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华
随着我国农业的较快发展,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并且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但是,在生长过程中易受螟虫的侵蚀,在一定程度上使产量大大降低。此外,螟虫是玉米生长过程中危害最大的害虫,呈现出逐年加重的趋势,造成玉米倒伏与控杆的情况发生,对玉米生长质量造成较大影响,所以,需要采取必要措施进行玉米螟虫的防治。
1 玉米螟虫概述与形态特征
1.1 玉米螟虫概述
玉米螟虫又称之为玉米钻心虫,属于鳞翅目,螟蛾科,是玉米生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害虫,其中玉米螟虫主要分为欧洲玉米螟虫与亚洲玉米螟虫两种,此种害虫地域分布比较广泛,比如河南、河北以及四川等地区。此外,玉米螟虫由于各地域气候有较大差异,播种季节也有较大的不同,不管是哪个季节播种都会受到螟虫的危害,特别是夏播玉米,对玉米的各个部位会造成较大影响,甚至使一些部位失去功能,是一种世界性的害虫。
1.2 玉米螟虫形态特征
玉米螟虫成熟后是一种中小型的蛾子,长度为20mm左右,身体为黄褐色,翅膀为土黄色,其背部有不同的斑点与条纹。此外,不同性别的螟虫身体颜色有一定的差异,雄性身体颜色较深,腹部偏瘦,在玉米植株上以鱼鳞状排列,会对玉米各个生长环节造成严重的危害。
2 玉米螟虫危害
2.1 心叶期危害
玉米螟虫在幼虫时期主要是在玉米的心叶内,随着幼虫的不断生长,会啃食玉米心叶,使其无法健康生长,长大后的心叶厚度会变薄,并且呈现出半投名状,同时又不规则的排孔出现,危害较大的心叶由于健康状况受到极大的影响,会停止生长,直接导致玉米在幼苗期发育不良,甚至造成死亡的情况发生。
2.2 孕穗期危害
玉米孕穗时期最为关键,为结果打下健康基础,此时螟虫会对玉米穗进行破坏,通过啃食玉米穗,逐步进入到内部髓部组织,吸收玉米穗组织中的养分与水分,在较大程度上阻碍了玉米的生长发育,严重减缓了玉米穗生长,严重者从内部开始腐烂,导致叶片枯萎。
2.3 抽丝灌浆期危害
玉米抽丝灌浆时期对玉米的结果尤为重要,螟虫会对雌穗花丝进行啃食,以至于花丝的断裂,大大影响了玉米穗灌浆。此外,玉米抽穗之后,螟虫啃食果实,使玉米粒出现发霉变质的情况,直接降低了玉米质量与产量。除此之外,此生长环节的气候,会孕育大量螟虫,刚好也是玉米成熟时期,也是需要提高防治的时期。
3 玉米螟虫的主要防治技术
3.1 绿色防治法
绿色防治技术主要是将螟虫从根本上进行防治,此种防治技术不会对玉米造成一定的伤害,并且无副作用,其中较多的螟虫会在玉米的秸秆与玉米穗内生存,等到气候成熟后会进行大量繁殖,会大量吸收玉米中的养分与水分,使玉米逐渐失去营养,会在较大程度上对玉米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这就需要将螟虫从根本上进行有效防治。可以在进行玉米种植之前对遗留的玉米杆进行彻底的清理与粉碎,或者采用有效的肥料、农药对其进行杀灭。
3.2 物理防治方法
由于螟虫对光纤较为敏感,并且对光纤比较喜欢,有较强的趋光性,但是在一些情况下也是螟虫的缺点,可以根据螟虫的趋光性使用高压汞灯对其实施杀灭。此外,高压汞灯对螟虫具有较强的诱杀能力,其中具体方法就是在玉米秸秆周围约10m处放置高压汞灯,高压汞灯的放置应当保持均匀,并且与水池进行有效结合,主要是诱惑螟虫,以此对其进行杀灭。此外,水池也是螟虫寄生的地方,在诱杀螟虫的时候应当保持水深在12cm左右,并保持水量的充足,同时还可以进行洗洁精的适量添加,能够起到诱杀螟虫的效果。除此之外,采用此种方法主要是在6月下旬—7月下旬之间,并且在每天凌晨3点开始照明,能够对螟虫进行有效的诱杀,表明物理防治技术需要选择合理的时间短,一般情况下,成虫阶段还可以使用DT-15P 型投射式杀虫灯对其实施杀灭,其投射杀虫灯的安装位置应与玉米地保持在200m的位置。
3.3 化学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技术主要是采用药物来消灭螟虫,选择一种名为“砂子药”的药物,撒在玉米株喇叭口内。此外,对螟虫的消灭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化学防治技术,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其中需要对砂子药的成分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需要50%的辛硫磷乳油与10kg的细砂实施有效混合,需要将药物撒施在每株玉米螟虫较多的活动区域,此种防治技术较为复杂,但是能够有效提升防治效果。除此之外,玉米孕穗期需要进行甲柳克颗粒剂的适量加入,同时撒施在花叶中,对螟虫有较高的杀灭效果,同时在螟虫幼虫期,在种植地中实施BT粉的喷洒,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并且在此基础上能够有效控制螟虫在玉米植株中的扩散。
3.4 農业防治
玉米的生长需要有一个较为健康的生长环境,这就需要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提升其生态环境,主要是因玉米是生长、生态环境与螟虫三者之间需要进行相互制约。此外,农业防治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其质量的提升,主要需要使用以下防治方法:在玉米播种时期,品种的选择尤为重要,应当选择具有较高抗病能力的玉米种子;还需要对玉米秸秆进行有效的处理,不但能够将其作为一种有效的肥料,而且在较大程度上可大大降低螟虫的危害性,以此降低对玉米的危害。除此之外,还需要根据当地环境与土壤类型,并利用螟虫的生活习性,对螟虫卵进行集中式消灭,以此提升玉米生长环境。
综上所述,对玉米生长过程中的螟虫采取有效的措施实施防治,不但能够提升玉米产量,而且在较大程度上可加快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此外,在对玉米进行螟虫的防治时,应采取科学的方法,同时技术研究人员可通过研发新的防治技术来降低螟虫对玉米的危害。另外,由于玉米生长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环环相扣,这就需要玉米栽培专业人员对玉米生长的每个阶段进行细心的技术管理,以此避免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玉米产量,提升我国整个农业产量与经济效益,为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