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佳辰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
帮助儿童和年轻人做好向成人过渡的准备一直都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其中,人类的性和人际关系是核心问题。但是,很少有年轻人能够为他们的性活动做好充分准备,并且许多年轻人在步入成年的过程中都曾接触过相互矛盾、含混不清的有关性和社会性别的信息。这导致他们容易受到性虐待和性侵害、意外怀孕以及包括艾滋病在内的性传播感染的伤害[1]。
近30年来,我国虽已出版发行了大量的性教育教材和性教育书籍,但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各年龄段关于性教育的指导纲要[2]。可以说,我国的性教育工作还处于探索性阶段。然而,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多元文化强烈碰撞的时代,如果儿童与青少年没有在适当的年龄掌握与性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他们在生活中将有可能面临威胁健康和幸福的灾难性事件。因此,我们应该对性教育的实施予以足够的重视。在开展性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应立足于我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背景,还应具有国际视野,参考国际社会对性教育持有的立场及提供的建议,从而实施更加有效科学的性教育。
作为专门的国际教育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教育领域扮演着“思想实验室”及“标准制定者”的角色,通过发布相关的教育出版物,教科文组织对世界教育的发展进行指导。2018年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以下简称“修订版纲要”),“修订版纲要”对“全面的性教育”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详细地说明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及青少年应达到的性教育目标,并且为“全面的性教育”如何实施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建议。本文对《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进行发布背景的探析及内容的解读,得出对我国开展性教育的启示,以促进我国性教育的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9年与联合国艾滋病毒和艾滋病联合规划署、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第一版《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以下简称“首版纲要”)。自首版纲要发布以来,它被用作一种工具,倡导为所有儿童、青少年和青年提供全面的性教育,作为优质教育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该纲要一直是一份循证教育资源,具有全球适用性,易于适应当地环境[3]。例如,2007年5月,在福特基金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在北京大兴区行知小学启动了“校外移民子女性教育”项目[4],该项目以首版纲要为指导,为1-6年学生开发了12册教科书,安排训练有素的教师使用参与式教学方法进行性教育,并让父母参与性教育的过程,使学校中的性教育获得了来自多方的关注与帮助。
在首版纲要的指导下,性教育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促进。然而,在许多社会中,性教育仍然存在障碍,“态度和法律阻碍了公众对性和性行为的讨论,社会规范可能会维持一些不利情况,例如与性关系、计划生育和现代避孕用具使用有关的性别不平等现象。”[3]目前来看,“全球范围内依然很少有儿童和年轻人获得他们应有的生活准备,以便使他们能够自由负责地控制自己的性行为和人际关系,从而并做出明智的决定。”[5]与此同时,全球与性有关的问题仍然层出不穷,性侵犯事件频发、性别不平等现象普遍存在。可以说,无论是全球范围内表现出来的与性有关的社会问题,还是这些社会问题背后根深蒂固的阻碍,都督促国际社会持续对性教育予以关注并提供指导。
与性有关的问题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表现。新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新的考虑因素,包括在促进健康方面增加对性别观点和社会背景的认识;教育在降低性相关疾病及伤害(例如艾滋病、基于性别的暴力等)的致命性方面所具有的保护作用;以及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广泛影响和方便获取[3]。在联合国提出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全球发展框架中,考虑到了这些因素的影响,并要求国际社会在新的框架中重新理解性教育的范围、地位和相关性。在新的框架下,全面的性教育已被公认为青少年健康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6]。
