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明
(中铁十八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229)
龙家大坡隧道位于毕节市黔西县境内,起讫里程DK428+548~DK429+360,中心里程DK428+954,全长812 m。2015年12月27日晚,龙家大坡隧道在进行DK428+694~DK428+682段仰拱开挖作业时,在隧底揭示两处空溶洞。一处溶洞揭示口位于DK428+684线路左侧拱脚下方,揭示洞口长1.6 m,高约0.5 m;一处位于DK428+682线路中线位置,揭示洞口长约2.5 m,高约1 m。揭示溶洞后,现场施工人员对溶洞周边进行了开挖清理,清理过程中大部分隧底弃碴落入溶洞内。溶洞口周边弃碴清理完毕后,施工人员对溶洞进行了探查,发现两处溶洞内空间极大,在洞口无法目测到具体大小,施工人员从洞口进入溶洞内发现这两处溶洞贯通为同一溶洞,但是已被弃碴堵塞。溶洞整体酷似一干涸的地下暗河,右高左低,垂直于线路方向发育。在隧道正线范围内为一溶蚀大厅,洞顶板呈斜向发育,倾角约30°,洞身周边钟乳石状发育较多,洞底湿滑有沉积淤泥未发现无积水,溶洞下游发现多处泄水洞。期间每逢大雨天气条件下,溶洞顶渗水严重,洞底出现小股水流。溶洞上游位于线路右侧,通道高度逐渐变小,溶洞向外发育过程中发生多次弯折、分叉,同时溶洞顶部多发育有小型溶蚀管道,施工人员探测至线路外约 150m时无法通过,情况不明。溶洞下游位于线路左侧,自揭示洞口观察至洞底落差极大,人员无法进入探查,在回填将近 200m3弃碴形成坡面后进入溶洞。溶洞呈通道状向线路外侧发育,溶洞高度目测超过 10m,洞底发育多处溶坑,个别溶坑深度无法探知。沿溶洞向外侧探查约60m处遇一较大溶坑,人员无法通过,溶洞端头处分叉,一处继续向前发育,一处向斜上方发育。
为确保龙家大坡隧道隧底DK428+675~DK428+710段溶洞影响范围施工及结构安全,需采取可靠措施,具体要求如下:清整及回填施工场地至轨面以下 3.80m,作为施工平台及各钻孔桩桩顶标高。DK428+675~DK428+710段范围隧底施作1m直径的桩基,桩长6~22m,平面间距4m×3.5m(纵向×横向)。DK428+675~DK428+710段之外基底充填溶洞小于2m的采用C25砼进行换填。隧底筏板基础开挖面采用锚网喷临时防护,采用φ22砂浆锚杆,间距1m×1m,交错布置,每根长3m,挂设φ8钢筋网片,网格间距20cm×20cm,喷射C20砼,厚8cm。为保证隧底溶洞过水排泄通畅,在溶洞上游设置沉淀池,预埋φ150cm钢筋混凝土涵管,作为过水通道。
首先对隧底溶洞进行开挖揭示,根据钻探资料,DK428+684~DK428+688段溶洞顶板较薄,首先将本段溶洞顶板进行开挖破除,清理洞内虚渣,提供施工空间,对DK428+684~DK428+688段上台阶初支钢架采用φ42锁脚锚管加固,锚管长5m,每榀钢架增设两组,每组2根。将溶洞内虚碴清理干净后,埋设过水涵管,施做沉淀池及水沟。涵管埋设完成后对溶洞进行回填,回填至桩顶标高,施做桩基。桩基施工完成后施工完成无异常情况并检测合格后进行筏板施工。筏板分段浇筑并设置相应沉降缝,筏板施工完成后进行隧道仰拱及衬砌施工。
对DK428+675~DK428+710段加强照明,在隧道边墙两侧各增设两盏探照灯,增强施工区域的可视范围。进入溶洞内施工时将照明线路引入溶洞内,避免照明死角,为施工创造便利条件。由于龙家大坡隧道已贯通,溶洞靠近隧道进口,施工范围内空气流通正常,但在进行溶洞内施工时,采用小型鼓风机向溶洞内吹风的方式加强溶洞内通风,保证施工人员健康安全。[1]设置专职安全员,对洞内照明设施、空气含氧量等进行监控,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施工人员撤离。
