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树木作为林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树木栽种数量和栽种方式进行适当调整,可以有效改善当前的林木结构,增加森林覆盖率。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森林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大力实施人工造林,使得我国林地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对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此,在今后植树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林业树木栽培技术研究,通过利用更加成熟的栽培技术来有效弥补现有林木结构不合理、生态保护力度有待提升等问题,进一步提高珍稀林木和稀有树木的成活率,优化林木结构,为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林业树木栽培技术要点,现将具体研究内容介绍如下:
1 林木育苗技术
1.1 育苗树种选择
在育苗树种确定过程中,由于各个区域之间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地质环境存在较大差异,使得林木育苗品种也存在很大差异,再进行人工造林时,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树苗进行培育,这样有利于提高林木的成活率,保证树苗移栽之后健壮成长。林木育苗应该严格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尽量选择乡土树种。在引种之前,一定要结合本地区的气候环境,选择能够适合本地区气候环境的树种开展育苗。
1.2 育苗地选择
苗圃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直接影响到苗木的成活率和林木种类的选择。通常情况,苗圃面积越大,能够种植、移栽的树苗种类越多,种类越多整个树苗在市场中的风险抵抗能力就越大。在育苗地选择过程中,应该确保周围水源供给充足、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土壤有机质丰富、土壤层深厚,还要选择远离主要交通干道,有利于苗木运输的交通便利的地点作为苗圃。通常情况下,苗圃尽量不要选择在靠近居民区,防止人畜破坏苗圃。
1.3 育苗技术
不同的林木树种要选择不同的育苗方式。在林木育苗过程中,常用的育苗方式主要有播种育苗、无性繁殖育苗和容器育苗。首先,播种育苗是最常用的育苗方式,但由于该种育苗方式常常会受到季节气候、地理条件、种子大小、种子来源、播种机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对林木品种的要求较高。一般情况下,播种育苗适合苗圃地条件较好,种子来源广泛,种子颗粒较大。在播种育苗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相应的处理,通过利用保水剂和生根粉处理,提高种子的萌发能力;其次,无性繁殖育苗,又被称为扦插育苗方法。该种育苗方法适合那些生根能力较强的树木。例如白杨、白榆、桉树、刺槐、桃树、泡桐、柳树等树种。无性繁殖育苗在林业生产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能够有效保存母本的遗传特性,繁殖周期较短,在较短时间内能够为林业造林提供大量优质的林木种苗;最后,容器育苗技术是最近几年应用的一项新技术,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项技术,与传统育苗方式相比,容器育苗具有育苗周期短、鱼苗规格和育苗质量较好控制,苗木出圃率高,节约种子用量的特点。苗木在运输过程中也比较容易控制,避免根系失水导致苗木死亡率升高。同时容器育苗操作简便,受季节影响较小,造林成活率较高,并且适合于机械化操作。在育苗过程中要结合所育苗林木的品种科学配制育苗基质。容器育苗采用的容器主要有纸质容器、塑料薄膜容器、硬塑料容器、泥炭杯等。在选择育苗容器时,一定要结合林木品种,以经济成本为第一要点,确保培育出高质量的林木,促进林木根系健康生长。
2 栽植技术
2.1 科学选择树种
植树造林过程中,科学选择树种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举措。在树木种植之前,首先应该对所选择的林木种类的生活习惯有一个详细了解,确保所选择的林木能够适应本地区气候环境。一般情况下,应该选择根系发达,生长旺盛,木质化良好的林木幼苗。林木幼苗在选择过程中,还应该确保幼苗健康,没有机械损伤,没有病虫害危害。对于外来引进的林木种苗,一定要做好检疫工作,避免引种导致新的疫病引入。
2.2 造林地改良