基于对性教育的重视及对新的时代背景的回应,为了满足年轻学习者的当代性教育需求,教科文组织与相关合作伙伴发布了“修订版纲要”,新版的纲要审查并更新了首版纲要的内容,提供了一套更符合儿童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学习主题及其目标,并为教育系统的从业人员提供了满足年轻学习者需求的解决方案[3]。
与首版纲要的性质相同,“修订版纲要”旨在帮助教育、卫生和其他相关机构制定和实施校本和校外综合性教育计划和教材。“纲要”并不是课程,也没有提供在国家层面实施全面性教育的详细建议。相反,它基于国际最佳实践的框架,旨在支持课程开发人员创建和调整适合其背景的课程,并指导课程开发人员设计、实施和监督高质量的性教育[3]。“纲要”的意义在于提供原则性的指导,而不是提供具体的帮助。
“修订版纲要”包括七个章节。其中,前四章提出了“全面的性教育”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并介绍了最新的证据基础;第五章阐述了关键概念和主题,并按年龄阶段排列了与之相对应的学习目标;最后的两章提供了关于建立支持“全面的性教育”的指导,同时提出了设计有效方案的建议[3]。
两版纲要都强调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有效的性教育。与首版纲要不同的是,“修订版纲要”明确使用了“全面的性教育”这一概念,在性教育的一般原理部分专门解释了“全面的性教育”的内涵及其特点,总结了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全面的性教育”的相关证据。其次,在关键概念和主题以及与之相关学习目标部分,修订版纲要中共有八个关键概念,对首版纲要中六个关键概念中的两个进行了拆分和重组,同时,修订版纲要的学习目标以“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模式进行呈现,与首版相比更加清晰,更易理解和把握。最后,修订版纲要新增了推进实施“全面的性教育”的建议,所提供的建议贯穿开展“全面的性教育”的始终,从开发课程到设计课程,从课程的实施到实施的监测,以及如何从不同层面支持“全面的性教育”的进行,修订版纲要都给予了较为详细的指导。
在阐释性教育的一般原理时,修订版纲要的重点是阐释“全面的性教育”。在其第二章“理解全面的性教育”中详尽地解释了“什么是全面的性教育”及“全面的性教育应具备什么特点”,并在“全面的性教育”这一语境下提出了“性”的概念框架。这一基本原理是该纲要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理解并应用该纲要的关键内容。
修订版纲要中明确指出:“全面的性教育是一个基于课程的教学过程,涉及性的认知,情感,身体和社会方面。它旨在为儿童和青年提供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实现其健康、幸福和尊严;培养尊重的社会和性关系;考虑他们的选择如何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幸福;了解并确保在他们一生中保护自己的权利。”[3]与首版纲要中对性教育的定义相比,“全面的性教育”这一概念强调了性教育所应涵盖的社会方面的目标,“全面的性教育”不仅与个人息息相关,也涉及社会的责任和利益。
在对“全面的性教育”进行更详细地论述中,纲要认为“全面的性教育”应该具备以下特点:科学准确,循序渐进,适合年龄和学习者的发展,基于课程,综合性,基于人权的方式,基于性别平等,具有文化相关性,变革性,能够培养支持健康选择所需的生活技能等[3]。概念使用的“全面”这一词语意味着关于性方面的全面,性教育不应该仅包括生理、繁殖和性疾病方面的知识,且应包括与情感领域的爱和关系的教育,以及关乎性别平等和人权的社会方面的影响。同时,“全面”意味着综合,“全面的性教育”不是一次性的课程干预,而是贯穿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教育。对学习者施加全面的性教育也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使其认同所学习的知识及价值观,并且能够以此为指导进行生活。正如芬兰针对学校性教育对学生性知识和态度的影响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积极影响主要是由于教师的动机、态度和技能以及采用参与式教学技术的能力。[7]
在“全面的性教育”这一语境下,修订版纲要对“性”进行了新的定义:“性是指除了生物学方面之外,人际关系和性关系的个人和社会意义,这是一种主观体验,也是人类对亲密和隐私需求的一部分;同时,性是一种社会建构,在信仰、实践、行为和身份的多变性中最容易理解。性与权力有关,权力的最终边界是控制自己身体的可能性;支配性行为的期望在文化之间有很大差异。性在整个生命中都存在,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并与身体、情感和认知成熟相互作用。”[3]这一概念框架对首版纲要中性的定义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可以看出,“性”是一个复杂的、涉及多方面的概念,在进行“全面的性教育”时,不能忽略或排除任何一方面与“性”有关的问题,应该在对“性”概念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地开展性教育,这是性教育中最根本的原理。
