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暘,顾龙强(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722)
随着现代化城市交通工程的快速发展,对于地铁项目的总体建设工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有序、高效地组织地铁工程施工,合理组织安排工期,减少不必要的工序搭接时间,就显得非常重要。
按照江苏省无锡市地铁1号线原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要求,长广溪站作为始发站。长广溪站为既有运营车站,周边建筑物、人流量较大,始发风险高,对周边建筑物、交通导行的影响波及面广。根据实际情况,考虑盾构机始发的安全性和施工效率,采取在还未建成的车站雪浪坪站进行盾构机的始发作业。这对项目部管理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很大的考验,首先要满足工期节点,刚开始建造的雪浪坪站北端头井主体结构必须在2个月内完工,才能满足盾构机始发条件,保证整体的工期按照原有工期节点正常施工。
北端头井结构段为异型结构,施工构造最为复杂,相应的施工建造技术也是需要攻关解决的。首先面临的是模板支架系统的选型,其次是支护结构的拆除与主体结构的施工工序的衔接,这些都对结构施工工效提出了很大的考验。项目部提出3项应对措施:①将北端头井的换撑形式进行优化设计;②钢模板施工方案改为木模对撑方案;③提高底板、中板混凝土强度等级。
按设计方案,底板浇筑完成,达到设计强度的 70%后,进行第4 道钢支撑的拆除,养护时间考虑为7 d,拆除第4 道钢支撑的时间为2 d。下阶段进行 B2 层侧墙的钢筋模板施工,模板采用钢模板加三脚架的单侧钢模施工,侧墙施工需要7 d时间,待侧墙养护达到设计强度的70% 进行拆模,养护时间10 d,拆模时间1 d,开始施工换撑,换撑共8根斜撑,配合钢围檩施工,共需2 d时间安装完成。待换撑完成后,再拆除第3 道钢支撑,完成换撑工序施工。
表1 换撑施工工期情况表(设计工况)d
在不考虑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端头井段在底板施工完成到第3 道钢支撑拆除,完成换撑工作的整个工序需要 31 d时间。这对于工程施工特别是区间施工而言是很长的周期,因此尽可能缩短工期,对于工程施工是较为有利的。
施工方考虑对原设计工况进行调整,首先是提高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改为提高一级,以求底板早期强度提升的速度,也尽可能地减少底板强度过快增长带来的收缩开裂等不良影响。其次是采用先换撑在施工 B2 层侧墙的施工工艺,将换撑形式进行了调整,将 8 根斜撑变为 4 根直撑+6 根端墙的斜抛撑。从受力角度考虑,直撑施加的轴力更大,对于基坑安全更为保险,而斜抛撑能够解决端头受力变形带来的不利影响,既实现了换撑,又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换撑施工工期情况表(调整工况)见表2。
表2 换撑施工工期情况表(调整工况)d
通过采用提前换撑方法实现了工期转化,侧墙模板也从单侧钢模板调整为木模板带模养护施工,共节约工期 12 d。
(1)按照原设计工况施工。底板养护 7 d,B2 层侧墙养护 10 d,中板养护 5 d,B1 层侧墙养护 10 d,共计 30 d养护时间。
(2)按照支撑调整工况施工。底板养护 5 d,B2 层侧墙养护时间可以节省,中板养护 5 d,共计 10 d 养护时间。同样的支撑体系使用在中板上方,提前换撑,B1 层侧墙养护时间可以节省,共计可以节省养护时间超过 20 d。
依据现场重型车辆出土与行走路线,预估单边超载已增大至 35 kPa 左右(动力系数按 1.3 计)。根据最终内力包络图的计算可知,北端头井开挖最终位移约 21.32 mm。
出土方式在计算中难以确定,计算中一般假定一次性开挖,图纸中要求分层分段开挖只是利用时空效应,控制变位的安全储备。
(1)有钢围檩时,单根支撑钢筋等效刚度,支撑中点处为 251.4 MN/m,支撑点处为 294.7 MN/m。采用支撑中点处等效刚度计算包络图。
