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荣,付英昊
黑龙江中德骨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骨质疏松主要以骨折风险性提高、骨强度下降为特点的骨骼系统疾病,主要表现特征为人体骨量降低,极易发生骨折,当下,已经成为老年群体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我国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多,骨质疏松患者也在不断提升,已经成为临床较为常见的损伤性疾病。骨质疏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骨质疏松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因此,该文将对中医辨证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接收的58例骨质疏松患者作为此次此次实验研究对象,经该院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将5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9例。患者男32例,女26例;年龄 36~72 岁,平均年龄为(64.261.73)岁;纳入标准:原发性骨质疏松、老年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排除标准:继发性骨质疏松影响骨代谢患者、甲状腺、肾上腺、性腺以及甲状旁腺等相关内分泌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关节炎等。所有患者均知情,自愿加入实验研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药治疗,给予阿法骨化醇片(国药准字H10950135)进行治疗,0.5 g/d。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主要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使用不同的中药给予治疗。针对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患者,给予滋阴大补丸或是左归丸进行治疗,其配方为:黄柏 6 g、鹿角胶8 g、牛膝 9 g、山萸肉 12 g、山药12 g、菟丝子12 g、枸杞子12 g、熟地黄24 g。 针对气血不足型骨质疏松患者,可以给予归脾汤治疗,其配方为:肉桂 9 g、炙甘草 9 g、人参 9 g、茯苓 9 g、黄芪 9 g;川芎 12 g、当归 12 g、白术 12 g;白芍药 15 g;熟地黄24 g。脾虚型骨质疏松患者,给予四君子汤治疗,其配方为:甘草6 g、缩砂仁6 g、桔梗 6 g;莲子肉 9 g、茯苓9 g、人参9 g、白术 9;山药 15 g;白扁豆 16 g使用清水煎制,每次取200 mL汤汁,1剂/d,1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3个月,中药前一个月每天服用1剂,后2个月隔天服用[2-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判定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主要分为3个标准:显效:患者骨质疏松症状全面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相关活动不受限制;有效:患者骨质疏松症状有所改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部分活动受限制;无效:患者相关症状无明显改善或严重,相关活动受限。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00%[4]。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情况,并详细记录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
该实验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开展χ2检验,并以[n(%)]表示,对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开展t值检验,并以(±s)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为24例,有效为4例,无效为1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4例,有效为4例,无效为11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5%(28/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2.0%(18/29),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骨密度为(0.76±0.11),对照组患者为(0.78±0.17),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骨密度(0.97±0.16),对照组患者为(0.82±0.13),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在服用药物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情况为6例,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情况为21例,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6%(6/2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72.4%(21/29),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医认为,肾精亏损以及脾失健运,从而造成骨骼失养,导致人体骨骼无力,进而发生骨质疏松。造成骨骼衰退的重要原因便是肾虚,如果血瘀将会导致病情加重,因此造成骨质疏松的主要因素便是血瘀,发病原因则是脾虚或是肾虚。在治疗过程中,要采取康复锻炼以及复位固定的方法,并结合活血化瘀、补肾健脾、强筋健骨等中医基本疗法。实施中医辨证治疗,主要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使用不同的中药给予治疗。针对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患者,给予滋阴大补丸或是左归丸进行治疗。针对气血不足型骨质疏松患者,可以给予归脾汤治疗。脾虚型骨质疏松患者,给予四君子汤治疗[5]。
该次实验研究中,针对患者不同体质进行治疗,能够有针对性改善患者病情。上述实验数据显示,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5%(28/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2.0%(18/29);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骨密度(0.97±0.16)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0.82±0.13);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6%(6/2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72.4%(21/29)。 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辨证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从而也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治疗骨质疏松患者中,采用中医辨证实施治疗,能够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开展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并且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较少,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能够正常活动,不受限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1]秦瑞君.中医辨证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方法与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3):260-261.
[2]胡新喜.中医辨证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9):39,37.
[3]闵鹏,彭银虓,胡江海,等.回顾性研究中医辨证疗法治疗46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8):197-199.
[4]刘雷,塔拉,杨红云,等.骨质疏松症中医体质与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附300例临床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10):1099-1103.
[5]陈硕敏,谭泽林,叶建勋.中医辨证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2,8(6):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