修订版纲要中共有八个关键概念,对首版纲要中六个关键概念中的两个进行了调整。其中,首版纲要中的关键概念1,4,5,6(即关系、人体发育、性行为、性和生殖健康)及其内部的分主题保持不变,是修订版纲要的关键概念1,6,7,8。修订版纲要的关键概念2(价值观、权利、文化和性)由首版纲要中的概念2(价值观、态度和技能)中的“价值观”及概念3(文化、社会和人权)中的主题1(性、文化和人权)组成。首版纲要关键概念3中的主题2(性别的社会构造)和主题3(基于性别的暴力)被分离出来,结合新的主题“性别平等,刻板印象和偏见”构成了修订版纲要中的关键概念3(理解性别)。修订版纲要新增了关键概念4(暴力和保持安全),并将首版纲要关键概念2中的态度和技能进行调整形成关键概念5(健康和幸福的技能)。
关键概念的变化体现了该纲要所基于的价值观和理念。例如,对重组成的关键概念3(理解性别)进行阐释时,纲要中指出“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性别描述的方式,对他们来说是独一无二的,应该受到尊重”。在该概念下的新增主题“性别平等,刻板印象和偏见”中,强调了两性平等的重要性,它提到:“不论性别如何,所有人都同样有价值,但是性别不平等和权力差异是广泛存在于家庭、朋友及社会关系中的,而性别刻板印象可能导致偏见和不平等。”“两性平等可以促进对性行为和生活规划的平等决策。”[3]之所以强调两性平等的重要性,是因为其所提供的指导方针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推进两性平等对年轻人的性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3]作为全球教育思想的风向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将两性平等作为优先事项,并十分重视教育中的两性平等,上述关键概念的变化体现了教科文组织在性教育中所持有的性别平等立场,不仅应注意性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性别平等问题,更应通过性教育增强年轻人对性别平等的意识,在社会关系中将性别平等理念践行出来。
与首版纲要相比,修订版纲要对学习目标进行了重构,首版纲要仅提出学习目标应涵盖信息,价值观、态度和社会规范,人际关系技能及责任四部分,虽然提出了每一阶段学习目标的要点,但并未对目标进行具体的描述。修订版纲要通过三维目标的方式对每个主题应达到的学习目标进行说明,“知识为学习者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而态度则帮助年轻人塑造他们对自己、性和世界的理解。与此同时,交流、倾听、拒绝、决策和谈判、人际交往等技能促使学习者能够采取行动。”[3]通过“知识-技能-态度”三维目标的方式构建每一主题所应掌握的内容,使学习目标具有更为明确的指导性及借鉴性。对于课程开发者来说,可以根据自身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对目标进行解释及衡量,制定出同时符合学习者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课程;对于课程实施者来说,指导性较强的目标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全面的性教育”的教学工作,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身上,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以获取更理想的课程效果。
修订版纲要增加了第六章和第七章,这两章提供了关于实施“全面的性教育”的相关建议,建议包括了如何对“全面的性教育”给予外部的规划和支持,如何进行“全面的性教育”课程的开发、设计和实施、监测和评价、以及扩大。这些建议对于应用该纲要的国家及健康教育工作者都有着指导性的帮助。
基于年轻人现有的性和生殖健康的需求、现有的国际和地区的协议对“全面的性教育”的认可,纲要认为有必要对“全面的性教育”给予多方的支持。“来自多个层面的多元化利益相关者应参与校园和校外‘全面的性教育’的规划和实施。国家和地区当局、学校和社区都应在不同阶段和不同程度上参与制定国家政策,推进课程更新,并共同建立新课程的机制和计划。”[3]首先,在国家和地区层面,可以在地方教育部门成立国家咨询委员会或专责小组委员会,制定相关政策,改进国家课程并协助制定和实施“全面的性教育”计划;其次,在学校层面,积极的学校环境有助于全面实施计划,从而支持计划的有效性。学校可以通过管理和制定政策支持“全面的性教育”,通过培训教师、允许健康服务提供者和其他非教学工作人员提供服务、鼓励学生社团参与活动来保障“全面性教育”的实施;最后,在社区层面,应与信仰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家长、媒体及卫生服务提供者积极建立合作关系。
