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勇
春节过后,李书福用一种非常特别的方式给大家拜了个“晚年”——继收购沃尔沃股份之后,吉利又在海外收购的道路上迈出了对整个中国汽车工业都极有纪念意义的一步。2月24日,吉利集团宣布,已在公开市场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的股份,市值约90亿美元。这让吉利成为这家德国汽车制造商巨头的最大单一股东。
李书福的这一“暗渡陈仓”在国内引起轰动,而在戴姆勒的老家,整个德国汽车界都沸腾了——来自中国的一家民营企业,大量收购“汽车发明者”奔驰汽车的母公司,并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德国媒体甚至以《吉利老板,从抄袭奔驰到收购奔驰9%股份》为题,发表了一篇醋味明显的报道。
实际上,吉利近年来一直在进行海外扩张。2006年,吉利收购英国锰铜19.97%的股份;2009年,吉利收購澳大利亚变速器公司获得相关技术;2010年,吉利以18亿美元全资收购沃尔沃轿车;2013年,吉利收购英国锰铜控股的所有伦敦出租车的股份;2017年,吉利收购马来西亚宝腾汽车49%的股份,并获得宝腾子公司英国路特斯汽车50%以上的股份。
经历多轮收购,吉利战果累累,似乎隐隐有成长为全球巨头的趋势。目前,吉利集团已拥有吉利、沃尔沃、领克、伦敦出租车、宝腾和路特斯六大汽车品牌矩阵。然而在这一商业帝国里,一直缺少电动车这一赢取未来的重要版图。而此次收购戴姆勒股份,显然吉利是想通过与欧洲强势同行合作,抢占快速增长的电动车市场。李书福说:“很高兴能在戴姆勒未来发展道路上伴随其成长,助力其成为电动出行和线上技术服务领域的佼佼者。”
固执的人选择对抗,而聪明的人选择合作。李书福的吉利成为戴姆勒第一大股东,势必将改变中国汽车产业——本土品牌借助资本和市场的力量与西方知名生产商进行合作,从而获得关键技术和品牌知名度的双重提升。到2021年电动乘用车销量将占到中国新车销售的4%,突破100万辆。而如果加上电动公交车等商用车的话,这个比例会更高。而到2040年,中国将有多达1.76亿辆电动汽车——占中国上路汽车总量的46%。
在市场需求转向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之际,吉利不失时机地与戴姆勒这个庞大的全球品牌牵手,甚至掰下了巨人的冰山一角。戴姆勒计划在2022年底之前推出10款电池驱动车型;到2025年,戴姆勒旗下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的销量有可能将达到总销量的四分之一。技术、资本、品牌、市场,吉利与戴姆勒找到了一个有极大互补性的合作模式,李书福希望与戴姆勒在电动汽车、线上服务、共享出行和数字技术等领域展开合作。
就在吉利入股消息传出两天后,北汽与戴姆勒宣布计划共同投资19亿美元,在中国新建一个奔驰汽车生产基地。显然,吉利的行动不大可能破坏已有30年良好合作基础的北汽-戴姆勒协议,但戴姆勒在华的另一个合作伙伴比亚迪似乎就不一定也能如此高枕无忧了。戴姆勒自2010年开始与比亚迪合作,但双方的合资品牌滕势并没有取得重大成绩。当然,在新时期新的竞争态势下,选择合作的并非仅吉利一家。最近还有国内SUV巨头长城的一则新闻:长城与宝马集团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拟开始在中国实现MINI纯电动车型的本土化生产。
这已不是那个讨论“Made in China”何时变强的时代,全球经济不可避免地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选择一个强者合作、同行,才能走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