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八一南昌起义,人民军队的起点。重提这个熟得不能再熟的话题,许多人或许会认为又要讲老故事了。然而,读过本文,你就会发现,在南昌起义中,依然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谁倡导了南昌起义
说到南昌起义,一个鲜为人知的问题是:谁最早提出了这次起义?周恩来?叶挺?贺龙?还是朱德?
提及南昌起义,上述几个名字最易被人念起。他们是南昌起义的参与者、指挥者。在随后的革命战争中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国家发展历程中,这些将帅叱咤风云,屡立功勋。但要说最早提出南昌起义的人,就不能不提到一位关键的历史人物——李立三。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年轻的领导者中,最先进入革命先驱孙中山视野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毛泽东,另一个便是李立三。那还是在国民党“一大”上,毛泽东和李立三以新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的身份作发言。他们词锋激烈的雄辩,令孙中山和国民党元老们印象深刻。
李立三的发言单刀直入,大段大段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中不乏率直批评国民党的言论,博得了孙中山的赞许。
李立三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不止是雄辩与口才,坚决革命与性情暴烈也占一条。
1922年春节,李立三回家探亲。当时,他正在安源煤矿组织罢工,但家人并不知道这一切。父亲李镜蓉问李立三将来的打算,李立三答:“我要干共产!”
李镜蓉暴跳如雷:“你这是自己找死!人家督军有那么多兵,那么多枪,你们几个小娃娃,一千年也搞不成!”
李立三坚定地说:“军阀有枪,我们有真理,有人民。我们死了不要紧,一定会有更多的人起来革命。革命一定成功!”
在安源煤矿的斗争中,敌人悬赏600大洋刺杀他,李立三从容不迫,坚决主张用革命暴力回应反革命暴力,最终取得了罢工的胜利。安源罢工的胜利,刘少奇说:“这实在是幼稚的中国劳动运动中绝无仅有的事。”好一个革命暴力回应反革命暴力!正是这个主张“暴力回应暴力”的李立三,提出了铭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南昌起义。
时间倒回到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改组,将陈独秀停职,指定张国焘、张太雷、李维汉、李立三和周恩来5人组成中央常委,代行政治局职权。临时中央的主要工作是部署党组织转入地下和中央机关从九江撤退到上海,同时考察打回广东以图再举的可能性,其中根本没有南昌起义计划。
李立三到了九江后,利索地将筹划撤退的任务变成了组织武装起义。7月20日,在与谭平山、邓中夏进行的九江会议上,李立三敏锐地分析了临时中央“南下广东”并不可行,转而提出将一些可以争取的部队尽快集中于南昌,在南昌举行起义!这就是南昌起义的最早提议。
起义的时间与地点
八一南昌起义,这个名字已经标明了起义的时间与地点,但大家熟知的“1927年8月1日”和“江西南昌”,这两个起义的重要因素,并非是一开始就设定好的。熟悉这段历史的人知道,南昌起义由于出现叛徒而被迫提前了,但追究起历史细节来,恐怕能说清的人就不多了。
还要从李立三说起。第一次九江会议提出南昌起义后,李立三和邓中夏立即向中共中央汇报。
周恩来在武汉首先得到了李立三的报告,中共中央立即展开讨论,最后同意举行暴动,但认为理想的暴动地点是九江南浔。李立三不同意把起义地点设在南浔,因为九江地区的军阀部队已经聚集,对起义不利。同时,准备起义的叶挺、贺龙部队已经陆续开往南昌,在南昌起义势在必行!
李立三说服了周恩来,起义地点确定为南昌,起义时间定为1927年7月30日晚上。再次干扰了起义按时举行的是张国焘。7月27日晨,张国焘抵达九江,带来了中央的最新意见。张国焘曲解了党中央关于“起义要慎重”的意见,提出应该争得国民政府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的同意,要求重新讨论起义。
第一个拍案而起的是李立三!周恩来也拍案而起!周恩来事后对别人说,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拍桌子!当时,知道起义秘密的人过百,一些起义部队正在调动,起义如箭在弦,已经无法阻止。
最终,张国焘只得服从多数。于是,起义时间最后定为1927年8月1日凌晨。
那是共产党人最为困难的日子。毛泽东描述自己当时“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李立三在此時刻,决然提出并果断坚持南昌暴动,贡献巨大。
群英荟萃的暴动
南昌起义中,走出了一大批后来的人民解放军将帅。1955年授衔的将帅中,有8位元帅、4位大将都与南昌起义紧紧相连,这还不算未被授予军衔的周恩来等中共重要领导人。
这8位元帅和4位大将,并非都是直接参战。
1927年8月1日凌晨,在南昌指挥起义作战的有3位:第二十军军长贺龙;指挥部参谋团参谋长刘伯承;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兼南昌市公安局局长朱德。
8月2日拂晓,从回马岭又赶回了两位:前军委书记聂荣臻;第四军25师73团3营7连连长林彪。
8月10日,时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准尉文书的陈毅从九江赶过来。起义时,在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内,还有两位后来的解放军元帅——叶剑英和徐向前。
起义前,徐向前没能和党组织联系上。起义爆发后,张发奎集合指挥部军官宣布:“共产党分子三天以内保护,三天以外不负责任!”当天晚上,徐向前就悄悄离开九江,去寻找党组织,从此结束了他在国民革命军的生涯。
相比在南昌城头指挥作战的元帅们,叶剑英对于“八一”南昌起义的贡献是秘密的,以至多年来很少为人所知。起义发动前,时任张发奎第二方面军第四军参谋长的叶剑英,利用与张发奎等人的关系,探知贺龙、叶挺等人将要被扣留,解除兵权。他马上约了叶挺、贺龙等人到甘棠湖划船。正是在这艘小船上,叶挺、贺龙得知了自己的危险处境,最终定下了起义的决心。
南昌起义中还走出4位大将:陈赓大将、粟裕大将、许光达大将、张云逸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