(2)现场调整方案采用接头箱方案,进行直撑断面计算。根据包络图计算可知,位移增大至 20.71 mm,4根φ609 mm钢管最大受力,满足要求。在墙截面配筋计算中,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的配筋也满足要求。
为确保北端头井主体结构施工进度,尽量减少混凝土养护、支撑拆除的时间,方案调整为使用2道φ800 mm 的钢支撑替换原 3 道φ609 mm 的钢斜撑。
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养护 3~5 d→拆除第4 道钢支撑→底板上3 m 高位置,凿除地墙主筋,焊接双拼工字钢接头箱,加设 4 根φ609 mm 的东西向的钢支撑,南北方向在底板上3 m高的地墙上凿除主筋焊接钢板,两端用钢垫箱做反力架,中间φ609 mm 钢支撑与底板预埋件进行焊接,北侧每幅墙上布置1根斜抛撑→拆除第3道钢支撑→B2侧墙浇筑→中板浇筑。
(1)工况一。底板使用C40混凝土浇筑后,养护5 d,拆除第4 道钢支撑,在东西方向上替换4根φ609 mm的钢支撑,此道钢支撑位于底板上部 3 m,施加预加轴力到20 MPa后;南北方向上用φ609 mm钢支撑与底板预埋件进行焊接,北侧每幅墙上布置1根斜抛撑,共6道。根据第一段换撑体系加上后的情况,观测监测数据,基坑变形速率可控制在 2~4 mm 内,未达到预警值,基坑整体稳定。此处换撑,底板混凝土养护,考虑5 d养护时间。
(2)工况二。B2层侧墙浇筑完成后,拆除第3道钢支撑。此处拆撑,B2层侧墙混凝土带模养护,可减少10 d养护时间。支撑方面较原设计水平支撑道数一样,基坑整体处于稳定状态。
(3)工况三。中板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到C40,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除第2 道钢支撑,在东西方向上替换4根φ609 mm的钢支撑。此道钢支撑位于中板上部1 m,施加预加轴力到24 MPa后,此时端头井段由底板、1道水平支撑×4、6道斜抛撑、中板、1道水平支撑×4、边桁架体系、第1道混凝土支撑组成整体框架传力体系。
由于将中板上部支撑增加一道水平支撑,中板及下部侧墙混凝土带模、不拆除支架进行养护,所以可减少 7 d 养护时间。支撑方面与原设计相比,原设计为中板上下各存在一道支撑,现支撑方案与原设计相近,基坑整体处于稳定。
(4)工况四。B1层侧墙、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5 d混凝土养护时间后,拆除排架,此时端头井段由底板、1道水平支撑×4、6道斜抛撑、中板、1道水平支撑×4、边桁架体系、顶板、第1道混凝土支撑等组成整体框架传力体系。
顶板及B1层侧墙混凝土带模、不拆除支架进行养护,可减少7 d养护时间。支撑方面与原设计相比,原设计为中板下一道支撑,现支撑方案为中板上下各设置1道支撑,间隔布置,基坑整体处于稳定。
施工单位考虑在直撑部位采用圆形接头箱形式施工,斜抛撑部位采用工字钢板型接头箱形式施工。支撑加设前预铺好防水卷材,固定在地墙面层上,在接头箱中间位置再设置1 道镀锌钢板止水带,2 道防水工艺,增大渗流路径,从而减少发生渗漏的可能性。先换撑工艺现场施工图见图1。
图1 先换撑工艺现场施工图
地铁工程围护实行先换撑的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养护 5 d→拆除第4 道钢支撑→底板上 3 m 标高位置→凿除地墙主筋,焊接接头箱→加设4根φ609 mm 的东西向钢支撑→北端墙方向在底板上3 m高的地墙上凿除主筋焊接钢板→两端用工字钢做反力架→中间φ609 mm 钢支撑与底板预埋件进行焊接→北侧每幅墙上布置 1 根斜抛撑→拆除第3道钢支撑→ B2层侧墙浇筑→中板浇筑→中板养护至 70% 强度→拆除第2 道钢支撑→ B1 层侧墙及顶板施工。
本文是基于地铁围护结构倒换撑施工工艺进行的可行性研究。在现有地铁车站施工技术条件下,地铁车站围护结构临时钢支撑提前换撑工艺,配合施工监测的有利监控,完全可以进行优化调整,从而加快地铁车站的施工进度,避免出现大量劳动力的窝工、设备材料闲置现象。特别是在施工端头井段存在 1 道换撑时,可以提高地铁土建工程的施工功效,也能避免主体结构后期发生渗漏水。本项目提供了成功实例,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