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新模式研究

2018-04-02 06:33刘谱
新农村 2018年32期
关键词:出租房德治村民

刘谱

乡村是国家政权的基础,我们国家是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乡村治理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乡村治理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乡政村治”的管理模式。当前,随着农村市场化、城镇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镇,农村社会基础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不能适应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发达地区农村。因此,必须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模式。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同时提出了“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的具体要求。相较于缩小城乡发展中的现实差距,建构聚焦于治理结构与治理基础的乡村治理体系尤为关键,而其中针对“自治、法治、德治”三者关系的合理设置问题则是构建乡村治理体系的逻辑起点,因为只有理清了三者的关系,才能科学合理地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的建构。

1 后庄村概况

后庄村是台州市黄岩区一个行政村,全村20.42公顷,农户560户,人口1980 人,分东西两个区。改革开放前的后庄贫穷落后,房屋破旧,道路泥泞坑坑洼洼又小又狭的烂泥路,没有一条象样的路,环境脏乱,卫生条件很差,生产上不去,口粮不够吃,粮食征购任务完不成,村民生活困难,村班领导不得力,个别的还犯事如同一盘散沙,这是造成后庄贫穷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2000年,后庄的集体经济只有5万,2018年,集体经济收入即将破1000万。笔者问村党支部書记郏正江,村长章嵩善等,后庄如何换了人间?他们说靠邓小平老人家的改革开放,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靠习总书记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决策。习总书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浙江要实现“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奋斗目标。这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吹进了后庄,干部村民思维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经过几年的实践,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村里除建新的用地外,留在村里的集体土地90亩,置换给经济开发区发展企业。2001年下半年,村两委认为要按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要求办,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的意愿,包括治理村庄环境,完善配套设施,节约资源,改善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素质,并要方便农民的生产生活,加快传统农村社区向现代农村社区转变,把新农村社区同城市化建设结合起来。这为后庄村的旧村改造指明了方向,全村统一规划、统一新建。请上海规划设计院的专家来村设计改造方案,全村按原来住的自然村,分成错落有致的东西两个片区。现在座座房子错落有致,卫生条件大大改善,篮球场、老人活动室、电视室一应俱全。

如今,村“两委”决定将继续发展壮大实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再创辉煌。在永宁江畔有一块村留地,现已建造成6000多平方米的商务酒店,完工后就能招商引资创造收入;与北城开发区置换而来的土地建造一幢商务写字楼,打造北城工业区最优的办公区;经七路将临街两侧的平房拆建成4幢大楼,打造一个小型商业圈,银行大楼、休闲中心、白领公寓等应有尽有。

2 后庄村“三治合一”模式具体实践

2.1 村民自治

围绕着保障村民民主权利、扩大村民有序参与、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等目标,从一元专管向多元共治转变。后庄村成立了党支部和村委会,充分整合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群团组织、乡贤等力量,调动各方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和增强村民公共体意识,调动村民自治积极性。扩大村级民主自治队伍。为了更好联系村民,将全村划分为东西两个大网格,再细分成7个片区,实行片区网格化管理,每个片区网格由一名村干部驻片联系,设村组长、副组长,村民代表,并在“1+8”党员联系户的基础上,增选党员代表2名、青年、妇女、老年代表各3名,每年青年代表大会、妇女代表大会、老年代表大会都会定期独立召开。这个方法能够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到村庄管理和发展中,每一名党员和代表都担任着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能够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问题,方便让工作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2.2 以德治村

传统的治理以经济发展为主,而忽视精神层面的建设。后庄村从村民道德素质提升为切入点,注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乡风文明,倡导村民人心向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道德支撑。2018年,正值后庄新农村建设15周年之际,后庄村因地制宜打造了以“讲习所”为主题的花园式文化礼堂,总面积约为1200平方。文化礼堂突出“精神地标”功能定位,强化“红色阵地”属性,形成“一园两堂三亭一长廊”的功能布局。“一园”为“学习园”,展示习总书记语录、习总书记论家风家训、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等内容;“两堂”即为学习讲堂、宁江礼堂,内设“学习路上”读书吧,展示习近平对青年的“青春寄语”;“三亭”为初心亭、同心亭、悦心亭;礼堂充分弘扬德孝文化和快乐文化,建有500米“二十四孝长廊”,长廊的东端是与周边美景融为一体的“时代大舞台”及健身场所。后庄村文化礼堂将充分发挥功用,辐射周边“四村一社区一学校”,将坚持价值引领、坚持农民主体、坚持共建共享、坚持创新发展,打造与美丽乡村和美好生活相契合的文化地标、精神家园。为了弘扬青年正能量 ,后庄村党支部、村委会携手团支部青年志愿者开办后庄“薪火”公益国学班,免费为村里小朋友提供国学诵读课程。国学讲与礼仪讲,根据孩子们的学龄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传播《弟子规》等经典国学。

