的音乐教育活动,使幼儿感受美和发现美,拥有愉快的情绪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重视幼儿的全面教育,使幼儿开心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