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想象与表现互为羽翼
——探微幼儿美术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2018-04-03 01:35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想象力图形想象

“想象是一切希望和灵感的源泉。”失去想象就没有创造,人类社会将停滞不前。想象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想象借助表现得以实现,表现则依托想象得以完美,想象与表现互为羽翼。想象力是人的核心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标志,想象力的价值无与伦比。幼儿虽然天生具有想象的潜能,但其想象力的提升有待于后天培养。笔者作为幼儿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主动激发幼儿想象,开发幼儿的想象潜质,潜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一、营造情境,点燃想象

想象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无中生有,想象需要基于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表象基础上展开。因此,我们要为学生营造现实情境,为学生提供真切感性的环境,帮助他们形成表象,激发他们的想象。现实情境为想象种子的萌发提供了土壤,美术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体现生活性和趣味性,生活情境给学生真实感,趣味情境给学生新奇感,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想象,感性而有趣的情节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物质支撑。例如,在教学“图形想象画”一课时,为了吸引幼儿对图形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想象,笔者预先布置了“图形王国画展”,组织幼儿观看图画展览。在观看和欣赏了各种精美的作品后,笔者引导幼儿讨论:最喜欢哪幅画?画中藏着哪些图形?充分讨论后,幼儿纷纷汇报发现。我又追问道:“图形可以变幻出美丽的图画,这些图形还可以变成哪些漂亮的东西?”笔者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画展激发了幼儿的想象。笔者还经常基于生活背景开展美术教学,利用生活中的人、物、情、景作为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活想象。

二、依托造型,再造想象

离开了真实的物质世界,想象便成为泡影。现实造型是想象的归宿,想象力需凭借造型得以表现,造型为想象力的展现提供了舞台。造型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形式,是一种视觉形象创作活动,幼儿美术学习常用的造型手段有绘画、拓印、雕塑等,造型既是幼儿情感、思想的表现形式,又是幼儿想象力的载体。

再造想象是依据语言或非语言的描述在大脑中形成相关事物形象的想象,幼儿的想象多为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幼儿想象力发展的基础。笔者在美术教学中关注幼儿再造想象的培养,依托造型表现,通过幻想画、叶贴画、沙雕、泥塑等活动形式,引导幼儿将想象化为现实,在亲身经历中感受与品悟,享受造型的乐趣,提高想象能力。例如,在“叶贴画”教学中,笔者先让幼儿说说:喜欢哪些小动物?它们长什么样子?然后引导他们联想:生活中哪些树叶的形状与它们相似,可以用什么树叶来表现小动物。在幼儿展开了充分联想与交流后,笔者带领幼儿到园区植物园中收集树叶,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造型需要,选择了形状不同、颜色各异的树叶。然后,笔者让幼儿动手粘贴,通过造型来塑造动物,将自己的想象展现出来。有的孩子塑造了金鱼,用广玉兰叶做金鱼的身体,用枫树叶当金鱼的尾巴;有的孩子以小乌龟为原型,用柿子叶当身体,用桃树叶做头和脚。在幼儿贴画结束后,笔者组织他们展示交流,引导他们在观察中想象,在思考中评价,将造型与想象进行比照,从而不断提升想象能力。

三、优化创作,创造想象

“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比起有待创造的东西来说是微不足道的。”雨果道出了创造与再造的差异。新世界属于创造者,创造想象属于高层次的想象,创造想象需要创造性思维,即遇到问题能够进行发散性、独创性思维,另辟蹊径去解决问题。笔者在美术教学中组织幼儿进行二次创作,激发幼儿的创造想象,引导幼儿放飞想象,自由大胆表现,在优化创作中润泽幼儿的想象力。二次创作成为创造想象的推手,为幼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在创造的天空中尽情翱翔。例如,“泥巴变变变”一课,旨在让幼儿通过泥塑活动,将联想与造型结合起来,发展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教学中,笔者开展了两次造型活动,第一次造型活动让幼儿依据喜好,自由想象塑造形象,有的幼儿将泥巴搓圆压扁做成一块“烧饼”,有的幼儿将泥巴搓成细细长长的一条蛇。幼儿的创作都比较简单,缺乏新意。笔者在引导幼儿展示交流后,鼓励幼儿“二次创作”,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优化。为了完善造型,幼儿再次展开了想象,重新构思。有的甚至完全否定原有作品,标新立异地创作了新作品,一件件富有创意的作品诞生。二次创作让学生突破了惯性思维,积极发散思维,大大提高了创造想象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精神。

“想象力是创造力和智慧的必要背景。”让我们立足美术课堂,引导幼儿在想象中表现,在表现中想象,不断丰满幼儿想象的羽翼吧!

猜你喜欢
想象力图形想象
快乐的想象
看见你的想象力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打开新的想象力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