2.3 依法治村

传统的乡村治理突出人治,忽略法治。而乡村治理现代化要形成以法治化为其核心内容、以体系化为其外在表现形式的制度治理体系。后庄的治理模式就是依法治村,始终坚持把村级建设作为重点,建立健全严格执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项目制度。完善村级重大事项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充分发挥村民在涉及村民重大利益中的主导作用。制订《后庄村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及《推进出租房“旅馆化”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使村务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比如在提升出租房屋“旅馆化”管理效能中,后庄村做到了依法治村。后庄村共有出租房600多家,村民靠出租房平均年收入达两千多万。本届村两委自上任以来,把推进出租房“旅馆化”管理作为实现长效管理的有效途径。1、针对整治难问题,落实“两个责任”,严把消防准入关。(1)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专门成立出租房旅馆化管理工作小组,把“旅馆化”管理工作与网格化管理深度结合,将全村划分为七个片区,除网格指导员、驻片村干部、片区队组长、网格员外,还配备巡房员和消防整治突击小队,实行责任捆绑,发现整改安全隐患300余处。(2)是落实房东、房客责任。先后制定了后庄村居住出租房屋消防安全标准、旅馆化管理评定标准、出租人(房东)职责、承租人(房客)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统一出租房管理执行标准,明确房屋租赁流程和居住出租房房东、房客主体责任。2、针对申报难问题,完善村规民约,严把登记备案关。(1)全民动员,全民消防。以案宣教给他们算“经济账”和“安全帐”,提高房东、房客主体责任意识。(2)专人专岗,一户一档。规范入住登记等制度,实现精准化管理,出租房登记签约率已达100%(3)张贴公示牌,加强监督。出租房等级在原来三色的基础上增加了示范出租房等级,以“绿色+大拇指”来标识,实时更新消防考核评定结果。3、针对电瓶车管理难问题,加大技防投入,严把违规电瓶车停放充电关。(1)多形式消除电瓶车充电隐患。(2)防消结合打造智能消防。一是设立微型消防站。二是引进智能烟感防控系统。目前后庄村10人上出租房已有85户安装无线烟感报警器和物感摄像头,接下来,力争在全村范围内全部安装上无线烟感报警器,实现全覆盖监管。

3 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新模式构建

三治合一指在村级治理中融入了法治、德治、自治,并且三者融合在一起,而不是法治、德治、自治的单个运用。我国大部分乡村地区是由自然村或村民小组组成,村民自治也是以自然村为基础展开。我国的村组自治具有一定的自治基础,接着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推进治理单元的下沉。我国乡村目前处于秩序转型时期,权威的建构有利于彌补村民自治制度的不足,推进村组自治应当在汲取村民自治的经验上,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取“党建+”的模式,充分发挥村庄能人,将内生治理权威进一步完善,形成良好的自治格局,为村组自治走向法治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增强基层群众的法治意识。加强乡村法治建设是维护乡村社会秩序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乡村法治建设受到传统思维等因素的影响,发展基础薄弱。村霸的滋生、生态环境的破坏、基层自治组织涣散等都与乡村法治建设不足有关。切实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应当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增强基层群众的法治意识。法律是自治的保障,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推进乡村法治,促使乡村干部在法律的轨道上行使乡村治权。各个行政村应配备一名法律顾问,指导乡村治理各项事业。以德治建设助力乡村的法治建设,坚持德法并重。中国传统社会秉持“德主刑辅”的治理模式,依靠“三纲五常”治理乡村,法治的作用被缩小。法治能够将民主、平等、正义等价值理念植根于现代乡村社会,为乡村振兴做好思想准备。同时,德治同样重要,在实践中一些治理良好的村庄往往都能很好地遵守村规民约,奉行孝道、提倡家庭和睦。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融合在一起,营造了良好的道德氛围,为乡村振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新时代的乡村治理其突出之处就在于在自治的基础上,提出了法治和德治两项重要内容,而只有在实践中将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治理目标。

构建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和社会加大了对乡村建设的投入,从人力、财物和政策等多个方面为乡村社会输入了足够多的建设资源,要优化这些人力物力,整合乡村社会的资源,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自治、法治、德治”三者在推动乡村治理格局走向优化的过程中是“一体两翼”的关系——以村民自治为主体,依法治村与以德治村是村民自治的辅助治理手段和工具。在“三治合一”的治理体系下,通过积极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加强乡村法治建设、以德治建设助力乡村法治建设等方式实现乡村振兴的治理目标。

猜你喜欢
出租房德治村民
用“问道”之理 求“德治”之功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高跷楼”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智慧消防织就火灾安防网 平安建设再出发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甲醛超标 自如承诺首次出租房源空置30天
以德治企,诚实守信
——湖北亿立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与德治并举的哲学思考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