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随着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不断改进和音乐教师素养的普遍提高,音乐教师的职前教育已逐步走入正轨,越来越多的优秀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为中小学音乐教育带来新的生机。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线教学的教师往往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学生越来越不愿意上音乐课;音乐课成了学生写作业、看课外书、聊天、玩电子产品的场所;音乐教师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地位也越来越无足轻重。音乐教育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如何发展?音乐教师的职后培训又该如何进行?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成为我们的关注方向。
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上至教育部门领导,下至学生家长,很少有人能够重视音乐教学,也很少有人能够真正认识到音乐学科的本质特征。只有那些为了提高升学率而学习音乐的年级,才不得不加大对音乐学科的建设力度,而音乐教师作用也成了专门为艺考生服务的人群。另外,很多学校音乐教学条件严重滞后,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甚至连必需的音乐器材也没有。教学课时没有按国家规定开足,音乐成为可有可无的学科。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观点。认为只有通过音乐,一个人的人格才能达到终极完善境界。另外,在“六艺”中,“乐”就排在仅次于“礼”的第二位。这足以显示,早在几千年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就已经认识到音乐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了。
但如今,由于音乐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使得音乐教师也成为学校中缺乏关注的群体,他们的职后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因此音乐教师失去发展的外在动力。加上自身提升发展的诉求不高,多数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安于现状、甘于平庸,进行着机械式的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思路陈旧、教学方法滞后等问题,使乐教学陷入了学生不愿意学、教师不愿意教的恶性循环。
有些教师认为:课堂成功取决于教授内容的准备,因此他们花费较多的时间来准备教学的素材和教学设计,可结果却得不到想象中的效果。素质教育提倡以生为本,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师本位,回归课堂学生主体,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参与、体验,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去进行学习。在上课过程中时刻观察学生的反映,灵活调整教学思路。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没有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自然也无法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去。
中小学音乐教师往往还面临一个老师上多个班级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各个班级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方案。对于基础好,相对活跃的班级可以多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基础弱,相对沉闷的班级,可以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多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在大学的学习中,很多教师只重视对声乐、钢琴等专业课的学习,从而忽视了对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理论学科知识的学习。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日益丰富,视野不断开阔。教师作为唯一信息来源的作用在削弱。当今的音乐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紧跟素质教育的脉搏,去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学生各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选择相应教学方法。(2)以学生为本,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及时获取学生的心理诉求、上课反映,改进教学方法。(3)做好课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4)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尽大可能的照顾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落实音乐课审美教育的作用。(5)在教学中多运用互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律动中体验、感受,进而学会鉴赏音乐美。
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意识到教学实践和教育理论相结合的重要性,这时候职后教育能从很大程度上弥补本科教育的不足,起到及时给教师充电的作用。
目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很多方式,比如职称教育、岗位培训等。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教育,都应该切实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能够真正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本着因地制宜、学用结合的原则。合理的安排学习内容,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解决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
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是提高职后教育的关键因素。现在很多教师认识不到职后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循规蹈矩的上好自己的课就可以,职后教育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没有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几乎百分之九十的教师都是在被动的接受继续教育培训,他们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职后培训缺乏本质性的认识。所以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对职后教育发展的认识,才能是继续教育取得成效的本根所在。
另外,人们对自己专业价值的理解,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他们对自己人生价值的理解。为音乐教师来讲,往往很难从课堂上找到自身的职业满足感。如果他们的专业在社会大多数人看来是重要的,那么他们就会感到自己的一生多半是重要的,充实的。所以使音乐教师培养起一份对自己所学专业领域的重要性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职后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继续教育这种方式,来解决教师教学方法滞后和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在长期枯燥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感到想改变却又无从下手。所以,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职后教育必须把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带给大家。并且让他们感到这些新理念、新思路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课内容必须注重时效性、实践性,首先能够征服教师,把理论指导和实践互动结合起来。
另外,音乐课无论是从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目标上都不同于其他课程。音乐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既有共性,又有其个性,一般的教学原则难以全面的概括和准确的体现音乐教学。所以,把音乐教师和音乐课的培训混淆在普通教育培训中,本身就是一种不符合音乐学科规律的培训方法。音乐教学作为普通学校艺术教育中的一员,从本质上讲,它不属于理论学科,而属于艺术实践活动为主的技能性学科。
歌唱、器乐、欣赏、律动和创作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而这些技能技巧的掌握不是靠说理分析,而是需要通过感受、鉴赏、表现音乐的实践训练来实现的。如果离开了实践性的学习,音乐教学就显得单调、贫乏,失去其特色,也就无法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所以,在培训中首先要让教师体验到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性和音乐课的愉悦性。突破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运用专题讲授、分组研讨、实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来丰富培训教学,突出教师学员的本位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将来在从事音乐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才能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位置,从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进行授课。倘若在培训中教师学到的都是刻板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反而会影响到教师以后的教学思路。
目前国外教师进修大都采取脱产的进修方式。我们国家可以根据国情,有选择性的安排一些条件相对较好,教师相对比较富裕的学校先行开展,安排教师轮流进修,并根据当地情况进修教师提供物质保障。
在安排培训时间时,可以考虑弹性时间安排。目前我国教师培训大都在假期进行,给教师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难免造成心理排斥。如果弹性安排时间,选择多个时间段,让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避免与家庭生活发生冲突,更加人性化的为教师服务,也许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职后教育是对音乐教师进行再培养的有效手段,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职后教育,并以此作为教师发展的新思路,定能不断的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对教师发展起到重大作用。笔者愿通过本文能够真正唤起社会和教育部门对教师职后发展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