由于揭示溶洞断面较大,溶洞开挖揭示后会造成DK428+684~DK428+688段初支钢架悬空,存在施工风险,在溶洞开挖揭示前对DK428+684~DK428+688段上台阶初支钢架采用φ42锁脚锚管加固,锚管长5m,每榀钢架增设两组,每组2根。
因桩基拟采用挖孔桩,需要爆破作业,对初期支护的干扰大,除增加上台阶锁脚锚管外,下台阶两侧拱脚处采用28a槽钢2道纵向加强支撑,间距0.5 m。槽钢与拱架焊接连接,槽钢落于溶洞大小里程方向的岩石上,搭接不小于每侧1.5 m,搭接处采用锁脚锚杆(φ25)连接加固。
首先DK428+675~DK428+710段初期支护加强后对本段隧底进行开挖,开挖至桩板结构桩顶标高位置,同时对DK428+684~DK428+688段溶洞顶板进行开挖揭示,具备小型挖机进入溶洞的空间。
使用小型挖机进入溶洞,将溶洞内受到爆破影响松动的危石清理干净,并对溶洞壁周边进行锚喷防护,采用φ6钢筋网片,间距25×25cm,喷砼厚度8cm。采用小型挖机将洞内虚碴清理至洞口,采用大型挖机将虚碴装车,转运至弃碴场。DK428+675~DK428+710段隧底开挖至设计标高,隧底筏板基础开挖面(即桩顶标高)采用锚网喷临时防护,采用φ22砂浆锚杆,间距1m×1m,交错布置,每根长3m,挂设φ8钢筋网片,网格间距20cm×20cm,喷射C20砼,厚8cm。对隧底虚渣及小型溶槽进行清理后采用C25砼回填找平至桩顶标高。
桩基拟采用挖孔桩,在安装滑轮组和吊桶时,保持吊桶与孔壁之间留有适当距离,防止施工过程中吊桶碰撞孔壁,预防安全事故,井底照明必须用低压电源(36V)、防破电线、带罩的防水、防爆照明灯。孔口四周设置围护栏。当桩孔深度大于10m时,应进行井下机械通风,加强空气的流动,必要时向井下输送氧气,防止有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操作时上下人员轮流作业,桩孔上方人员必须密切观测桩孔下人员的情况,互相呼应,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2]锁口及护壁采用钢筋砼,开挖后绑扎钢筋立模,锁口竖向钢筋采用Φ12螺纹钢,水平箍筋采用φ8圆钢,厚度30cm;护壁竖向采用φ10钢筋,间距25cm,环向采用φ8钢筋,间距20cm,护壁厚度15cm;混凝土标号均为C20。严格对桩基内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桩基施工时对深度大于10 m的桩基采用活禽检查。
(1)严禁裸露爆破,打炮眼深度对软岩不超过80cm,对于硬岩石炮眼深度不超过50 cm。炮眼位置、数量和斜插方向,中间一组集中掏心,四周斜插挖边。以松动爆破控制药量,一般中间炮炮眼装药1/2炮眼深度,边眼装药为炮眼深度的1/3~1/4。
(2)孔内爆破后应先通风15min,并经检测无有害气体后,施工人员方可下井作业。当某个孔内进行爆破作业时,其他孔内的工作人员必须回到地面安全处。
(3)挖孔桩爆破时采用爆破测振仪进行震动检测,随时调整炮眼深度及装药量,减少对初期支护的干扰,确保施工安全。爆破测振仪采用成都交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L20爆破测振仪,测点设置在隧道中轴线上,通过测出数据,采用测震仪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回归,随时调整爆破参数。
在岩溶隧道施工中,必须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充分掌握岩溶发育状况及范围,根据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并及时做好应急方案,确保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安全,减少经济损失。实践证明,龙家大坡隧道溶洞施工方案安全可靠,施工过程和安全措施合理,确保了工程顺利进行。为同类工程施工具有指导意义。