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延安中学的办学经验及其历史意义
——纪念中国共产党创办中学教育80年

2018-04-03 01:35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边区师范

陕甘宁边区延安中学,是党中央和边区政府于1938年8月在陕甘宁边区最早创办的一所普通中学,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创办的第一所中学。根据战争形势变化结合边区实际需要,从最初的陕甘宁边区中学、边区师范、延安师范、陕甘宁边区延安中学、行知中学、第四后方医院、延属分区党校,发展为陕西省延安中学;并在各个时期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秉承“为革命战争服务、为边区人民大众服务”的办学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边区的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将学校办成了陕甘宁边区中等教育的楷模,形成为一所“大延中”,积累了在非常时期十分艰苦的环境中创办中等教育的宝贵经验,无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是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陕甘宁边区延安中学的办学经验

(一)以政治教育为抓手,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动力,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陕甘宁边区延安中学在各个发展时期均无一例外地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其核心是要求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并对学生实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边区中学时期,一方面要与日本侵略者斗争,另一方面又要应付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摩擦和经济封锁,这种形势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把广大师生凝聚在一起,而这种精神力量就来源于学校对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这一时期,理想信念教育是以实施国防教育,培养有民族观念、有民主思想、有抗战建国之能的新青年为宗旨。具体表现在政治课的设置及内容:一周安排三节政治课(有很短的一个时候增至四节)。其中一、二年级共同上的政治课如精神总动员、抗战形势、全民族当前任务、论新阶段及青年问题等,在政治课内占的分量相当重。边师时期,学校的政治教育主要是表现在利用政治、社会科学、历史等科目及实际抗战活动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政治觉悟,并且使之养成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延师时期的教育方针:确定延师是干部学校,是为政府训练师资和区乡级干部的学校。因而这一时期的政治教育是以为工农大众服务、为边区革命服务为目标的。

(二)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手段,发扬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陕甘宁边区延安中学的优良传统,学校将这种优良传统贯穿于其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这对于塑造学生健康的思想意识,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意义重大。而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学校组织的各种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革命战争环境中,延安中学面临物质资源严重匮乏、办学条件异常艰苦的困境,因而一方面响应边区政府号召开展生产劳动,通过自力更生解决生活和办学问题,另一方面在学生中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浪费行为。1940年12月16日边区政府教育厅生产自给委员会《关于生产自给各中等学校和剧团的指示》中明确了生产自给的重要意义,并给各个学校分配了生产任务。其中边区第一师范人数400人,按照每人借给资本五元,共需分配资本2000元,赢利6000元,学校达到了部分自给。边师第一年,是在生产、搬家、建筑、学习的交替中进行的。其中,秋收劳动占时21天,开荒种地53天,锄草39天,搬家43天,建筑校舍109天。学生在这些生产劳动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发挥创造性,磨炼意志力,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品质。生产劳动之外,延安中学师生还参加冬学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农村各县开展调研活动,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点和群众观点。

(三)贯彻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在教学中不断发挥创新精神

延安中学贯彻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将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实习活动有机结合,达到学与用的结合,增强学习针对性。边区师范在头一年中,除课堂学习外,还进行了开荒种地、秋收、锄草、搬家、建筑校舍等生产劳动,部分师生还分配下乡办冬学。尽管劳动耽误了一定的学习时间,但在当时特定环境下,这些活动不仅解决了学校师生的生活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精神。

延安中学时期,师生们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实现了理论与实际、学与用结合的目标。延中在教学上采用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并取得良好效果。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学、做合一就是以“做”为核心,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延中通过“教”与“学”同“做”结合,同实际的生活结合,来反对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通过生活教育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扬学校的创新精神。

二、陕甘宁边区延安中学的历史意义

(一)通过不断改革机构建制、培养任务和教学内容将学校办成了“大延中”

如果说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创建延安高等教育体系,先后将八所院校调整合并为一所综合性正规性的延安大学,从而凸显出现代大学制度的主要特征,基本建成了现代大学制度,那么在中等教育方面,党中央和边区政府根据战争形势变化与边区实际需要不断调整与改革延安中学的机构建制、培养任务和教学内容,将延安中学办成为陕甘宁边区中等教育的楷模,形成了“大延中”。学校教育既为升学作准备,又通过办附属小学作为中学的实习园地,通过办地方干部班为学校所在地方培训干部,同时又紧密联系实际为社会需求服务。