有效的“全面的性教育”基于科学的课程,课程的开发、设计和实施、监测和评价对于“全面的性教育”所能产生的成效至关重要,为此,修订版纲要提供了详细的课程建议。首先,有效课程的开发从筹备阶段需要涉及人类性行为、行为变化和相关教学理论方面的专家,并让年轻人、父母及家庭成员和其他社区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根据年轻人不断发展的能力,评估课程是否针对的儿童和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的需求和行为,且评估可用于开发和实施课程的资源(人力、时间和财力)。随后,在制定课程内容阶段,应根据明确的目标、结果和关键知识来确定内容、方法和活动,并将课题按照逻辑顺序排列,设计符合具体情境并有助于提升批判性思维的内容。其次,设计和实施“全面的性教育”课程时,要根据当地教育背景决定使用独立或综合课程,具体教学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果,需要在多年的时间内以适合年龄的方式,使用螺旋课程方法,讨论解决性问题的多个主题,并采用鼓励儿童和年轻人积极参与课程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内化和整合信息。实施课程的教师是有效的性教育的核心,应选择有能力和有动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学校和非正规环境中实施课程,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敏感性、价值澄清、高质量的在职培训以及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具体实施课程时,还应确保儿童和青少年的隐私和安全环境,在使用数字媒体时应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再次,要对课程进行评估,从学校、社区、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那里获得有关课程如何实现其结果的持续反馈,进行评估时可以将一个或多个关键指标纳入国家教育监测系统,以确保系统衡量提供性教育的情况。最后,纲要指出“高质量的性教育必须在可持续的基础上大规模实施,并且必须在国家教育体系内实现制度化。”[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修订版《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对于世界各国开展性教育起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无论是进行“全面的性教育”的必要性,还是实施“全面的性教育”的方法,我国的性教育工作都可以从纲要中得到启发,在其指导下为儿童、青少年和青年提供更加有效科学的性教育,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首先,在这个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开展“全面的性教育”是刻不容缓的。如果不对儿童、青少年和青年进行科学的性教育,他们很有可能从虚拟世界接触到大量畸形的性方面的内容,他们根据这些内容建立起自己关于性的模糊而矛盾的认知,进而影响到其性方面的情感、态度及行为,对其身心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然而,我国性教育的发展还处于基础性阶段,性教育的内容以生理方面为主,较少涉及情感和社会关系领域,更严重的是,有些地区的性教育几乎是缺失的。因此,我国从事性教育研究的学者应对“全面的性教育”进行深入探究,以修订版纲要及其提供的证据基础为指导,结合我国性教育所处的社会背景,明确“全面的性教育”包含的内容,将性教育的内涵从仅与生理、繁殖、疾病相关的领域延伸至人际关系、爱和尊重等更加深入全面的范围,并且将性教育的目标从认知扩展到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等在内的综合性的整体目标。
其次,在制定不同年龄段学习者应达到的性教育目标时,可以参考修订版纲要中列举的八个关键概念及其下属主题在不同年龄阶段应具有的水平,以我国性教育的发展现状为基础,结合我国传统社会道德和文化规范中的要求,制定既符合儿童、青少年和青年身心发展,又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性教育目标。在制定目标时,可以以纲要中设置的目标为指导,注重目标的明确性及可评价性。
最后,在具体开展性教育工作时,不论是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实施与监测,还是性教育工作的外部支持,都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根据本土背景对纲要中提供的建议进行辩证地对待,符合本土文化规范及社会道德的内容可予以采用,不符合的部分应结合我国的社会背景进行再思考,予以调整后再做判断,尤其是涉及某些敏感话题时要愈加注意。第二,不同主体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发挥合力共同推进“全面的性教育”的顺利进行,在国家及地区政策的保障下,学校大力开展“全面的性教育”工作,家庭对学校的工作予以支持并积极参与,教师在认同课程中的价值观后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从而为儿童及青少年创造和谐统一的性教育环境,促使性教育的内容成功地内化为他们的一部分,以实现其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