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

2018-04-02 06:32王洋
新农村 2018年35期
关键词:林间林区药液

王洋

随着我国对植树造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国家每年会下大力度开展一系列的人工造林。但由于重视造林轻视管理,使得林业病虫害防治不到位,再加上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规划,营造了大面积的纯种林,使得森林的林分结构过于单一,一旦某些病虫害在林间流行发生,将会在较短时间内向着整个森林系统传播蔓延,造成严重损失。为了更好的保障林业建设效果,发挥林业建设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方面的作用,需要我们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然后论述了相应的防治技术方法,现将具体研究内容介绍如下:

1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1 气候环境突变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挽回的趋势。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对我国气候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冬季温度较高,春季引发干旱,夏秋季节极端天气突发,给多种致病原和害虫侵袭、越冬、繁殖、生长提供了条件。再加上林区树木种类繁杂,某些病虫害会在植物生长期内连续发生。过去不容易发生的林业病虫害,由于气候不稳定增加了发病几率,很多病虫害常常会一年连续发生多次,危害程度逐年加大,常常给林区造成毁灭性打击。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很多虫害在冬季依然可以正常活动,使得林区病虫害虫源越来越多,对林木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此外,不稳定的气候环境,使得病虫害的种类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病虫害为了更好适应气候环境,不断进化演替,自身药物抵抗能力不断增加,使得林区受病虫害威胁的面积逐步增加,对林业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1.2 林区管理问题

上世纪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由于过度重视经济发展,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我国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大量原始森林被破坏,森林的更新速度放缓,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目前,原始森林成长速度缓慢,不能够满足社会对木材的需求。为了有效缓解原始森林的破坏进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强化原始森林保护,并将植树造林纳入国策,每年会进行一系列的植树造林活动。但在植树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注重造林,不注重后期管理,在造林之前并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林木品种选择不当,造林之后,林木成活率较低,造林林木种类单一,营造了大面积纯种林。由于纯种林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差,林间缺乏生物多样性,这是造成林业病虫害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林木造林之后,由于缺乏科学的养护管理,林木成活率较低,生长速度缓慢,抵抗力较差,很容易导致病虫害侵袭,危害林木健康生长,使得病虫害将加速发生,造林效果变差。

1.3 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不完善

我国大多数林区处于边远地区,信息闭塞,交通条件落后,这些地区工作的林业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教育,专业素质较差,对于林木病虫害防控认识不足,更没有条件进行防控。目前,在广大基层地区,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使得林区发生林木病虫害之后,不能够及时预警,及时响应,造成林业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2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方法

2.1 营林技术措施

从保护生态环境多样性,保护林业资源角度出发,对森林发生的重大病虫害和常发病虫害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营林控制措施,减少灾害发生,减少损失,为森林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在林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营林技术措施是一种既环保又实用的林木病虫害防治措施。首先,选择抗病品种。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林木病虫害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在林木品种培育过程中,应该将抗病选育和常规选育有效结合,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经济成本投入。抗病品种的防病效能很高,在林区一旦推广应用,就可以有效减少多种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大大节约防治费用。选择抗病品种不仅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技术措施,而且可以有效解决因为不当使用化学农药导致病虫害耐药性增加和环境污染问题。在植树造林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科学的规划设计,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尽量选择乡土树种,确保所选择的林木树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其次,育苗技术措施。在利用苗圃开展育苗工作时,应该做好育苗地的全面调查检测,避免选择有病虫害和鸟兽危害的土地作为育苗地。此外,还应该确保合理轮作,尽量选择前茬作物是农作物的土地作为苗圃地。常年种植茄科类作物和十字花科類作物的土地不适宜作为苗圃地。苗圃地附近不要有传染病菌的林木或者病虫害的中间寄主树木。在种植之前,通过对土地进行深翻处理,土壤改良,消毒处理,杀灭土壤中致病菌和虫卵数量,控制林木病虫害;最后,营林抚育技术措施。在进行林业经营过程中,要根据林木不同生长时期,采用不同的抚育管理措施,确保林木健康生长。在林木定植初期,要确保有充足的养分供给,保障林木健康生长,同时要高度重视猝倒病的发生,出现发病植株后要及时拔除,带出林间集中烧毁,并做好定植穴的消毒工作。造林前几年应该做好灌溉和除草,通过对林地进行抚育间伐,改变林分结构,提高林间通风透光率,减少病虫害传播发生。成年林应该加大监督力度,强化病虫害预警,发现病害林木应该及时砍除销毁。