造林质量与造林地的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为了提高林木成活率,在造林之前需要对林地进行有效的整理,打造优良的适合林木生长的环境。通常情况下,不同的苗木对造林环境也存在很大差异,种植林木之前要对土地的质量、地形和环境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结合林木生长特性,对造林地进行适当的整理。在开挖定植穴造林之前要对造林地进行全面清理,将造林地内的杂质、石头、灌木、要根据立地的地形条件综合确定。通常情况下整地技术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对于地势平坦、土壤层深厚的造林地,一般适合全面整地,整地深度控制在40~50cm。对于造林地存在一定坡度,不能够应用全面整地技术的,要结合造林地坡度大小进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块状整地方式。带状整地就是在造林地呈现长条状的翻耕土壤,并且在翻耕部分之间保留一定原有植被的整地方式,该种方式比较适合机械化操作,对立地条件改善具有很好的作用,不会导致土壤过度裸露,造成水土流失,省工省时。块状整地方式就是以种植点为中心,将种植地以块状的方式翻耕土壤。这种整地模式比较灵活,节省人工,成本较低,不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但是对立地条件的改良作用较小,它适合各种林地,山地造林,特别是对于地形破碎、坡度较大的山地金和岩石裸露但局部土壤层深厚的山地、伐根较多的迹地、植被茂盛的山地具有很好的整体效果。山地块状整地方式分为了穴状整地、块状整地、鱼鳞坑整地,平原地区块状整地方式主要有块状整地、坑状整地、高台整地。对于土壤呈酸性的土地,在林木定植之前,应该对土壤进行适当改良。通过向土壤中施入生石灰、增加有机肥的施入量、深翻土壤、开挖排水沟等多种方式,对土壤进行有效改良。
2.3 开挖定植穴
林木种植的第一步就是要开挖沟槽,沟槽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林木的成長情况,成活情况,因此必须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沟槽开挖完毕之后,就是开挖深坑,深坑的体积不宜过大和过小,通常情况下以50立方厘米为宜。深坑开挖完毕后,选择完全腐熟的有机肥施入深坑之中,然后回填土壤,回填土壤要高出水平地面,呈现拱形。等到土壤回落之后,根据苗木根系大小,开挖与之相适应的定植穴。
2.4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提高林地土壤利用率,确保水分供给充足,促进个体健康发育的重要举措。在林木定植过程中,要结合林木生长特性科学定植。一般情况下造林密度的确定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首先,林木树种的生物特性、生長速度。对于生长速度较快、喜光照、树冠较大的适宜稀植,反之要密植;其次,造林立地条件较好,造林密度可以适当稀一些,对于干旱地带,应该适当增加造林密度,以确保林木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郁闭,形成良好的林分结构;再次,结合经营条件,确定造林密度。通常情况下,集约栽培人工林造林成本较高,林木生长较快,造林密度不宜过大。经营较为粗放的人工林,造林密度可以适当增大一些;最后,造林成本和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造林密度较高,所支出的经济成本相对较高,同时获得的经济效益相对较大。但过大的造林密度也会影响到林木的正常生长,不但不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反而会严重影响到造成成败。因此,在造林密度确定过程中,应该对经济效益进行充分的论证探讨,以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
2.5 栽植技术
林木栽植之前,应该根据树种、苗木生长特点、土壤墒情,对苗木进行修剪、截杆、修根、剪枝等处理。在定植之前,将苗木根系浸润在生根溶液中,或者进行泥浆处理,这对提高苗木成活率有很大帮助。有条件的地区,在对苗木进行处理过程中,还可以向泥浆中增加一些磷肥,这样有利于苗木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促进新根生长。植树造林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以春季造林最为适合。春季春分到惊蛰,选择雨后或阴天栽种。容器育苗和带土坨的苗木通常情况下不受季节限制,可以随时移植。开挖好定植穴之后,将苗木根系进行适当修剪,放在定植穴之内,保证根系舒展,然后回填定植土,当回填到定植穴的2/3,轻轻提一下苗木,确保根系和土壤充分接触然后回填定植土,用脚踏实,灌溉透水覆盖地膜。对于地势相对较为平坦的造林地,可以采用机械或人工开沟方式,将苗木按照一定的株距,种植到沟内,回填土踏实。在定植过程中,要确保回填均匀一致,苗木端正,根系舒展,根系和土壤接触密切。所有苗木应该做到当天起苗当天栽植,当天栽植不完的苗木要进行假定值,放置在湿润背风的地方,并覆盖稻草灌溉,避免苗木失水而死。
3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林木成活率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在整个造林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在林木种植初期,要密切观察林木生长情况,发现有病虫害威胁,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隔离。林业病虫害防治应该始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的防治原则,当上述三种防治手段达不到防控标准之后,应该及时选择农药,进行针对性的化学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