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力,正在重塑城市竞争格局

2018-04-02 02:44凯风
环境 2018年3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宜居植树

凯风

不知不觉间,植树节进入第40个年头。

从一开始的全民义务植树,到后来大规模的公益化植树,再到如今形形色色的志愿植树,以及各级政府层面对于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的推崇,植树形式的变化,既是环境保护理念变化的结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当仓廪丰衣食足之后,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不再只是简单的物质需要,而变成对于包括绿色、生态、文明在内的综合生活质量的追求。

当绿色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追求时,绿色就有了非同一般的价值。近年来,大城市普遍面临人多地少的矛盾。城市钢筋水泥森林的日益扩张,对绿色生态形成实质上的挤压。虽然城市规划中不乏对绿化率的规定,但点缀在路边的树木花草,远远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绿色生态的需求。正因为此,森林城市、园林城市、花园城市等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城市生态,变得至关重要。

一个简单的经济学原理是,越是稀缺,就越有价值。绿色生态良好发展的城市,相比于环境遭受破坏的城市,吸引力就完全不同。空气质量良好的城市,总是能吸引无数人前来置业定居。有没有园林城市和花园城市的头衔,人们对于这个城市的观感也不太相同。即便是同一城市同一地段,有无绿化的小区,在市场上的定价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显然,当城市的发展不再将GDP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时,环境生态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绿色已经成为评价城市生活的重要维度。一些在生态建设上颇有建树的城市,也正将环境优势作为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突出特色,以此吸引人口流入和游客涌入。这其中,既有类似宜居城市这样的宏观定位,也有诸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这样的具体追求。

最近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草案,就提出要把廣州打造成为“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迈向全球城市,是广州作为一线城市走向世界的精准定位;美丽宜居,则是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基本标配;而再度重申花城的定位,则是广州主动将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的融合,视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构成,以绿色竞争力,作为城市竞争制胜的关键。

不仅广州,其他一二线城市也纷纷将绿色生态楔入生活发展理念当中。四川成都将“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福建福州则将“滨江滨海生态园林城市”作为自己的发展追求,就连工业重镇天津也将“生态城市”与“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国际港口城市”等定位并驾齐驱。

不仅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和花园城市正在成为更多城市的主动追求,在国家层面,森林城市群建设也被提升到战略层面高度。2016年8月,国家林业局将珠三角地区确定为首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建设示范区”,未来还将重点打造京津冀、长三角、长株潭、中原、关中-天水等其他5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

与此相对,一些严重依赖于落后产能和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城市,如果不能适应新的发展理念,往往会在城市竞争中处于劣势。比如北方的一些城市,每逢重污染季节一些重工业都要面临限产甚至关停,这对于地方经济不啻于重要打击。在以往过度重视GDP的时代,地方层面还能敷衍了事,迟迟不愿转型,如今却只能自己吞下当初的苦果。

最近几年,各地都在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同时将生态城市的理念注入城市发展的规划之中,力图在经济指标之外用生态指标,重新提升城市的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可能。环境日益重要,生态受到重视,这既是环境保护持续推进的结果,也是发展观念转换的结果。

从城市竞争的层面来看,环境保护也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维度,所以说绿色竞争力正在重塑城市竞争格局,一点也不夸张。无论是人们对环境的“用脚投票”,还是对于美好生活更高的要求,抑或对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需求,绿色竞争力的重要性都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所有城市都应该意识到这一点。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宜居植树
融合绿色生态理念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设计研究
去植树
植树真快乐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基于多种数学方法的城市宜居性评价体系
基于多种数学方法的城市宜居性评价体系
最宜居的多元文化之城——多伦多
绿色生态发展:破解德育低效难题之路
中国老年宜居环境发展报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