陕甘宁边区延安中学在其发展的各个时期,为适应边区形势和任务变化的需要,不断调整培养任务及其职能属性。边区师范主要是以培养小学师资为主的干部预备教育。据1942年调查结果显示,边区师范第4师范班,共有学生28人,其中当小学教员24人,升学1人,留校工作2人。可见,任小学教师的比重占到总数的60%,升学只占到18.5%。1942年边区师范接收裴庄小学为附属小学,作为师范生的教学实习场所。通过实习提高了学生的教学能力,收到了良好效果。1943年,中等学校整学会议之后,边区的中学和师范都开办地干班。1944年边区政府确定中学、师范承担提高现任干部与培养未来干部的双重任务。延安师范、延安中学、行知中学均开设了地干班,培养地方区乡干部,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锻炼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优良的工作作风。而延属分区党校就是彻底实施干部教育的学校。

陕甘宁边区延安中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边区实际相结合,以达到为边区社会服务的目的。“边中”学生开设“训练宣传群众的技术”课程,以使学生掌握动员群众支持抗战的方法。边区师范学生下乡办理冬学,一方面提高了群众文化水平,另一方面使群众了解政府的政策,从而成为边区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第四后方医院时期,师生学习医疗护理等技术直接为伤病员服务,使其重返战场。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边区延安中学为边区社会服务的功能。

(二)在不同发展时期培养人才的过程也是对延安精神弘扬与实践的过程

延安中学始终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培养目标的首位,并将其作为形成学生崇高理想信念的重要精神来源。延安中学开设的政治、时事政策、社会学、历史等科目及抗战实践课程,提高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政治觉悟,树立了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延安中学响应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号召,做到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例如,行知中学在1946年组织学生开展农村调研活动,主要内容是对群众进行识字教育、时事教育,调查农村一般情况、帮助群众写对联的年节活动等。这次活动师生深入到群众中间,接触到实际问题,并尝试在做中学,逐步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在课堂教育效果好。这种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教学的新方法,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延安中学师生发扬了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陕甘宁边区延安中学成立初期面对物资匮乏、经费困难的艰难条件,就是采取自力更生的办法解决的。没有校舍,师生就自己动手新建;没有教材,教员就自己编写;没有笔墨和纸张,就用树枝、石子在地上书写。师生遇到困难时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在大生产运动时,延安中学师生自己动手开荒种地、秋收、锄草、搬家、建筑,这些生产劳动既解决了学校的物质生活困难,又培养了师生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延安中学的师生发扬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干精神。他们深入群众宣传抗战最终胜利理论,报告抗战军事进展,传达政府制定的政策法令、帮助抗属劳动、组织识字小组和冬学、帮助乡村小学解决实际问题等,了解群众生活,和群众打成一片,学生关心群众、为群众服务的热情高涨。这不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体现吗?行知中学组织学生寒假下乡一个月即有显明的效果。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把战争情况给讲了一阵,那老汉把三国的故事给我讲一顿,谈得真是亲热极了。接着他端了一盆稀饭叫我吃。”“他们对识字是很喜欢的,而对我们又是这样热爱,我们一定要把字给他们多教一些,这才对得起他们。”这些日记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学校师生爱群众,为群众热情服务的事迹,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实践。

所以,延安中学在办学过程中不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而且也形成了自己学校的教育精神。这种精神如同抗大精神、南泥湾精神、整风精神、白求恩精神一样,是延安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当下经济蓬勃发展,中小学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市场经济影响,生发出诸多教育问题,如教育越来越奢华,越来越功利,应试教育日趋严重;家长焦虑、攀比,包办孩子的一切;孩子“巨婴化”,只会学习等问题,从而导致其在生活中未经历过困难,未遭遇挫折,一旦遇到困难、遭遇挫折,则不知如何解决。针对这种情况,号召全社会学习和发扬延安精神,培养中小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延安精神包括延中精神应在全社会加以提倡和发扬,使其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有效地传承下去,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

猜你喜欢
陕甘宁边区边区师范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陕甘宁边区实录》与中共自我形象的重构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新中国的雏形:陕甘宁边区
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拥军工作的述评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