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本园在开展家长访谈工作时发现的“忙忙碌碌,收效甚微”的现象,经过大家反复讨论,我们决定依托情境学习理论,解决传统家园共育工作中去自我、去情境的顽疾。
传统的家长访谈往往限于幼儿入园、离园时的短暂交谈,即使可以通过微信进行交流,交流的范围与内容也较为局限。情境访谈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现场感,家长在真实情境下切实感受幼儿在园的生活情况以及师幼互动的实际情况,对提升家园共育工作有很大帮助。当然,这需要教师和家长都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而,在活动初期教师和家长会产生质疑:这有必要吗?我们通过园内的各种宣传活动让双方都认识到这种付出是双赢的,是值得的。因为它将使家园之间增强信任。家园之间一旦建立了可靠的信任,后期家园共育的沟通工作将会十分顺畅。
一对一的家长访谈也为幼儿园、为教师提供了推介和宣传的平台。在沟通中,家长更了解教师的日常工作,教师也更了解家长的实际需求。通过观摩幼儿活动的实际情境,家长实事求是地做出评价,真心实意地、发自内心地对教师的工作给予肯定。一对一家长访谈不仅是工作的过程,更是研究的过程,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在这种有针对性的家长访谈形式中,家长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他们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想要与教师沟通的内容。在真实情境下观摩幼儿活动,让沟通更有依据,拉近家长与教师的感情,也大大提升了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满意度。
将理念变成统一的管理制度或标准才能有效地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做好顶层设计,对访谈的时间、地点、形式、范围进行统筹规划,制定成统一的制度标准,保证每周开展1~2次家长访谈。每次1~2小时,每学期全园家长能够接受1~2次访谈,保证每一位家长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
如同上好一堂课先要充分地进行备课,要想做好情境访谈工作必然需要教师备好访谈的“课”。(1)备幼儿:在访谈前重点观察被约谈家长的孩子的日常行为,明确访谈目的,拟定访谈的具体内容,让访谈更有针对性。(2)备家长:对家长的教育理念、接受程度以及实际需求的把握也是进行情境访谈的重要准备。在进行一对一访谈之前,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日常沟通时,抑或在与家长确定约谈时间时,都可以主动了解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需求和疑惑,同时要结合自己对被访谈家长的幼教认识、方法、态度的了解,提前准备好用何种访谈技巧和谈话艺术进行深入沟通。(3)备活动: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和家长实际需求,教师在访谈前要安排适宜的活动。为家长呈现的观摩活动必须是真实情境中的,必要时可让家长不出现在幼儿视野范围内。围绕访谈的目的突出重点活动,这样才能为访谈的深入开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撑。
采取扁平化管理措施,在规则制度统一的前提下,将管理重心下移到各个年级,分层进行精细化管理,三个年级各有一位中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激励机制、落实机制、监督机制等,每月定期召开管理会议,总结、规划、部署各年级下一步家长访谈工作的开展。对家长进行分层管理,从两个方面确定约谈顺序,一方面根据家长的空闲时间来安排约谈,另一方面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与家长约谈的先后顺序。
在实施中,我们以“课程”为抓手,通过看日常教学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以“访谈”为手段,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习惯、学习品质等。不仅统一确立一对一家长访谈的大目标以及访谈工作的时间节点,而且在统筹规划下,各年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致计划,推动访谈工作的深入开展。
访谈范围:每次邀请一位家长进行访谈,尽量约谈幼儿父母中的主要教育者;如果要在一个学期内约谈同一名幼儿的家长两次,尽量让父母双方都能分别接受一次深入的情境访谈。
访谈形式:借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让·莱夫教授的情境学习理论,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安排家长先观摩幼儿活动,随后教师与家长一对一访谈,观摩幼儿活动可以采取现场观摩的直接形式,也可以利用电子屏模仿观察窗的形式进行。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是一个个体性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更是一个社会性的、实践性的、以差异资源为中介的参与过程。因此,通过依托情境学习理论,我们最终提炼出家园共育的关键取决于家园合作的态度——平等待人,尊重而不迁就,取决于幼儿园是否满足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需要,家长是否接受幼儿园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科学理念。当双方条件都满足时,家长合作的愿望将会更强烈,家园共育的成效将会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