2.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措施实际上是利用生物之间的相互协调作用,降低林间虫害密度,防控病虫害传播蔓延。林业上主要是利用害虫天敌防治病虫害。通过在林间释放赤眼蜂能够防治松毛虫,利用管氏肿腿蜂、茧蜂、啮小蜂防治松毛虫、舞毒蛾、舟蛾、白蛾等,这些害虫天敌在林木病虫害防控过程中,已经得到了比较好的应用。此外,还可以用用捕食性昆虫捕杀林间害虫。另外,还可以利用微生物制剂防治林间害虫。微生物制剂包括的细菌、真菌、病毒、线虫、源生物、立克次体等,这些微生物制剂具有靶向针对性,能够针对某一种或几种害虫进行针对性防控,具有很好的作用,同时对人畜无害,不会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危害。通过像林间释放鸟类,也是防治林业平虫害的一种有效措施。以鸟治虫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防治方法,对控制林间病虫害有一定作用,并且具有经济环保持续的特点。在林间通过释放杜鹃、大山雀、啄木鸟等多种鸟类,能够捕食大量害虫,对降低林间虫口密度,维护森林生态平衡,增加森林物种的多样性。

2.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一种手段,该种方式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效果较好。物理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工扑杀。对于昆虫个体较大,容易捕捉的,在虫害爆发之前,采用人工方式,对林间的害虫进行人工补助,防止病虫害传播蔓。该种方式成本较低,见效较快。但是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成本;其次,隔离法。对于在特定区域内,对于传播速度较快,扩展蔓延迅速的病虫害,为了防止其进一步传播危害,达到保护未发生病虫害林地的作用,可以在病虫害发生地和被保护地之间构建一定宽度和长度的无寄主隔离带,阻碍病虫害向着健康林地传播扩散;最后,诱杀法。利用某些病虫害的趋性进行诱导驱杀。该种方法方便操作简单易行,经济节约。通常情况下,害虫都具有趋光性,可以利用振频式杀虫灯杀灭成虫。同时在害虫交配关键时期,在林间释放干扰素,可以有效干扰雌虫和雄虫的交配。同时利用性诱导剂,还能够对林间的雄蟲进行诱杀,降低雌虫的交配率。该种方式已经成为林业病虫害防治的一种重要手段。

2.4 化学防治

当上述几种防治手段达不到防护要求之后,就需要选择化学农药,进行针对性化学防治。在选择化学农药防治林业病虫害时,一定要确保药物使用的针对性和科学性。避免选择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要选择对病虫害作用时间长,药物残留量小的低毒低残留农药。在化学药物防治过程中,主要包含以下几种防治技术:首先,低容量喷雾技术。低容量喷雾技术是指药液喷施量控制在每亩3.33~13.33L的药物喷施技术。在药物防治过程中,由于药液量大幅度减少,能够省时省力,同时还能够提高人工效果,节约用药量30%以上。由于药物使用量提高,能够确保林间药效发挥;其次,超低容量喷雾技术。该项技术是指每亩药物使用量控制在0.33L以下;最后,静电喷雾技术。静电喷雾技术是指药液在喷施过程中,喷施的药液具有带电性,使得喷出的药液能够均匀的分布在林间。由于药液之间存在相同的负电荷,药液在空间运动之间发生相互排斥,药液不能形成凝聚,有利于药液充分作用在植物表面,提高药效。

2.5 完善病虫害防治体系

在采用上述几种技术手段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同时,还要构建完善的病虫害防治体系,这对促进我国林业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林业部门应该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监控技术,做好林间信息的收集、整理,形成完善的数据库。可以将监控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有效联合,在各个林区布置多个监控点,能够实现对林业病虫害的实时监控,扫除林业病虫害监控盲区,方便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林间林区药液
记游哈林区(节选)
作 品:风景写生
——林间
林间游戏场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餐桌上的生命2——从林间到厨房
治斑秃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改进型纯相位相关亚像素级安瓿药液图像配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